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5/5 15:51: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早春季節育雛雖然優點多,成活率高,產蛋率高,育雛費用低,但初春是寒凍剛過,溫度回升季節,天氣變化突然,古語說“春凍骨”,雛雞管理不當也會造成死亡損失,因此育雛室的管理要抓住重點和關鍵。
溫度溫度是刺激雛雞生長的第一要素,1天~2天內溫度要高出常溫,達到35℃左右,剛出殼的雞,絨毛少而稀薄,體溫調節機能不建全,對冷熱刺激比較敏感。環境溫度低就會大聲尖叫,扎堆,不及時調整適宜溫度,會引起窒息死亡;溫度適宜時,雛雞會自動散開,低聲叫著找食吃;溫度過高時,雛雞顧不得找食吃,東張西望大口大口喘氣,加快散熱。最適宜的溫度是根據自己育雛舍的環境條件設定,看雛雞的分散狀況而調整溫度。3日齡~7日齡要達到32℃,晝夜溫差不要超過2℃為好。特別注意育雛籠上層與下層的溫度差,注意密度的調節,上層多底層少,第二周開始每周下降2℃為易。
飲水雛雞出生時體內含水量高,看上去胖乎乎,及時入舍成活率高。經過長途運輸、冷的刺激,易脫水變小,48小時飲不上水,體積會明顯地縮小,成活率低,入舍后就應及時地給予清潔涼開水;速補、或雛雞旺、生理鹽水等水飲,雛雞出殼后的體內含水量高,對采食量和以后的發育有明顯的影響,因此最好是在出殼后48小時內飲水,水的溫度最好是30℃左右,一方面補充運輸中消耗的水分,一方面促進清除胎糞。為防止雛雞感染傳染病,有許多養雞戶連續喂一周的白開水。
濕度飼養中濕度與溫度緊密結合,相互依賴,受舍內的空氣流通速度、水槽、糞便散發和雞呼吸的影響,最適宜的濕度是隨雛雞的日齡變化而變化的,剛出殼的雛雞要求濕度高,應在75%左右,一周后,雛雞絨毛基本退掉,長出羽毛,濕度要求不高,掌握在60%~70%為易。過濕會引起溫度下降,加大育雛成本,還會引起霉菌和球蟲的繁殖,應及時地通風調節濕度。
第一次喂料雛雞出殼后的48小時內能量代謝由卵黃供給,應及早在72小時內開食喂料,隨著日齡的增長,卵黃的吸收速度很快,胃腸道內容量不斷地擴充,雛雞食欲逐漸增加,應及時把散料撒到雞背上,引導雛雞學會采食,3日齡后該用料槽飼喂法,并適當地增加喂料量,開食晚的雛雞,發育也晚,對疾病的抵抗力差。
光照春天的光照時間長,可促進雞的性成熟,雛雞對光照很敏感,剛出殼就尋找光明是生存的本能,特別是關閉燈時叫聲格外響亮,習慣后才能入睡,最好的光照時間是1日齡23小時,2日齡22小時,3日齡21小時,4日齡后18小時,一周后16小時或日常光照,直到脫溫,過多的光照會引起雛雞腦垂體代謝旺盛,消化吸收紊亂,啄肛啄羽發生。弱光會使雛雞發育不健全,消耗過大。因此應按照程序供給光照,避免營養缺乏,發生奇異病理現象。
通風通風與溫度和有害氣體緊密相關,由于育雛時間長,溫度高,接糞板不能及時抽換,產生大量的氨氣、硫化氫、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時間長了對雞都有害,輕的引起咳嗽,重的呼吸加快,精神委頓,眼睛流淚,食欲減少,甚至有中毒死亡出現,應在中午打開門窗通風。
免疫接種育雛免疫接種是比較麻煩而必須的程序,隨著養雞數量的增多,傳染病的擴散,防病接種的免疫程序也是要不斷改進的。3日齡~4日齡用腎傳支凍干疫苗滴眼,7日齡~8日齡用新城疫、傳染性支氣管炎H120疫苗飲水,10日齡~12日齡用法氏囊苗飲水,15日齡注射大腸桿菌多價疫苗,21日齡注射禽流感多價疫苗,3周后各自重復接種一遍,使抗體上升的水平迅速地提高,就會為提高育雛質量打下基礎。有好的雞品種,沒有好的免疫程序,沒有好質量的疫苗,沒有好的環境,沒有好的管理,就會感染傳染病,如法氏囊、新城疫病毒、大腸桿菌等以致造成雞群的損失,而使育雛失敗。
帶雞消毒早春氣候逐漸變暖,風雨交替易發生呼吸道疾病,帶雞消毒尤其顯得必要,操作時要特別注意時機的選擇,溫度高時要在晚上進行,溫度低時要在中午進行,并選擇刺激性小的藥物,當空氣中飛土揚揚,濕度降低干燥時,要選擇百毒殺或1210液,做1∶2000稀釋噴霧,不要讓灰塵飄游,達到清凈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