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6/21 21:01:00 來源:通遼日報 閱讀數:
蔚藍的天空,火紅的六月,觀賞著漫山遍野的新綠和成群的牛羊,呼吸著綠草令人沉醉的馨香。記者乘車沿著304國道來到了中國西門塔爾牛的發源地、全市“肉牛、母牛擴繁示范基地”和“小康示范樣板村”——科左后旗巴嘎塔拉蘇木南巴嘎查。
一進村子,最吸引人眼球的并不是一排排富有民族特色的寬敞大瓦房,而是大瓦房后面一棟棟整齊的封閉式牛舍,一頭頭肥碩的西門塔爾牛悠閑地吃著飼草,牛舍門前的露天圈棚內,一群小牛犢歡快地追逐著,此起彼伏的“哞哞”聲響徹耳畔……
沿著平整的柏油村路,記者來到了村西頭的養牛大戶劉金山家,他正忙著組織工人進行新的干草庫和青貯窖的土建工程。
“不蓋不行了,昨天家里的母牛又下犢了!得保證它們的口糧啊!”劉金山告訴我們,以前,家里沒有牛舍,全靠散放,牛不但生長緩慢,繁殖率也低,一年忙到頭,收入卻沒有多少。2011年,劉金山投入30余萬元建設了4座封閉式牛舍、5座青貯窖池,牛的數量也由30余頭增加到了120多頭,形成了一個初具規模的科學養殖場,有了棚舍,有了青貯,這牛的“吃、住”一解決,緊跟著就見到了效益,當年劉金山的養殖場就出欄180余頭牛,不但收回了所有成本,還有了不少的盈余。
“科學養殖就是不一樣!原來,咱家的母牛三四年才下一個犢,還得挑季節,現在可不一樣了,有了這暖棚和先進技術,一年四季都能受精生犢育肥,想不發家都不行啊!”如今,劉金山的養殖場牛存欄已經達到200余頭,草場1200畝,年收入40余萬元。
談起下一步打算,劉金山信心滿滿:“增加能繁母牛數量,自繁自育。”他說,要想增加效益,必須在能繁母牛上下功夫,他打算在現有100頭能繁母牛的基礎上再增加100頭,再包些地,種植100畝優質牧草,提高母牛的繁殖率。近期,他又與市養牛辦的科研人員合作,設立了母牛繁育科研基地,專門研制營養價值高,喂養能繁母牛的飼料。
在采訪即將結束時,南巴嘎查黨支部書記額日很白乙拉來找劉金山商量青貯窖補貼的事兒。看到記者,就打開了話匣子。他說,幾年前,南巴嘎查還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村民靠粗放式的種養殖模式,放牧、賣牛,再種幾畝口糧田,簡單的維持生活。為了改變這種粗放模式,增加農牧民收入,南巴嘎查選準以肉牛產業為主導的“建設養畜、種植養畜、科學養畜”路子,立足中國西門塔爾牛發源地的優勢,突出“品牌效應”,推廣“六個一”養牛模式,即根據自身條件和經濟基礎著重發展黃牛產業,達到戶均一處飼草料基地、一眼井、一座暖棚、一座青貯窖、一臺農用機、一名養牛技術員的目標。如今,全嘎查肉牛存欄已達到2340頭,草牧場40930畝,高標準永久性棚舍550間,永久性青貯窖180座。2012年人均收入達到6100元,其中80%來自于畜牧業。科學養牛已成為南巴嘎查村民增收致富的法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