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3/10/24 10:31: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溫度要合適。雛雞對溫度比較敏感,出殼后1周~3周內保持35℃~32℃,隨日齡增加,以后每周降低2℃~3℃。
飲水要及時。特別是經過長途運輸的雛雞,一定要及時飲水,否則會造成脫水。采取自由飲水法,第一次飲水給予5%的糖水。
濕度要適當。出殼后10日齡內保持較高的濕度利于雛雞羽毛生長及防止脫水,10日齡后濕度要較低一些,以免誘發球蟲病,一般10日齡內65%,10日齡以后55%。
密度要適宜。育雛密度過大,雞舍內會產生較多有害氣體,并會產生啄癖現象;育雛密度過小,育雛面積和設備利用不充分,造成浪費。一般平養時密度為每平方米20只,籠養時每平方米40只~50只。
用藥要細心。用藥量過大或藥物在飼料中攪拌不勻會產生藥物中毒,所以預防和治療雛雞疾病時,一定要按劑量飼喂,片劑類藥要碾成細粉均勻摻和在飼料和飲水中飼喂。
光照要合理。光照可促進雛雞的采食、飲水和活動,出殼后3日內應給予24小時的全天照明,以后每晝夜光照8小時。
精心要看護。對雛雞要特別注意精心看護,以防被餓死、渴死、淹死、踏死、狗貓鼠咬死及中毒而死,還要注意觀察雛雞的精神狀態及糞便情況,如有異常應立即采取積極的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