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5/16 11:24:00
來源:中國畜牧商城網
閱讀數:
雞場飼養過程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種蛋孵化、育雛管理、育成期管理、出欄期管理。
(一)種蛋孵化期種蛋在孵化期保存時間過久,則可能在環境中被污染及變質,導致孵化出死胎及病、弱胎。為確保授精胚胎的孵化率、成活率,此階段的防疫管理要點是:選擇健康種雞的受精卵進行孵化;清潔種蛋表面,以高錳酸鉀或甲醛對種蛋熏蒸消毒20~30分鐘;保存期勿超過7天;保存溫度15~18℃,相對濕度75%~80%;孵化期溫度1~19天恒溫37.8℃,20~21天控制在36.5~37.2℃;入孵器濕度為50%~60%,出雛器濕度以65~75℃為宜;勤翻蛋,保持良好通風性;孵化技術人員要有強烈的防疫消毒意識,和種蛋接觸的每個細節均需要堅持無菌操作。
(二)育雛管理此階段有兩方面重點為疫苗接種、飼養管理。
1.?苗接種。推薦常規疫苗免疫程序:1日齡進行首次注射馬立克氏弱毒苗0.2毫升/羽;7日齡時首次免疫雞新城疫Ⅱ系苗或Ⅳ系苗按規定劑量滴眼滴鼻;14日齡時皮下注射馬立克氏病疫苗,進行第2次免疫;18日齡時用法氏囊炎疫苗按規定劑量進行首次免疫;30日齡時用新城疫Ⅱ系疫苗或Ⅳ系疫苗按規定劑量滴眼滴鼻進行第2次免疫;40日齡時用法氏囊炎疫苗按規定劑量進行第2次免疫。期間,結合本地流行病學追蹤,可靈活接種雞痘病等其它病種疫苗。
2.安全脫溫過渡。雛雞體溫較成年雞低3℃左右,其體溫調節能力低下,孵化出殼后需經10天的漸進式脫溫過渡期,才能逐步實行與環境對接,禁止驟然降溫。具體要求:育雛室內溫度要保持相對穩定,1日齡時35℃,第1周33℃,第2周30℃,第3周28℃,第4周25℃,第5周23℃,從第6周開始,應根據當地氣溫變化情況,訓練脫溫,先白天不給溫,只在夜間給溫,晴天不給溫,陰天氣溫偏低時給溫,然后逐漸減少每天給溫次數,最后實現完全脫溫。
3.構建良性飼養環境。良好飼養環境可減少雛雞發生應激性綜合癥,主要做到:濕度:1~10日齡時保持在65%~70%,10~30日齡保持在60%~65%,以后保持在55%~60%。光照:1~3日齡全天光照,3日齡以后逐漸縮短光照時間,15日齡過渡到自然光照,按需給予人工補光。通風:適時通風換氣,排除雞舍內有毒氣體,保持舍內空氣新鮮;掌控飼養密度,適時調整,第1周50只/平方米,第2周40只/平方米,第3周30只/平方米,第4周25只/平方米,第5~6周20只/平方米,隨著雞齡的增大,逐步減少單位面積的雞只數量,可以減少疫病發生、保證雛雞健康生長。
4.均衡營養。主要是飼料與飲水的控制。推薦雛雞日糧配方為:玉米60%,蠶豆(小豆)25%,麥麩5%,魚粉8%,骨粉1.7%,鹽0.3%;飲水適時添加維生素C、葡萄糖、電解多維等營養物質,可抗應激、提高雛雞成活率。
5.藥物預防。1~3日齡日糧添加土霉素、強力霉素、環丙沙星等防治雞白痢,連用3~5天;7~10日齡時注意預防球蟲病的發生,使用氯苯胍(又叫球蟲靈)、三字球蟲粉,按藥物標簽說明拌料喂服,連用2~3天;30~40日齡宜用左旋咪唑、丙硫咪唑等驅蟲1次,以減少寄生蟲性繼發感染癥;黃芪多糖、大蒜粉、魚腥草散劑、山楂開胃散等在雛雞飼養中多有應用,可預防各種常見病,結合各場實際按需添加。
6.重視常規消毒。雛雞保育舍地面和墻壁應進行徹底清掃、沖洗、晾干,然后將室內各通氣孔密封,進行熏蒸消毒,室內溫度保持25~27℃,熏蒸24小時,再打開門窗通氣48小時后進雞;雞舍門口設消毒池,內盛裝1%的來蘇兒溶液進行足底消毒;雞舍周圍墻壁、場地用5%的來蘇兒或0.1%的新潔爾滅溶液噴霧消毒;除常抓雞舍的衛生防疫消毒工作,暑熱季節堅持每周進行帶雞消毒1次。
