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5/29 17:07:00 來源:農村廣播薊縣臺 閱讀數:
薊縣于橋水庫周邊村落的養殖場廣泛應用了生態床養殖技術,這項新技術不僅使畜禽養殖實現無污染、零排放,而且還降低了養殖成本,使保護庫區水源、農民增加收入得到同步實現。
走進薊縣穿芳峪鎮巨發養殖場,在場區周圍不僅看不到畜禽糞便到處堆放、污水滿地流趟的臟亂現象,而且空氣中也沒有想象中的異味。占地四十八畝的場區內,除了兩排寬大的豬舍、一排雞舍、一排整齊的辦公用房和倉庫外全都栽上了花草樹木。整齊的建筑掩映在花紅柳綠之中,處處彌漫著花香、草香,生活在花園般的場區,躺在溫暖舒適的生態床上,小豬仔們越發顯得悠閑自在。
薊縣生態床技術改造領導小組成員周繼東介紹說:
錄音:我們可以發現,豬舍里幾乎是沒有臭味的,豬排泄的糞尿都被微生物分解掉了,這種圈舍不用沖洗,也沒有糞尿排出。與傳統的水泥地面養殖相比,一年可以減少糞污排放量達到三千噸,減少污水排放量達到九千噸,豬糞還可以變成有機飼料,也給老百姓增收。
所謂“生態床”,就是畜禽腳下的特殊生活場地。“床墊”是由鋸末、秸稈、麩皮等組成,里面拌入發酵菌。發酵菌就像“清潔工”一樣,分解了畜禽的糞便。糞便發酵之后,在發酵菌的催化下,又生成了可以供畜禽食用的有益菌,從而實現了糞便污水“零排放”。同時,糞便發酵分解過程中還會產生熱量,使生態床一年四季保持在30℃左右,不但溫暖舒適,還能提高畜禽的免疫力,使養殖成本大大降低。薊縣林長青畜禽養殖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長青從事畜禽養殖十多年,他告訴記者:
錄音:起糞、沖圈,一是費時費力,二是糞便往哪一到,蒼蠅亂哄哄的,也污染環境。通過改生態床以后,第一,糞便不用人工起了,直接就在鋸末床上分解了,相對來說省了一部分的人工和費用。另外豬不愛鬧病,呆著舒服,所以生長速度要提前二十天到一個月。
在耕地資源相對匱乏的于橋水庫周邊村落,畜禽養殖一直是當地農民發展庭院經濟、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然而,傳統的養殖方法會產生大量的糞便和污水,增加了于橋水庫水體富營養化的風險。為保護“大水缸”的水質安全,同時兼顧庫區百姓利益,薊縣把畜禽生態床技術改造納入了于橋水庫水源保護工程之中,市級投入專項補貼資金,對于橋水庫匯水流域存欄生豬10頭以上、雞500只以上、鴨200只以上規模的圈舍實施生態床技術改造。對規模以下零散養殖戶,通過引導,自行淘汰。工程自去年十月啟動,計劃用兩年的時間,改造養殖圈舍37萬平方米。薊縣生態床技術改造領導小組組長、高級畜牧師魏子金說:
錄音:所有的舊舍改造必須把水泥板敲掉,隔斷打掉,因為發酵床需要接地氣,這樣才能使菌絲充分發酵,達到就地降解動物糞便的目的。現在我們要求是放鋸末的高度不低于五十公分、鋸末中放進防霉劑和菌絲,這樣,豬在圈舍里的糞便就地降解。散養雞的要求是三十公分的墊料,籠養雞的要求是六十公分的墊料。
西龍虎峪鎮西龍虎峪村養殖戶王慧燕說:
錄音:這一改能減少人力,減輕多大的負擔啊,起碼不用起糞了,國家給補助了,個人又減輕負擔了,最主要是環境沒有污染了,所以我們是能改的豬圈我們都改了。
為解除農戶的后顧之憂,從改造開始,到建設、完工以后的每個環節,都有技術人員為農戶提供全程跟蹤服務。
截至目前,薊縣已完成生態床養殖技術改造面積近32萬平方米,占總任務量的86%,預計到六月底工程將全面竣工。通過生態床技術改造,從源頭上治理了畜禽養殖對于橋水庫的污染,可實現年削減總氮236噸、總磷27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