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9/16 15:16:00 來源:豬e網 閱讀數:
俗話說得好,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近年來,民勤縣東壩鎮蒿子湖村農民薛育來通過發展現代養豬業,走上了致富路,成了當地有名的“養豬狀元”。
“我希望產業興旺亨通,所以取名‘旺亨’。”7月28日,我們來到旺亨種豬繁育有限公司,負責人薛育來如是說。穿過花園式的生活區,便進入“防疫重地”,只見一幢幢豬舍整齊排開,依次為分娩室、保育室、育肥室、公豬室、母豬室。
“這是舊廠區。”薛育來說,這片廠區建有標準化豬舍40棟,水、電、路及防疫、消毒等配套設備齊全,以繁育仔豬、培育種豬為主,品種有美系、法系杜洛克、長白、大白等。
薛育來是個精明強干的人。選擇發展養豬業,是因為在他看來,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的“食肉量”只增不減。
2008年,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薛育來流轉土地60畝,籌資200萬元,建起了自己的養殖場,并引進種豬100多頭,踏上了發展養殖之路。
“要想能干出點兒成績,首先自己得是個內行。”薛育來說,過去傳統的養殖技術已經落伍,必須依靠新技術。為此,他購買了大量養殖方面的書籍,并自費到北京、武威等地拜師學藝。
經過一年的實踐、積累,薛育來掌握了生豬繁育、喂養、疾病防治等一整套技術。2009年,他的養豬場效益達到了100多萬元。之后,規模不斷擴大,效益連年提升,年出欄近1萬頭,年收入300多萬元。
這些并沒有讓薛育來滿足,他還有更高的目標——建西北第一種豬繁育場。
2012年,他專程去歐洲進行考察,學習荷蘭的養豬技術。“走出國門,才真正讓我長了見識。”薛育來說,在那里,一個10萬頭規模的養豬場,工人不到10名,靠的就是“全自動、智能化”管理系統,包括自動供料、智能化管理、空氣自動交換、溫度自動控制和無公害排污五個部分。
2013年,薛育來投資1200萬元,建設新廠區,引進并使用現代高效智能化養豬模式。
新廠區與舊廠區僅一路之隔,看上去宏偉氣派,每棟豬舍的端頭矗立著兩個高近10米的“大罐”。薛育來告訴記者,那是飼料供應器,一棟豬舍每天的飼料都要通過飼料供應器來輸送。
走進待產母豬圈舍,“豬媽媽”們多半側臥而憩,鋼管護欄把整個豬舍分成了30平方米大小的“小屋”,每間“小屋”靠近走道的一端安裝著一臺高約1.5米、長3米、寬1米的“大家伙”。
“這就是智能化管理的‘心臟’部分。”薛育來指著英語縮寫“WELOS”說,這叫“母豬群養單獨飼喂站”。飼料通過外圍的料罐輸送到飼喂站,母豬通過飼喂站才能進食。每頭母豬都佩戴有電子耳標,上面詳細地記錄著它的生產信息和體質特征,需飲食時,母豬自動進入飼喂站,通過耳標信息電腦自動輸入其飲食量。“哪頭豬需要多少飼料,完全由電腦控制。”
薛育來告訴記者,目前母豬分娩保育室正在建設中,單棟面積將達到5000平方米,可供1200頭母豬分娩保育,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模式,每頭母豬產仔將達到15頭以上,成活率提高到99.6%以上。
今年,薛育來引進“新丹系”和“新美系”種豬60多頭、母豬500頭。目前,公司存欄能繁母豬1200頭,種豬2000多頭,育肥豬4000多頭,年出欄2.5萬頭,年銷售收入近千萬元。旺亨種豬繁育場已成為西北地區*的現代高效智能化種豬繁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