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8/20 9:23:00 來源:海峽都市報閩南版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漳州薌城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試運行半個月,效果不錯:每天2臺無害化處理一體機運轉,就能基本處理完薌城區2噸的病死豬。今年又在畜禽養殖重點鄉鎮、重點養殖場推廣,已分別在龍海、南靖、薌城等重點養殖鄉鎮,建立了6個工廠化集中處理場并投入運行。
病死畜禽經過24小時高溫加工后,就能變廢為寶,產出粉末狀的有機肥料。漳州薌城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試運行半個月,效果不錯:每天2臺無害化處理一體機運轉,就能基本處理完薌城區2噸的病死豬。
據了解,去年,漳州在全省率先開展病死畜禽工廠化集中處理試點(去年6月19日本報曾作相關報道)。今年又在畜禽養殖重點鄉鎮、重點養殖場推廣,已分別在龍海、南靖、薌城等重點養殖鄉鎮,建立了6個工廠化集中處理場并投入運行。
探訪 24小時高溫加工 病死豬變有機肥
薌城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位于浦南鎮布坑村一處偏僻的地方。在這里,海都記者參觀了病死畜禽如何經過加工變廢為寶的過程。
老板沈先生介紹,薌城區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總投資150萬元,面積3000多平方米,設有冷庫1間,病死畜禽專用運輸車1輛,無害化處理一體機2臺,每日可處理病死豬2噸。如果遇到處理不完的病死畜禽,則先存放凍庫。不過,運營半個月來,2臺機器基本可處理完每天拉回的病死豬。
處理場的工作人員每天開車繞到薌城區浦南、天寶、石亭三個鎮的生化池,將新產生的病死豬拉回。然后投放到無害化處理一體機,配以一定比例的輔助料,如大米殼、麥皮。經過24小時高溫加工,產出粉末狀的有機肥料。
無害化處理一體機是整個生產過程中最關鍵的。全程電腦模塊設定自動控制,兼有切割、絞碎、發酵、殺菌、烘干等5道工藝,每臺無害化處理機一次性可投放病死畜禽1噸(包括母豬)。5道工藝自動運行,經24小時即可產出干燥粉狀產品。機器運行過程除了產生冷凝水外,沒有三廢排放。產品經檢測有機質含量85%以上,氮磷鉀含量8%以上,未檢出當前生豬流行的4種致病微生物;冷凝水也未檢出上述致病微生物。
背景 生化池問題不少 推廣工廠集中處理
據統計,漳州市全市生豬年出欄500萬頭,按10%算,就有50萬頭病死豬,數字不小。
近年來,漳州市先后投入1100萬元,建成1000口、總容積4萬立方米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池,基本覆蓋漳州市所有養殖區域。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至2013年,經無害化處理池處理的病死畜禽有170萬頭,總重量9000多噸,占全社會應處理數的80%。
不過,經過幾年運行,漳州市農業局有關人士介紹,無害化處理池存在不少問題:如動物尸體腐爛緩慢,部分處理池很快填滿;繼續開挖勢必占用更多的土地資源,同時還可能污染地下水,帶來安全隱患。甚者,死豬被犯罪分子利用,宰殺上了市民的餐桌。
因此,漳州市從去年開始,在全省率先開展病死畜禽工廠化集中處理的試點工作。在龍海市白水鎮成立“龍海市益民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承擔白水鎮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今年開始,在畜禽養殖重點鄉鎮、重點養殖場,推廣應用工廠化集中處理。據介紹,漳州市生豬存欄5萬頭以上的鄉鎮共有28個。這些鄉鎮要先行一步,以鄉鎮為單位,設立相應處理能力的工廠化集中處理場。同時,年出欄5000頭以上生豬的養殖場,也要自配處理一體機。
目前,全市已在龍海、南靖、薌城等重點養殖鄉鎮建立了6個工廠化集中處理場,并投入運行。
模式 企業自主運營外 各級政府補貼支持
據介紹,運用工廠化集中處理病死畜禽需要付出較高的成本代價,如除了處理場的建設外,每臺處理機價格在25萬元左右,每處理1噸死豬(平均49頭/噸)需支付電費、人工、輔助料等各類成本1350元。而2噸的病死豬,大約只能產出1噸的肥料,1噸肥料的價格,大約在六七百元。入不敷出,需要靠政府補貼。
因此,無害化處理場采取企業自主運營政府補助的模式。為確保處理場維持運行并略有盈余,漳州將從國家有關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補貼每頭80元中,按每處理一頭豬不少于40元的標準由各地財政向處理場支付處理費用。
省政府已將無害化處理一體機列入設施農業補貼目錄,每臺補貼10萬元;漳州市也將此列入設施農業補貼,每臺再累加補貼5萬元,各縣對采購、使用處理機的業主也將給予補貼,對工廠化集中處理場的基礎設施建設給予相應資金扶持。
比如,沈先生投建的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場,薌城區財政給予一次性建設補助40萬元。
據了解,漳州市政府還將于近期制定出臺病死畜禽工廠化集中處理實施方案,細化硬件設施、管理制度、組織領導、資金保障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