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4/12/22 9:37:00 來源:西海都市報 閱讀數:
“一家一戶一頭牛,老婆孩子上炕頭;一家一戶兩頭牛,生活吃穿不用愁;一家一戶三頭牛,三年五年蓋洋樓;一家一戶一群牛,小康路上大步走”,這段順口溜是門源回族自治縣北山鄉群眾發展養殖業增收致富的真實寫照。
位于北山鄉北山根村的永旺綠色肉牛示范基地專業合作社隸屬于門源縣永興生態農牧開發有限公司,占地面積60畝,項目總投資3000多萬元,年出欄數2000余頭,銷售收入3000余萬元,實現利稅400余萬元……這是一組極具說服力的數字,這組數字不單鼓起了合作社養殖戶的錢袋子,還撩撥著周邊農戶的心,米家灣村的村民管吉壽就是其中的一位。
12月6日,記者來到永旺綠色肉牛示范基地,正巧碰到正在喂牛的管吉壽。管吉壽告訴記者,基地與村里的養殖戶建立了合作社經營模式,養殖戶自家養殖的牛羊,以入股的形式參與到合作社的養殖、屠宰及銷售流程中,最終按所占牛羊銷售比例獲取分紅。同時,農牧戶還可以在養殖基地就業,實現雙收入。另一種模式是,農牧戶與合作社簽訂收購合同,經過對農牧民養殖技術的培訓和指導,合作社給農牧戶提供養殖飼料和犢牛、羔羊,統一管理,經過嚴格的檢疫程序,回收成品牛羊,保證市場需求和農牧民牛羊的正常銷售。在這個基礎上,合作社還給村民們免費提供飼草麥苗、肥料等,鼓勵大伙種植飼草大麥,一畝地最少能收七八百斤,一斤1.05元,每畝地能掙近900元。以前種植青稞,每畝地最多能收500斤,一斤1塊錢,除去籽種、肥料等這些成本,純收入只有400多元錢。站在一旁給牛喂水的村民王中和算了一筆賬:“種植這兩種作物投入的勞力是一樣的,但收成大不一樣,但種植飼草根本不用擔心銷路問題,合作社統一收購,免除了大伙的后顧之憂。現在全村100多戶群眾都在種植飼草料,總共有1300多畝地。”
合作社里養牛的農戶們一門心思撲在牛身上,面對群眾高漲的積極性,北山鄉開始謀劃奶牛養殖基地擴建的事兒。鄉黨委書記孔慶漢指著養殖基地后面的幾畝地告訴記者:“明年我們準備通過土地置換、補償等方式擴建養殖基地,新建更多的棚圈,帶動更多的農戶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