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1/3 14:57: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近階段的中美雞肉貿易大戰以中方的失敗宣告結束;這一不利消息,給中國雞肉行業帶來了復雜的感受,無論從事出口貿易還是從事雞肉生產,很多人對雞肉行業的未來充滿了悲觀和失望,大都認為我們又一次失去了進軍美國市場的機會,同時也想當然的人為廉價的美國雞肉產品會進一步沖擊我們本已艱難的生存環境。
盲目的悲觀不能解決問題,我們應該從客觀角度來看待中美雞肉貿易大戰對中方不利的判決,一方面我們要深刻反思我們的不足;另一方面就是我們需要面對現實,放下抱怨和責備,積極改變發展思路和發展模式,尋求快速解決問題的正確路徑。
第一部分:背景,中美雞肉貿易大戰的背景
1、中美雞肉貿易的停止
中美禽肉貿易爭端源于2004年。當時,中美兩國同時暴發了禽流感,雙方均停止進口對方禽肉產品。
2、中美雞肉貿易的開啟
2004年4月,中美商談后同意同時解除各自的禁令,約定在履行相關程序后,美方向中國出口冷凍禽肉產品,中方則對美出口熟制禽肉產品。但是,美方在保證履行承諾的前提下,希望先開始向中國出口。中方即提前對美國禽肉產品開放了市場。
3、中美雞肉貿易的現狀
然而,在把本國禽肉產品輸入中國以后,美方開始千方百計地阻止中國禽肉產品出口到美國。美農業部以“履行有關法律程序”為由,將此事一拖再拖,并接連在政府撥款法案中寫明,“不得將政府撥款用于制定和實施有關中國禽肉產品輸美的規定”。2009年3月10日,美參議院通過了《2009年綜合撥款法案》,其中第727條款規定:“根據本法所提供的任何撥款,不得用于制定或執行任何允許美國進口中國禽肉產品的規則。”美國政府以限制政府資金使用途徑的方式,繼續將我國禽肉制品拒之門外。
第二部分:曠日持久的中美雞肉貿易爭端的結果
中美開始了曠日持久的雞肉貿易大戰,中國幾次實行“反傾銷”、“反補貼”的世貿訴訟,2013年8月2日,世界貿易組織(WTO)裁定中國向美國雞肉征收反傾銷關稅違反世界貿易規則,美國贏得了這項曠日持久的貿易爭端。
第三部分:世貿裁定對中國雞肉行業的影響
8月2日,WTO專家組對于美國訴中國不正當對美雞肉征收關稅的爭端做出了不利于中方的決定,大部分中國家禽養殖企業并對沒有此消息做出明顯的反應,主要原因在于中國每年進口美國凍雞肉只有60萬噸,而全年肉雞消費量已遠遠超過1000萬噸。所占比例并不太大。同時,中國進口美國的雞肉產品以“雞翅、雞爪、雞腿”等副產品為主。并且,美國這類產品規格比國內的要大,一般用作工業原料,銷售渠道不同,與國內廠家的產品沒有直接競爭關系,對公司影響不大。
第四部分:再看中國對美國白羽肉雞“雙反”的四個主要原因
原因一:國內肉雞生產企業普遍虧損,企業怨言巨大
根據行業內統計,目前國內白羽肉雞的產量去年為1000萬噸。更新的統計顯示,2009年前6個月中國89%的進口肉雞來自美國,高過2008年同期的73%。大部產區禽肉分割企業開工比例僅在五六成,禽肉庫存積壓約有60萬—70萬噸,積壓嚴重。市場上肉雞供應太多已經嚴重影響了行業利潤,使得養殖戶們已經無利可圖。受到美國進口肉雞影響的集團企業超過20家,其中正大集團、北京華都、山東民和、臺灣大成等企業受影響尤為明顯。
實際上,在國內市場,雞肉更多是以豬肉的替代產品的身份出現的,無論是主動性選擇,還是作為被動接受的白吉饃內置肉都是如此;雞肉的消費規模與豬肉的供給成反比,與豬肉的價格成正比,因此,雞肉的核心影響要素產品是豬肉。從08年雞肉產品的消費價格大幅下滑,以及雞肉產品嚴重積壓,終端動銷緩慢,主要原因是從08年開始,連續5年中國豬肉供大于求,以及接連不斷的食品安全,造成消費者對豬肉的信心大降,致使豬肉價格持續走低。這也導致豬肉對雞肉的替代性需求加強。
肉制品行業的快速發展,致使產品整體供過于求,表面看是消費低迷,其實是市場的飽和;這是導致中國雞肉企業開工不足的,庫存積壓的根本原因所在。
