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2/28 14:58:00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羔羊消化不良是哺乳期羔羊常見的一種疾病,主要是由羔羊胃腸機能紊亂造成的,臨床表現為消化代謝障礙、機體消瘦和不同程度地腹瀉。根據疾病經過和嚴重程度的不同,可以區分為單純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兩種,前者的病因如不能及時消除,往往可轉為后者,而引起羔羊發生死亡。
發病原因(1)母羊妊娠期飼養管理粗放,特別是在妊娠后期,飼料中的營養物質不足,缺乏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直接影響胎兒的生長發育和母乳質量,造成仔畜先天性消化功能低下。(2)母羊乳汁營養品質不良或乳汁過濃。(3)羔羊吃初乳太遲或不足。(4)羔羊人工哺乳不能定時、定量、定溫,饑飽不均,乳溫過冷或過熱、乳汁變質等。(5)圈舍潮濕、衛生不良等引起羔羊受寒感冒。(6)中毒性消化不良,大部分是因為單純性消化不良治療不及時,胃腸內容物發酵、腐敗分解的產物被吸收,而使羔羊發生急性或慢性中毒。
發病癥狀單純性消化不良羔羊病初食欲減少或廢絕,被毛蓬亂,喜臥。可視黏膜稍見發紫,病羊精神萎頓。繼而頻頻排出粥狀或水樣稀便,每日達十余次。有時由于膽紅質在酸性糞便中變為膽綠質,可以見到糞呈綠色。在腐敗過程占優勢時,糞的堿性增強,顏色變暗,內混黏液及泡沫,帶有不良臭氣。由于排糞頻繁,大量失水,同時營養物未經吸收即排出,故使患羔顯著瘦弱,甚至有脫水現象。本病常可轉為胃腸炎,而使癥狀惡化,體溫可升高至40~4l℃。中毒性消化不良病羔羊精神極度沉郁,眼光無神,食欲減退或廢絕,被毛粗亂,皮膚缺乏彈力,可視黏膜蒼白而帶有淡黃色。羔羊喜臥,鼻鏡及四肢發涼,對周圍環境的影響缺少反應,有時發生痙攣。病的后期可發生輕癱或癱瘓。初期體溫正常或稍高,發生腸胃炎時可升高到40.5~41.0℃,心音無力,脈搏微弱;呼吸急促,,次數增加。下痢劇烈,糞便呈水樣灰色,有時呈綠色,并帶有黏液和血液,具有惡臭。如發現體溫降低及脈搏加快,則為將死之兆。
預防措施加強飼養管理,改善衛生條件,保證母羊懷孕后期和哺乳期的營養。讓羔羊盡早吃上初乳、吃足初乳。人工哺乳時,應定時定量,合理飼養;搞好圈舍衛生,注意保暖,避免羔羊受寒;也可用藥物維護心臟血管機能,抑菌消炎,防止酸中毒;抑制胃腸發酵和腐敗,補充水分和電解質,飼喂青干草和胡蘿卜。
治療方法(1)將病羔羊置于溫暖、干燥、清潔處,禁食8~10小時,畜禽飲服電解質溶液;用油類或鹽類緩瀉劑以排除羔羊胃腸容積物,如灌服石蠟油30~50毫升。(2)為了促進羔羊消化,可一次灌服人工胃液(胃蛋白酶10克、稀鹽酸5毫升,加水1000毫升混勻)10~30毫升,或用胃蛋白酶、胰酶、淀粉酶各0.5克,加水1次灌服,每日1次,連用數日。(3)為防止羔羊腸道繼發性感染,制止腸內腐敗發酵,對中毒性消化不良的羔羊,可選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治療。以每公斤體重計算,鏈霉素20萬單位,氯霉素25~50萬單位,新霉素25萬單位,卡那霉素50毫克,任選其中一種灌服。每日2次,連用3天。(4)為防止羔羊脫水,羔羊病初時可飲用復方鹽水或糖鹽水;脫水嚴重的羔羊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500毫升、5%碳酸氫鈉50毫升、10%樟腦磺酸鈉3毫升,混合靜脈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