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3/5 8:55:00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2013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成品奶零售價格持續上漲,遼寧奶牛養殖戶苦樂不均。2013年,沈陽市養殖戶向奶站銷售的原料奶價格全年保持在每公斤3.1元左右;阜新市則在11月份以后漲為每公斤3.3元。
2013年下半年以來,市場成品奶零售價格持續上漲,一線養殖戶卻出現苦樂不均的收益格局。根據遼寧省物價局對奶牛養殖重點市、縣的調查,養殖戶銷售渠道的不同是形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
向奶站銷售。這是大多數中小規模養殖戶的主要銷售方式。此種方式銷售,養殖戶沒有議價權,價格較低。2013年,沈陽市養殖戶向奶站銷售的原料奶價格全年保持在每公斤3.1元左右;阜新市則在11月份以后漲為每公斤3.3元。
協議銷售。養殖戶直接與乳品企業簽訂協議,這是較大飼養規模的養殖戶采取的主要銷售方式。此種銷售方式價格比奶站高,但企業一般不與中小規模養殖戶簽訂協議。朝陽市2013年上半年協議價格為每公斤3.4元,下半年逐步漲至4.6元,上漲了35%;沈陽市2013年上半年協議價格為每公斤3.8元,下半年逐步漲至4.2元,上漲了10.52%。
直接零售。養殖戶通過消費者預訂或直接到市場銷售,是前兩種銷售方式的補充。此種方式銷售,價格比前二種高,但銷售數量不大且不穩定。2013年,沈陽、朝陽兩市直接零售的原料奶價格上半年為每公斤5元,下半年為6元,上漲了20%。
加工后零售。極少數養殖戶建立奶制品銷售點(如奶吧、奶茶店)銷售。雖然銷售價格高,但經營風險大。2013年朝陽市鮮奶吧的鮮奶零售價格始終保持在每公斤10元。
上述幾種方式中,下半年價格與上半年價格比較,協議銷售方式的價格上漲最多,與乳品企業奶源價格上漲情況相符,養殖戶較多分享了成品奶價格上漲的好處;直接零售方式的價格隨成品奶價格波動,且下半年直接零售奶比銷向奶站的量有所增加,是小規模飼養戶分享成品奶價格上漲好處的主要原因;向奶站銷售方式的價格無明顯上漲,主要是由于奶站具有地域壟斷性,養殖戶無議價權,只能接受奶站壓價,故較少分享到成品奶價格上漲的好處。雖然如此,但原料奶銷售渠道始終會受飼養規模、地理位置及管理者能力的影響,具有一定的穩定性,養殖戶無力改變。由此看來,應大力推進奶牛規模化養殖,規劃建設現代養殖小區或者“托牛所”,推進散戶養殖向規模養殖過渡,向家庭農場方向發展;并且通過專業、科學的飼養,既可提高奶牛單產水平和牛奶質量,也有利于建立養殖戶和乳品企業之間的直接采購關系,是農戶增產、增收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