(三)育成雞管理雛雞生長到5~6周后即進入育成期,可從育雛室轉入育成室,18~20周實現上籠飼養或放養。此期間的防疫管理要點是:
1.消毒。環境消毒先對育成室周圍進行全面清除雜物,室內高壓沖洗,并用10%~20%石灰澄清溶液噴霧或浸泡地面,待干備用;飲水及用具使用安全、高效消毒劑嚴格消毒;雞舍進雞前冰醋酸薰蒸消毒12小時以上,打開門窗通風5~10小時后再進雞。
2.預防轉群應激。轉群前3天,雛雞日糧加入電解質或維生素,換料亦要逐步過渡,第1天育雛料和生長期料對半,第2天育雛期料減至40%,?3天育雛料減至20%,第4天實行完全更換生長期專用料(也可按照1/3→2/3→1的原則);轉群宜選在早晚進行,盡量1天內轉完,并將體重大小一致的同欄飼養,體重較輕者留在育雛室內多飼養一周;轉群時防止人為導致雞體外傷,嚴防繼發感染;雛雞轉群可能不適應新環境,要注意觀察雛雞神態、食欲及飲水等情況,保持安靜,防止驚群,7天后過渡到育成雞的管理操作規范。
3.限飼控脂。主要是防止育成雞吃料過多而增加脂防積蓄,預防形成?肪肝綜合癥等。因為育成?食欲旺盛,人為控制采食量,可協同其生長發育和形成蛋時對營養物質的正常需要。采食量可根據自由采食量下調10%~20%,適當增加纖維素,限制吃料時間,每日定時采食。推薦育成雞階段性用料:6~8周用生長期料,8~15周用育成期料,15~18周用開產期料,每次換料必須按照“1/3→2/3→1”的原則漸進式過渡飼喂。
4.程序免疫。重點是做好新城疫、禽流感、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的計劃免疫,根據本場實際,可按需制定可行免疫程序,如產蛋雞特別要做好減蛋綜合癥的免疫等。
5.其他綜合管理措施。一是光照管理,要求轉群第1天用15瓦白熾燈(按每5平方米1盞燈)整夜照明,防止轉群造成驚嚇、扎堆;轉群第1周滅燈后密切注意雞群動態,根據雞群呼吸聲判斷雞群是否存在呼吸道疾病或感冒等;18周前光照保持每天8~12小時恒定光照,開放式或半開放式雞舍采用自然光照結合陰天人工光照,凡因光照引起的各種不良應激及時采取應對措施。二是隨雞群個體增大,合理疏密,降低密度以減少發病率。通常,育成雞平養密度一般控制為(包括網上籠養)10只/平方米,籠養270~280平方厘米/只。三是通風換氣促進心、肺系統健康發育,預防呼吸道疾病;勤換墊料,污染、潮濕墊料立即更換,保證舍內清潔、干燥、無菌。四是結合地區性、季節性流行病情況,針對性藥物預防(拌料或飲水添加)各種常見雞病。
(四)出欄期管理在育成后的出欄期管理也很關鍵,因為做好充分準備后,馬上可以擇時出售見曉經濟效益。此時,疫苗接種和藥物預防已經不是重點,主要是加強管理,嚴防一些應激性疫病造成損失。此時的防疫手段有:均衡全價日糧,少食多餐,供給充足清潔飲水,保證營養供給足量以提高抗病力;認真堅持國家休藥期規定,杜絕使用抗生素等藥物,建議防病只能使用“大蒜粉”或“黃芪多糖原藥”等對人體無害、綠色、保健的藥物。
因為要捉雞、集中出售,可能由于多種原因造成應激性綜合癥,雞出現病理反應或死亡,所以要注意做到盡量減小應激,首先是保證捉雞在光線較暗的環境進行,應激性最小;運輸、裝箱環節盡量輕柔,防止造成雞體外傷;注意觀察雞群的整體反應,防止扎堆、驚群等;必要時,在捉雞、裝箱、運輸前為提高雞群整體抗應激力,可飲水添加高于常用量1.5倍的維生素C隨飲;如果夏季氣溫高,可添加延胡索酸給雞隨飲,抗熱應激,減少應激性死亡。
(五)體會雞場的防疫手段能體現其飼養水平的高低,飼養管理與疫病防控相輔相成。雞場飼養過程中的防疫管理歸納起來就是:重點疫苗接種(程序免疫)是關鍵;強化飼養管理是根本;衛生防疫消毒不可少;防疫管理制度化很必要;專業技術占主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