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5/20 9:20:00 來源:中國民族宗教網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科左后旗甘旗卡鎮好力保村民楊玉廷說起當時地震的情形,現在還心有余悸。地震中他家倉房裂縫險些壓倒牛棚。“當時我正好在這喂牛,剛在這里就聽轟隆一聲,房子和牛棚都在晃動,里面的牛也嗚嗷叫喚。接著這倉房的后墻就髭楞了嗎,出來七八公分吧,把我嚇了一跳。大概應為牛棚倒塌,驚到里面的牛所以半天沒吃草,但總體沒造成損失還挺好。現在上邊的領導準備安排重蓋小區,我們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4.22”地震發生后,內蒙古科左后旗“不等、不靠”,積極搶抓災后生產,農牧民適時開展春播播種,受損的畜牧業也逐漸步入了良性發展的軌道。
科左后旗甘旗卡鎮好力保村民楊玉廷說起當時地震的情形,現在還心有余悸。地震中他家倉房裂縫險些壓倒牛棚。“當時我正好在這喂牛,剛在這里就聽轟隆一聲,房子和牛棚都在晃動,里面的牛也嗚嗷叫喚。接著這倉房的后墻就髭楞了嗎,出來七八公分吧,把我嚇了一跳。大概應為牛棚倒塌,驚到里面的牛所以半天沒吃草,但總體沒造成損失還挺好。現在上邊的領導準備安排重蓋小區,我們還能堅持一段時間。”
災后,科左后旗農牧系統靠前指揮,科學合理調度全系統抗震減災工作。迅速組織了四個工作隊及時在震后當天對包聯的重點嘎查村進行調查摸底,并把震后情況及時上傳到旗委政府。村民楊玉廷說:“自治區領導都上咱們這來了,那天震那天就來到了,并且挨家挨戶的詢問大家情況,讓大伙很感動。”
楊玉廷家里有40頭牛,30畝玉米地,年收入能達6、7萬元。現在他家有6間房,大小四輪車,還有一臺轎車。用他的話來說就是規模化養殖業帶領他奔上了小康。好力保村2005年就成立了養牛協會,現在家家戶戶都養牛。協會自從成立以來,年出欄育肥牛1萬頭以上,實現銷售收入1千萬元以上,現牛存欄6830頭。
近年來,科左后旗大力實施“百萬頭肉牛產業大旗”培育工程。堅持走肉牛產業發展路子,大力實施打造全國肉牛產業第一旗的發展戰略。依托牛產業發展政策,2011年,好力保村建設了育肥牛養殖基地,能容納15戶大戶。結合新農村建設,按照標準化養殖模式,計劃今年6月末在三個村民小組建設一個能容納150戶養牛戶的養殖小區,使全村80%以上的養牛戶入駐小區。建成后的小區,采用機械化作業,減少人力,統一配方飼料、統一飼喂,并徹底實現生活區與生產區分離的目標,這一惠民舉措得到了村民們的大力支持。楊玉廷說:“現在村上建小區,前年我們建了一批,你養殖業在那,住宿在這。養殖和住宿分離,不僅衛生也合格了,而且都規劃到一起使我們也舒服,挺高興的。現在馬上就開展了,好好把地種上就等著好消息來臨。”
科左后旗素有“黃牛之鄉”的美譽,牛的改良品種優質,農牧民世代養牛。2011年,全旗農牧民來自肉牛產業的收入占當地農牧民純收入的43.8%。全旗現在以牛業為中心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有6家,有2家還是*龍頭企業,2011年旗里存欄千頭以上的嘎查(村)有188個,農牧民飼養的黃牛是企業原料的重要來源,肉牛產業的快速發展極大地帶動了農牧民養牛的積極性。科左后旗農牧業局副局長張志平說:“今年我們科左后旗,將繼續實施農牧結合,以基礎母牛和育肥牛養殖為重點,全年建設永久性棚舍3000間、1.2萬平方米,永久性窖池6100座、飼草料基地78.3萬畝。推行小規模大群體養殖規模、培育養殖大戶農區秸稈養牛、發展養牛小區等4個模式,抓好黃牛改良,疫病防控體系等項工作。年內黃牛存欄達到57萬頭,三年內力爭黃牛飼養量達到100萬頭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