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9/29 9:04:00 來源:朔州市新聞中心 閱讀數:
【導語·中國畜禽網】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帶來“畜”勢勃發的真實寫照,同樣也是該區以農載牧、以牧富民,做活生態畜牧大文章帶來的新景象,目前,全區養殖總量135.2萬頭(只),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達到4100元。
“牛兒肥,豬兒壯,畜牧小區富農家;羊成群,雞滿架,養殖基地盛開致富花……”這句歌謠是如今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帶來“畜”勢勃發的真實寫照,同樣也是該區以農載牧、以牧富民,做活生態畜牧大文章帶來的新景象。
今年以來,平魯區緊緊抓住轉型綜改試驗區建設和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雙重歷史機遇,大力實施“70%的土地實施生態化建設,70%的農民享受城鎮化服務”戰略,以“生態畜牧”為突破,著力打造“三農”發展新樣態,在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道路上邁出實質性步伐。目前,全區養殖總量135.2萬頭(只),人均畜牧業純收入達到4100元。
審時度勢 確立新思路
廣闊的草坡和宜林地、涼爽的氣候條件,為平魯生態畜牧產業發展造就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積聚了發展成為全省乃至華北地區的優質種羊培養基地的巨大潛能,為當地經濟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平魯區全面落實黨的惠農政策,農業產業實現長足發展,同樣也遇到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問題、新困難、新挑戰。“‘三農’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整體設計、統籌協調、整體推進;做大做強生態畜牧產業是平魯農業發展的根本出路;真刀真槍推進改革是解決平魯農業問題的根本動力。”區委書記吳曉斌的話一語中的。基于這一認識,該區確立了以一元為主向畜牧為主、多元發展轉變;單一線形的農業產業結構向循環農業經濟轉變;傳統養殖業向現代畜牧業轉變;財政出資造林向社會多元投入造林轉變;傳統農業經營體系向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轉變。
在“五轉”工作思路的引領下,平魯生態畜牧產業呈現出良性快速發展的態勢。該區充分利用移民搬遷舊址和閑散地發展農牧養殖莊園,穩步推進規模養殖工程,全區高標準養殖小區現已達到56個,今年新建10個規模養殖小區,改擴建的林木源、匯豐、長良等5個股份制牧場全部完成。規模養殖戶達到1320戶。在牧草基地建設上,從2012年起,該區按照以草載牧的思路,大規模推進退耕還草。通過兩年的實施,全區集中連片種植苜蓿達到10.6萬畝。今年結合京津風沙源項目,新種植多年生人工牧草2.3萬畝、當年生牧草0.5萬畝。同時,該區與山西農業大學、省畜牧局合作實施了培育“顧北嶺”優種種羊項目,以林木源、匯豐、長良、瑞和四個合作社為中心高標準建設優種種羊繁育基地。目前,全區羊飼養量68萬只、牛飼養量4萬頭、生豬飼養量7.2萬頭、雞飼養量56萬只,肉蛋奶產量分別達到0.48萬噸、0.16萬噸、0.5萬噸。
大膽探索 創新新模式
旨在激發和挖掘基層群眾的創造力,探索符合基層實際的“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生態畜牧經濟發展新模式,正在平魯這塊土地上大放異彩,生態畜牧逐步向集約化、規模化、規范化、標準化轉化,有效地推進了產業的發展和農民群眾致富增收,為當地農村農業發展展現了美好的前景。2013年全區農畜產品加工龍頭企業銷售收入8.3億元。
該區利用西北鄉鎮移民搬遷舊址建設生態養殖園區,探索形成的“買下一個村、移民一個村、辦一個企業、綠化一片荒山”的雙碾生態畜牧發展模式。目前,雙碾鄉已形成17個村、30個合作社、5萬畝苜蓿、10萬只羊的規模。該區堅持“一礦一企”戰略與特色農業發展相結合,推行優質雜糧產加銷一體化模式。農產品加工園區發展模式。年內,該區開工建設總規劃面積300畝的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園區,園區以培育農產品深加工項目和涉農小微企業創業項目為主。平朔礦區復墾與生態園建設模式。中煤平朔公司累計投入20.95億元,在礦區綠化6萬畝,治理和復墾6萬畝的基礎上,建設占地1萬畝的生態示范園,致力打造“農-林-牧-藥-生態旅游”產業鏈,為搬遷村民提供就業崗位。特別是,該區高石莊鄉統一組織,聯系上級扶貧單位對在村常住農戶的新購羊,每只補300元,每戶3000元封頂,并對新購羊統一編號建檔,年度驗收結算;“煤老板”安滿斥資3億元,建成占地850畝的集設施農業、特色種植、規模養殖為一體的示范園區。
在農業種植結構調整方面,該區首先是由區財政投資50萬元,在10鄉鎮23個村,引進藜麥示范種植600畝,民間自行試種300多畝。預計畝產可達150公斤以上;其次是引進國際港灣有限公司下屬子公司山西菌草農林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在雙碾鄉段山寺村投資試驗種植菌草300畝;三是下木角鄉燁明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集中連片種植中藥材800多畝,其中黃芪500畝、當參300畝,帥林公司種植黃苓300多畝。并引進安徽省泰和縣寶豐潤專業合作社韓椒項目,試種3000畝。
銳意改革 推行新機制
平魯區以推進轉型綜改和農村改革試驗為抓手,先行先試,全面推進“生態畜牧”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增強農村農業經濟發展動力和活力。
推行土地制度改革創新。在全區范圍推行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跨區域耕地占補平衡、露天礦采掘場用地管理、工礦廢棄地利用、農村土地所涉權益確權登記、農村土地經營制度六項改革。在所轄阻虎鄉率先推行11萬畝的農村土地所涉權益確權登記,下一步,該區將建設區鄉兩級土地流轉交易中心,規范農村土地采取托管、出讓、轉讓、出租等方式進行的有序流轉,實現資源向資本的有效轉化。通過改革創新,為推進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流轉破除體制機制瓶頸。上半年,全區流轉土地14.6萬畝。
在發展生態畜牧產業項目政策扶持上,該區斥資500萬元,對新建養殖千只以上的規模養殖場、養殖400只以上母羊的養殖戶實行資金補貼。并對4家千只以上豬場給予100-200萬不等的財政貼息貸款優惠政策。同時,該區還安排180萬元專項資金,對進入農畜產品加工園區的銷售批發物流企業實行補貼。并對鄉鎮引進的“雙5000萬”工程,實行“飛地”政策和稅收優惠政策。通過政策扶持,極大地調動了當地群眾發展生態畜牧產業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