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3/28 13:57:00 來源:中國經濟時報 閱讀數:
近日走訪北京市區的一些超市發現,各大賣場的豬肉價格均有所下降。
“現在豬肉價格一天一個價,價格每天都有調整。”一家超市負責生鮮攤位的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春節前,豬五花肉、精瘦肉零售價格分別為每公斤30元左右、32元左右,現在價格降到了每公斤26元左右和28元左右。春節前后豬肉價格先漲后跌,今年價格降得比去年快得多。”
豬肉價格下跌,老百姓得到實惠的同時,養豬戶卻很“受傷”。
河南一家養豬企業負責人魏經理告訴本報記者,“最近豬肉價格降得很厲害,現在是賠錢往外銷售,賣一頭豬差不多要賠上百元,可是不賣又不行,小豬仔出生后生長需要場地,飼養場地有限,不得不把長成的豬賣掉給小豬仔騰地方。”
相比生豬收購價格的接連下降,養殖成本卻節節攀升。“不管是精飼料還是土飼料,今年的價格都漲了。精飼料往年是每斤4元到4.5元不等,今年200多元才能買到40斤精飼料。對土飼料而言,玉米價格從春節前的每斤1.2元左右漲到了現在每斤1.5元左右;麥麩價格也從每斤0.85元左右漲到了每斤0.95元左右。再加上別的成分,土飼料算起來,也得6.5元左右一斤。”魏經理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另外,他又給記者算起了賣豬的帳,“現在豬販子上門來收的話,一斤只給到6.5元,和去年相比一斤少給了三四塊錢,一頭豬從出生到出欄,我飼養的成本一斤要在7元左右,現在我賣一頭二三百斤豬的話真的要賠上一百多元。”
他說,不光飼料漲錢,豬棚維持所需要的水費、電費、人工費也在漲。另外,為了提高生豬的免疫能力,防疫藥物就得不間斷地使用。今年防疫成本增加較多,每頭豬所使用的疫苗加起來也要花不少錢。
豬肉市場供求失衡
“這次虧本還有‘豬周期’的原因。”魏經理說。
豬周期作為一種經濟現象,是指周期性豬肉價格變化怪圈。其循環軌跡一般是,肉價上漲導致母豬存欄量大增,從而使得生豬供應增加,在供求關系的作用下,供過于求,肉價出現下跌。下跌至一定程度,市場開始大量淘汰母豬,就會出現生豬供應減少,又引發新一輪的肉價上漲。
業內專家表示,主因是生豬存欄量整體比過去大。最近一兩年我國養殖事業發展較快,規模化養殖場也得到發展,養殖規模在增加,整體生豬存欄量增大。另外,近年來發生疫情比較少,整體供應充足。
“春節期間,市民大量集中采購豬肉,造成節后市場需求量降低,養殖戶怕賠得太多又大量拋售,生豬供給一直居高不下,供求關系發生變化,價格自然應聲而落。同時,與往年相比,養殖市場保持了較高的積極性,生產能力相對過剩。”上述專家表示。
另有行業人士分析,從目前供需面和豬價波動周期來看,國內上半年豬市將維持弱勢震蕩局面,三季度有望探底后震蕩上行,四季度在消費增加及供應較少等因素的提振下,養殖再次重返盈利區間。
根據國家發改委公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高達5068萬頭,生豬存欄量為44813萬頭,均處于歷史高位。而春節過后,國內豬肉需求進入傳統淡季,供給嚴重高于需求是導致豬價暴跌的根本原因。同時飼料價格保持上漲,生豬養殖兩頭受壓,導致養殖戶大面積虧損。
記者獲悉,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嚴格按照調控預案規定,密切關注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變化,根據市場情況適時啟動調控預案,防止生豬價格出現過度下跌,從而避免生豬養殖出現大面積虧損,緩解生豬生產和市場價格的周期性波動。
業內人士認為,一方面是城市豬肉需求不斷增加,另一方面是鄉村家庭式養豬密度不斷提高,生態環境的承載能力難以為繼,一旦氣候變化和病害傳播,小農經濟的脆弱性日益顯現,黃浦江死豬事件也敲響了生態安全的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