原因二:美國在中國進口雞肉各國中規模占比過高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僅2008年一年,中國從全球進口了79萬噸雞肉及制品,其中從美國就進口了58萬噸,而國內雞肉總量已經超過了1000萬噸。這個數據應該說明,美國的雞肉相對于世界上其它國家的雞肉來說更具有競爭力,占國內總量不足6%的美國雞肉,對國內雞肉市場影響不大,受影響較大的是國外的其它競爭企業,。
原因三:中國肉雞養殖戶養殖收益偏低
中國雞肉產業鏈條收益最低的環節是農民養殖戶,他們在整個鏈條環境條件最惡劣的環節,同時他們又承擔著整個行業的經營風險。
目前中國的養殖環節和國外不同,國外的養殖環節是收益較高的環節,除了政府的補貼外,關鍵在于西方人骨子里面循規蹈矩的良好習慣,在上游雞苗環節,決不允許帶病、不合格雞苗流入養殖環節,在側翼藥品環節,西方經過多年的工業化發展,標準化早已成為行業的基本原則,再加上國外的養殖戶早已產業工人化,他們具有較高的工業素養,完全按照操作流程對肉雞養殖進行管理,因此他們的養殖風險幾乎是零,養殖收益也是相對穩定而較高。而在國內,由于中國人尚未經受標準化的工業思維訓練,投機性、隨意性意識非常強烈,上游種禽企業為了降低成本和完成健雛指標,常常減少免疫支出和把不合格雞苗投放市場,側翼的藥品企業為了獲取較高利潤在藥品的原料成分配比方面一直采用模糊化的方式灰色操作,致使藥品不穩定,醫療效果難以保證。這是造成國內養殖戶收益低、風險高的關鍵所在。
因此真正導致中國肉雞養殖戶養殖效益低的主要原因就是兩個,第一、雞苗帶病或體質較弱;第二、藥品成分不穩定,致使治療效果難保證,常常給養殖戶帶來破產性的傷害。
原因四:美國不從中國進口雞肉
不僅僅美國禁止從中國進口雞肉,就連歐洲國家也對中國雞肉的進口進行了很多的限制;中國*的雞肉進口國日本為了確保食品安全,也推出了《肯定列表制》加大了對進口食品的檢測力度,甚至中國的一些特殊單位也禁止成員吃國產的肉制品。
在北京奧運會期間,將有600多美國運動員前往北京參賽,這些運動員的飲食成了美國奧委會的一大難題,后來美國奧運代表團的首席營養師雅克。哈米爾頓和普羅已經與日本出口商達成了供應魚的協議,還與澳大利亞的公司達成了供應水果和蔬菜的協議。美國奧委會已經與美國的家樂氏Kellogg’s和泰TysonFoods食品公司達成協議,在北京奧運會開幕前,把11噸以上的蛋白食品運往北京。
第五部分:未來中國雞肉行業的產業化發展方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知道,阻礙我國雞肉企業參與國際化競爭的關鍵問題在于在現有的商業模式下雞肉的食品安全不能保障。美國也經歷了食品行業的野蠻增長階段,《食品工廠》中所展示的安全問題,讓人深惡痛絕;而中國人不守規矩的作業方式,讓人難以欣然接受他們所生產的雞肉產品,更大的難點在于,按照現有的“公司+合作社(農戶/基地)”商業模式所生產出來的雞肉食品確實經不住檢測考驗。因此,未來的雞肉行業必須進行商業模式升級,以確保食品安全和養殖環節的穩定獲益。
實事求是的說,目前整個雞肉產業鏈把風險和損失集聚在一群最為弱勢和最沒有抗風險能力的養殖戶環節的商業模式,一方面具有道德隱患的,另一方面在中國特定的社會環境下使原本高風險的產業鏈變得很是脆弱不堪。這種模式的弊端,已經嚴重阻礙了中國肉雞產業競爭力的發揮,并給行業帶來了很大的負面效應。這也決定了未來中國雞肉產業的發展要重點解決好產業鏈最上游的育種資源和產業鏈中的關鍵養殖環節,而在養殖環節的掌控方面可以通過關系再造來實現。
在產業鏈條升級再造的過程中,可以通過“租賃養殖廠,雇傭養殖工人”的工業思維邏輯來徹底解決養殖戶的隨意性和投機性思維,確保食品安全和產業的穩定可控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