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12/9 16:41:00 來源:汶川縣新聞中心 閱讀數:
“富不丟書、窮不丟豬”,這是汶川縣綿虒鎮白土坎村民的一句老話,以前這里的農民們家家以養豬補貼家用。如今,發展標準化生豬養殖逐漸成為白土坎村民發家致富的利器。
白土坎村,位于綿虒鎮的高半山區,海拔1900多米。汶川縣綿虒鎮民旺生豬養殖合作社便修建在這云霧繚繞高半山上。
“以前我開大貨車,工作辛苦不說,一年到頭也爭不了幾個錢。后來政府有政策說是要扶持這個標準化養殖業,我便有了養豬的念頭。”合作社社長柏天云介紹說。2011年,柏天云引進了150頭生豬開始養殖。由于天氣、溫度、和養殖經驗不足,沒多久養殖廠死了90多頭豬,一下就虧了11萬元。
“由于損失很大,我也知道了自己養殖中的不足,隨后我參觀很多的建設標準的生豬養殖場,學到了不少的經驗。”柏天云說起剛開始養豬的經歷時,臉上仍掛著一絲的憂愁。不懂就學,看到別人建設了先進的標準化養殖廠,從2012年開始,柏天云的合作社共投入100多萬元擴大了養殖規模,引進了自動飼料線,規范了生豬養殖場的標準化管理。“今年,我們一共有900多頭生豬,除了幾頭雜交豬,還有50多頭新品種的‘杜洛克’生豬。成都、都江堰等地的許多商客都從我們合作社這買豬。”
在柏天云的帶領下記者進入他的生豬標準化養殖場一探究竟,換上工作服,在養殖廠門口消完毒,記者走進了養殖場,寬敞明亮的廠房,整潔的圈舍,讓記者感慨如今豬圈也變得很“高大上”。“這個廠房采用的全是保溫材料,燈泡也是浴霸的燈頭,室內的溫度一直都保持在20攝氏度左右。”柏天云一邊走一邊跟記者介紹現代化的養殖廠。“為了圈舍的環境衛生,我們在圈舍旁邊修了一條水溝,打掃衛生就只用把糞便掃進水溝用水沖走就行了。”
900多頭豬的“一日三餐”如何解決?帶著疑問記者問起了柏天云。“這個飼養場里的900多頭豬每天都要吃3200斤飼料,如果光靠人工喂養,那這個工作量就太大了,好在我們引進了自動飼料線,每天只需要把飼料倒入隔壁的飼料槽中就可以了,機器會定時地向圈舍里添加飼料。”柏天云回答了記者的疑問。
2013年柏天云的養殖廠共出欄生豬600多頭,為合作社帶來了30多萬元的收入。今年他養殖的900頭生豬全部出欄,預計將收入40余萬。在柏天云的帶動下,如今越來越多的白土坎村民都開始加入合作社發展生豬養殖,生豬的標準化養殖正在成為越來越多人發家致富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