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8/22 12:04:00 來源:華龍網 閱讀數:
“爸爸,快點出來,買蛋的來了。”8月16日上午,筆者走進墊江縣五洞鎮龍灘村4組的規模化養雞場,老遠就看見一個10多歲的孩子在高興地喊道。
走進雞場門口,一個30多歲的男人正在雞場揀拾雞蛋,一位戴口罩的婦女推車往外運雞糞。雞場內一只只雞“乖巧”地呆在雞舍,有的正在進行“生產”運動,有的正翹首期盼主人的美餐。雞場主人見筆者進來,趕緊停下手里的活,招呼筆者落座,并熱情地交談起來。
放棄高新返回家鄉創業
他叫李傳貴,今年34歲,土生土長的龍灘村4組人。因家境貧困,初中剛畢業,16歲的他便帶著父母東拼西湊的200元錢,遠赴浙江溫州,從此開始了他的打工生活。
“我先后干過車工、焊工等職業,那時工資不高,工時還長,人一天到晚都在封閉的廠里頭,也見不到什么世面,打工的生活真的很辛苦。*的收獲就是認識了我媳婦兒并建立了家庭。”李傳貴指了指收拾雞糞的婦女坦言。
峰回路轉。到2004年的時候,他應聘到到浙江一家大型醫療器械廠打工,由于自己的勤奮好學,加之甘于吃苦,不到兩年的時間,他的月薪便達到3500元。2008年被公司分配到江蘇常州分廠,擔任車間負責人,月薪也漲到5000元,加上妻子的工資,夫妻倆每月的收入達到8000元。
2010年,國家出臺了相關政策,積極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李傳貴響應號召,加入到了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行列中。
“當時我兩口子每月的收入有8000,應該說算高薪了。但是我想,這是眼時的利益,要看遠些。我們農民工不可能在外面漂泊一輩子,落葉總要歸根,最終還是要回到家鄉來發展。所以我就下定決心,放棄了打工優厚的的收入,在2011年上半年帶著妻兒返回了老家,利用自己家的2畝地,籌辦起了蛋雞養殖場。為這事,我妻子還多次和我發生爭吵。”
政策有了,還缺資金。雖然打工的月薪不少,但除去一家人在外頭較大的開銷,加之高工資時間不長,李傳貴手里的資金還十分拮據。他通過向狠行貸一點、向親戚借一點,最終投入資金近35萬元,于2011年9月正式辦起了規模化的蛋難養殖場。然后再注資4萬元到四川圣樂迪雛雞場購買雞苗,創業從此開始。2012年3月份便開始大規模投產。到目前,雞場存欄的產蛋雞達到12000只,每天產蛋量保有量達6000枚以上。昔日的打工仔,如今變成了名符其實的“雞司令”。
科學飼養開啟致富門路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看到白花花的雞蛋不停地滾落出來,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一是自己的努力沒有白白付出,二是也看到了未來和希望。”
李傳貴介紹:回鄉創業時,他對養雞可以說一竅不通,面臨技術和經驗的難題。但他說: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就得頑強地走下去。
他通過購買養雞的書籍、上網查閱資料、向其他養雞專業戶請教等,邊養殖邊學習,不斷總結蛋雞的飼養特點、生長習性和雞場管理、防疫、消毒等,摸索出了一條科學的蛋雞養殖方法。
“蛋雞在不同季節對飼料的需求,不同季度的食量和營養搭配,雞場在不同季節的防疫消毒措施,都是有講究的。”
李傳貴介紹:蛋雞的正常產蛋壽命為1年零2個月,產蛋的多少與季節有很大關系,一般春冬季的產蛋率為94%左右,而夏秋季為85%左右,因此夏天的產蛋量要低于春冬季節。
“只要加強雞的防疫、消毒等措施,以及飼料的充足供給,蛋的產量和銷路都不是問題。”
據了解,李傳貴的雞蛋全部是由重慶蛋禽批發市場以批發形式定向收購。“按目前市場批發價格平均每斤雞蛋4。5元,平均每天可以收入4000多元,除去人工、飼料、雞苗和平時的一些成本,每天的純利潤可達800元以上。再加上淘汰的蛋雞銷售收入,平均下來一年的收入在20至30萬。”
擴大生產企盼政策扶持
下一步,他準備繼續擴大規模,力爭達到養雞20000只。“當然,作為我們農民工創業,最希望的是得到國家有關的獎勵扶持或優惠政策。我們也是因為受政策的鼓舞才回來的。”
“其實飼養蛋雞的風險比飼養肉雞的風險要大”。李傳貴說,因今年受到部分省市H7N7禽流感的影響,出現了吃禽和吃蛋恐慌,給他的雞場帶來較大沖擊。雞蛋連續三個月滯銷,銷量只有平時的一半,淘汰的雞也賣不掉,也只能養著,白白消耗飼料。那段時間的損失就達5、6萬元。
除去疫情風險,還有市場風險、養殖風險和成本風險。市場風險就是雞蛋和淘汰雞的銷售價格風險,因為雞蛋不可長時間儲存,淘汰的肉雞也也不可能長期飼養,再便宜你也得賣。養殖風險就是害怕暴發大規模的傳染疫情。而養雞需要玉米等糧食和專用的飼料,價格再貴你也得買。
“我的雞場都是采取全隔離、全封閉飼養,只要采取嚴格的消毒和防疫措施,養殖這塊的風險相對不大。雖然受市場價格波動影響較大,但雞場一年的收入還是十分可觀的。”
李傳貴對筆者說,下步就是希望能得到政府更多的獎勵扶助或優惠政策,比如微企貸款,沒有政府人員擔保,也辦不了。他希望國家給他們吃點定心丸,讓養殖戶得到一些必要的風險保障,也鼓勵和帶動更多的農民工回鄉創業。
“好好發展,希望你能把雞場做得更大、更強,李老板。”筆者說。
“我才不是什么老板,我是一個地道的農民。”李傳貴露出憨厚而富足的笑容。
采訪結束時,又有不少剛生出來的雞蛋爭恐后地滾落到架上。李傳貴端起盛放雞蛋的盤子,開始了新一輪的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