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4/16 19:08:00 來源:北京市華都峪口禽業有限責任公司 閱讀數:
1.大多數養雞戶在育雛期間都比較重視管理,溫度、濕度等都能得到較好控制,所以前期死亡較少。隨著雞日齡的增長,有些養雞戶認為大雞更好養,因而忽視中后期管理,如飼養溫度達不到要求、通風換氣不足、飼養密度過大、墊料潮濕并板結,飼養環境變得越來越惡劣。肉雞后期生長速度加快,對防疫、換料、轉群的驅趕和捉拿、溫度變化、聲響驚擾等各種應激因素越來越敏感,這也是造成后期死亡增加的重要原因,尤其以冬季溫差過大和盛夏熱應激造成雞只死亡更為多見。
2.無效免疫 不能根據當地雞病流行情況和本場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免疫計劃,使用疫苗質量存在問題等,均可使免疫失敗。
3.慢性呼吸道疾病和大腸桿菌病 慢性呼吸道病(CRD)是由雞毒支原體(MG)引起的一種常見傳染病,除可通過種雞垂直傳播外,雞場衛生條件的好壞和應激因素的強弱是誘發CRD并繼發大腸桿菌病和其他條件性疾病的主要原因。如不能早期發現并選擇敏感藥物防治,或長期使用單一藥物而使病原產生耐藥性,就很容易造成疾病暴發流行,如再繼發其他疾病,則死亡更多。
4.肉雞腹水綜合征 (Ascites)與肉雞猝死綜合征(SDS) 造成Ascites發生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肺動脈高壓引起右心衰竭及房室瓣閉鎖不全,而導致肺動脈高壓的原發病因是快速生長伴肺血管容量不足。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繼發因素,如過冷過熱,某些營養因素引起的代謝增加,進而血流量增加,或者由于雞場海拔較高或太低。呼吸道疾病降低了氧運輸,血液粘度增加,或肺血管容量下降都可促進其發生。SDS雖與Ascites臨床表現不同,但病理學密切相關。
加強飼養管理 創造肉雞生長的良好“小氣候” 1.采用網上平養的飼養方式,減少雞只與糞便直接接觸的機會,有效控制球蟲病、大腸桿菌病。實行全進全出。
2.加強商品肉雞飼養后期的通風換氣,減少舍內塵埃、CO2、NH3、H2S等有害氣體污染,降低舍內濕度,保持空氣新鮮,減少CRD、Ascites和SDS的發病率。
3.及時加入或更換墊料,保持墊料松軟、干燥、清潔。也可一次墊足墊料,當過于潮濕時應加強通風換氣。在墊料中添加2%EM活菌制劑,或對糞層進行噴霧,效果良好。
4.帶雞消毒不但能殺滅空氣中的浮游病原微生物,減少粉塵,凈化空氣,預防呼吸道疾病,還能調節舍內干濕度,特別是炎熱季節效果更加明顯。常用藥物有百毒殺、過氧乙酸、抗毒威等。可用1∶2000~3000百毒殺,1~2次/天,連用3~4天;再換成0.15%過氧乙酸,以噴霧方式循環進行消毒。同時根據氣溫、濕度等情況適當調整噴霧劑量和濃度。
制定科學的免疫程序 確保免疫效果 每個雞場都要根據受不同傳染病的威脅程度、飼養管理水平、疫病控制能力及母源抗體水平的高低,制定符合本場實際的科學的免疫程序,確定使用疫苗的種類、方法、免疫時間和次數,嚴格操作規程,以確保免疫效果。受新城疫(ND)威脅較大的雞場,可采取同時使用弱毒苗和滅活苗進行免疫的方法;傳染性法氏囊 (IBD)的發生可使免疫功能下降,因此IBD的早期免疫應避免使用毒力過強的疫苗,以免損傷法氏囊而導致免疫功能下降,可根據不同地區、不同母源抗體水平,安排弱毒疫苗進行1次或2次強化免疫;在發生過傳染性支氣管炎(IB)特別是腎型IB的雞場中,應結合ND、IBD的免疫,同時安排IB的免疫計劃。同時要加強雞群飼養管理,提高雞只抗病能力。
藥物預防 1.飼養前期大量使用藥物的雞群,往往腸道菌群受到破壞和抑制,如不及時進行調整,很有可能在催肥初期就會繼發大腸桿菌病、球蟲病、白色念珠菌病等,繼而再重復投藥,使腸道內菌群紊亂。可在催肥期用0.04%氟哌酸或0.01%鹽酸環丙沙星混料喂給,連用3天,隔3~5天后,按0.1%的比例在飼料中添加促菌生(DM423菌粉),連用5~6天。如發現大腸桿菌病,可全群用氟苯尼考拌料飼喂,或恩諾沙星15毫克/公斤體重飲水投服,連用2~3天,然后加喂DM423菌粉5~6 天。
2.為減少在防疫、轉群、換料前后造成的應激,可適當投喂維生素C、多維、延胡索酸;5周齡后,為減少尿酸鹽的沉積,可適當投喂腎腫解毒藥、腎通等。
3.為防止Ascites和SDS的發生,除了在飼料方面采取相應限飼、降能外,環境的改變也有助于緩解本病的發生,如適當的飼養密度、冷氣候條件下保持適當的溫度、熱氣候條件下通風、降低環境中氨的濃度、調節光照時間等。在飼料中適當增加抗氧化劑如VA、VE、VC、Se、Zn等,均有一定的輔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