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4/18 8:49:00 來源:云南日報 閱讀數:
云南瀘西是我國優質農產品生產縣,也是我省為數不多的商品牛羊肉生產基地和生豬外調縣,每年向昆明、曲靖、蒙自,以及貴州興義等消費市場提供數百萬噸的肉、奶、蛋、禽類新鮮產品,并保持著穩中有升的勢頭。就在剛剛過去的2013年,瀘西縣飼養的雞、豬、牛、羊等畜禽的出欄量已增長到400多萬頭(只),日均存欄量超過310萬頭(只),肉、蛋、奶等產品超過600萬噸。在省內外多個地區,通過紅骨羊、黑山羊、奶山羊和雞蛋等認識瀘西的人越來越多,生態循環經濟發展為瀘西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遵循自然規律 減少環境污染
幾場小雨過后,平建崗家果園里的牧草又割了三四茬。每當那些綴著紫花,帶著自然芳香的青草送進農場,400頭膘肥體壯的牛羊會從嘴里鼻里發出愉快的聲響,贊美著這久嘗不厭的餐點。
4月3日這天,記者走進長期干燥缺水的滇南瀘西,為一幅幅展現在眼前的景象所驚異。
“周邊上萬畝丘陵緩坡全是果園,果園里長著幾十厘米高的牧草。”“牧草既是牛羊等大牲畜和禽類的飼料,又是生態循環系統的組成部分。”“瀘西畜牧業走的是多效兼顧的生態循環發展路。去年,整個行業創下13.9億元的產值,農民人均得利3900多元。”指著看得見的山坡,平建崗、王小紅等幾個揣著上百萬存款的農場主熱情地給我們邊引路邊介紹。
近年來,在推動畜牧業發展的進程中,瀘西縣始終堅持著生態適應性和環境綜合性這條萬物生長的規律。從2008年開始,該縣就在海拔1300米至2100米不等的山區,創建了多個牧草自然種植和試驗觀察基地,從美國及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引進良種試種,在其自然生長中進行觀察論證,然后挑選出環境適應性強,較具生態和經濟價值的品種推薦給農民和企業,讓農民和企業在培植畜禽產業的過程中獲取簡單實用的生產技術和營養價值高、生態效益好的畜禽飼料等。掌握簡單實用的技術后,在低海拔地區,每年秋季收割水稻前,農民們會把精選來的多花黑麥草、紫花苜蓿、光葉紫苕等牧草籽撒在陰涼潮濕的稻田里,讓其自由地生根發芽。待到入秋后兩三個星期,稻田里就長滿了綠油油的牧草。從秋末到春季,這些各類營養和蛋白質含量較高的生態型牧草就是牛、羊等牲畜鮮美的飼料。
而在土壤較為貧瘠,晝夜溫差較大,地表炙熱干燥的丘陵和高海拔山區,農民們常會把三葉草、紫花苜蓿、葦狀羊茅等耐旱易生的牧草當作涵養土壤水肥,抵御山地石漠化、荒漠化和解決牲畜飼草的主要原料。
每年冬春四野枯焦的季節,走進瀘西的午街鋪、舊城、中樞、白水、金馬和三塘等幾個山鄉,在一座座葫蘆形的山頭或腰子形狀的坡地上,覆蓋著一層翠綠色的牧草。這些牧草,像大地和群山的被子,嚴嚴實實地遮蔽著往年干渴的土地,調節著地表的晝夜溫差,與地上地下微小的生物、陽光、雨水和過往的水蒸氣等構成一套活生生的生態凈化及環境保護系統,既提供了畜牧業發展所需的飼草,又讓土壤免受風雨侵蝕和太陽長期照曬等造成的揚塵、滑坡、坍塌、沉陷及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進入夏秋兩季,隨著小麥、蠶豆、玉米和蕎類等農作物成熟歸倉,應對幾百萬畜禽口腹的需求,無論是高寒山區的農民還是城郊壩區的農民,他們都會把尚處青綠狀態,并未木質化的秸稈或賣到大大小小的農場,或自家留用,將它們粉碎貯藏進專門的池窖和庫房里,待其發酵后,作為飼養在廄里畜禽的口糧,在降低環境污染的同時,又提供了充足的飼料。
順應牧業規律 降低生產成本
“青貯飼料的收購和加工又有改進。”在中樞鎮海拔近2000米的一個省級標準化肉羊示范養殖場,我們看到,4個5層樓高的青貯飼料塔里裝著1600多立方米飼料。場長王永生和幾位工人告訴我們,“去年和今年的收貯,秸稈和玉米棒子都一并收購來。制成飼料后,就不用再往里面摻入別的添加劑了。”“食草的動物就該讓它們吃草。草畜配套,順應牧業的規律和特性是必須嚴守的底線。”
走過不同海拔和地形環境的區域,觀看過大小數十個兼營種植業和畜牧業的農場,我們發現,走生態循環型發展的畜牧養殖場所,幾乎不會暴發難以控制的疫病,它們提供的肉、奶、蛋類等食品,處處讓人放心。
在領我們參觀各處農場的時候,多位農場主欣喜地說,這些年,隨著果園內林下牧草的推廣種植,農田里冬春牧草的培育和興起,山坡上耐旱型牧草的播撒,再加上農作物秸稈青貯等方式的推廣,在瀘西這片活躍的土地上,農藥、化肥的使用量一年比一年少了。那些有牧草轉化為畜禽糞便的農家肥,投放在田地和果園里,既修復了生態,又降低了農業生產的成本。
“心急吃不了熱豆腐。培育開發肉、蛋、奶業,不能僅想著源源不斷的鈔票。要有耐心,遵循自然和生態發展的規律。”采訪結束時,多位農場主說,去年,配合畜牧業的發展,瀘西的飼草種植推廣已超過12萬畝,走生態循環型經濟發展之路,讓農民獲得收益會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