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1/12 13:13:00 來源:現代快報 閱讀數:
孟凡森雙臂上的肌肉緊繃著,他和妹夫把裝滿了牛奶、重達100斤的鐵皮桶抬起,然后傾倒:白色的牛奶從桶里流出,泛著沫,打著旋,漸漸漫滿了這塊土地。
幾百斤牛奶能輕易覆蓋一大片冬季干硬的土地,當它們滲進土壤后,這一大片土地會呈現出一大塊丑陋的白色,活像得了白癜風。
20多天過去了,孟家已經倒掉到了數萬斤牛奶。
自從2008年跟著父親孟慶德將奶牛場搬到江蘇省丹陽市司徒鎮譚甲村,這位年輕人的生活從未像現在這樣“荒誕”。
這種荒誕感從上個月15日就開始了。
從那天起,每天天不亮,孟家人就要起來,打掃牛棚,為奶牛喂食喂水,擠奶。
然后,將新鮮溫暖的牛奶倒掉。
村邊有個奶牛場
孟家的奶牛場位于譚甲村旁,與村子一路之隔。汽車從路上駛過,一眼就能看到它。
順著一條崎嶇小路駛過來,一個碩大的牛棚是最顯眼的。這個磚混結構的牛棚有二三十米長,七八十頭成年奶牛被鐵鏈拴在牛棚的兩側。奶牛們擠得緊緊的,只能做出抬頭咀嚼或者低頭飲水的動作。稍遠處的一個小牛棚里,剛出生不久的小奶牛做著類似的動作。
奶牛們大多安靜,但仍會抬起頭,用碩大渾濁的眼珠打量著外來者。相機鏡頭靠近它們時,一個帶著45號黃色耳標,頭上一撮醒目白毛的奶牛伸出了舌頭,想要試試這種新“食物”的味道。
這是1月8日上午10點,奶牛面前的食槽已經快空了。漸漸地,奶牛哞哞的叫聲此起彼伏。很快,牛棚外的狗叫聲也響起來了。
孟凡森走了過來,他走得很慢,一邊走一邊打量著外來者的身份,看到相機時,他眼鏡后面的眼神明顯閃過一絲失望。
“不是來買奶的啊。”他一說話,馬上暴露了年紀。
孟凡森穿著一件不合身的中學校服,校服的右上角是一個南朝石刻辟邪的圖案,圖案已經磨得很淡了。他的頭發剪得很短,看起來已很長時間沒有打理—黑色的破舊毛線帽下面,幾縷露出的頭發已打了綹。他穿著牛仔褲,褲腳被塞進一雙碩大的膠鞋里面,膠鞋看起來不算舊,但鞋子的上面沾滿了牛糞,這讓他步伐沉重。
他看起來不善言辭,或者是干脆不想理外來者。“老板不在家,你們是記者吧。”孟凡森點燃了一根沒有過濾嘴的香煙,“記者有啥用,都來了好幾撥了,奶也沒賣出去。”
鏈條斷了
生活被打亂了
我們確實不是第一撥到訪者,而且來得頗不是時候。
1月6日,一家紙媒率先報道了丹陽市譚甲村奶牛養殖戶孟慶德的窘況。報道中稱,自從2014年12月15日開始,孟家的牛奶突然賣不出去了,從那天開始,他們家一天要倒掉1300多斤新鮮牛奶。
1月7日,有一家電視臺也循著報道找來這里,孟慶德把之前接受采訪時的話又說了一遍。
1月8日,我們到了,牧場老板孟慶德卻不在。他的兒子說,老家太奶奶去世了,父親回了老家。孟慶德的老家在徐州邳州。家里的年輕人都跟著他出來了,那邊只剩下老人。“就算這邊奶賣不出去,家里的喪事也是要辦的,但他不能在家呆太久,畢竟這邊也出了事,他今晚就得回來。”孟凡森說。
臨近中午了,孟凡森和他的妹夫又要進牛棚了。
“一天要喂三遍,打掃三遍,擠三次奶,這邊離不得人。”孟凡森掐滅了快要燒到手指的香煙,拿起了掃帚。進牛棚前,孟凡森的妹妹從牛棚旁的屋里出來了,看著拿著相機的記者,她有些警惕。“不是來采訪過了嗎?”她嘟囔道。
這是采訪中第二次聽到這句充滿了焦慮的抱怨,但這種抱怨可以原諒。在20多天前,這個家庭驟然斷掉了生活來源,每天依然還得付出巨大的成本。
一家人此前數年積攢的財富正在逐漸流失。
這個家,牛比人重要
2008年時,孟慶德將50多頭奶牛從常州搬到了丹陽。這位來自徐州的養牛專業戶已經從事奶牛養殖多年,從一開始的十幾頭牛,逐漸發展到50多頭。他離開常州,是因為當地的奶牛場拆遷,而且,在搬來之前,他也得到了丹陽當地一家奶企“康力公司”的口頭承諾。承諾中,康力公司愿意每天以市場價收走孟家的牛奶。
于是,孟慶德從譚甲村租下了這塊面積為28畝的土地,在這塊土地上,他建起了自己的牛棚和家,又開辟了一塊種植牧草的土地,以及一塊存放牛糞的土地。
之前的幾年中,孟家的牧場漸漸興旺,50多頭奶牛繁殖成了102頭。家里也漸漸添丁進口。眼看著,孟家在丹陽扎了根。
在孟家的三間用空心磚搭建成的房屋中,能看出這個家的不易。三間東西聯排的房屋,中間一間用來存放奶牛飼料和一些藥品,另外的兩間分屬孟慶德父子和女兒女婿一家,幾年前,孟家的第三代也降生于此。
孟家的牧場里有電,電是從村里接來的,牛與人共用。牛棚里的通風、擠奶都需要電,住人的房間里,也有一臺不知名牌子的電視機。這個家里,最顯眼的電器要數幾臺冰柜了,里面混合存放著人的食物、牛的藥品和自家人飲用的牛奶。
人的居住區沒有水,*的一根水管通向牛棚,人要吃水只好用水罐盛裝,再用三輪車運過來。
人吃飯的灶臺在外面,是用磚堆砌的,上面架著一口大鐵鍋。灶臺的下面胡亂堆砌著一些柴火。灶臺旁邊不遠處的桌子上,晾曬著一些已經生蟲的白米。
孟慶德和家里的其他男人們負責牛的飲食,他的女兒負責人的飲食。一到飯點,男人們會先出去,把曬過的胡蘿卜、青儲飼料、成品飼料和干草先后放進牛棚里的食槽,女人則會去屋后的地里面拔兩顆青菜,再淘洗一些白米。
這么多年來,這個家的生活規律一直如此。每一個孟家人都知道,每天都能產奶的奶牛,比這個家里的人有著更高的地位。
心疼,幾百斤牛奶被倒掉了
每一天,天剛剛放亮時,孟家人就起來了。這幾年來,他們重復著類似的勞動,喂食、清掃、擠奶。等早上的4桶牛奶擠好后,孟凡森會和妹夫一起,把溫熱的牛奶桶浸泡在冷水里。“溫度為4℃時,牛奶的儲存時間最久,所以,牛奶得先降溫。”孟凡森說。
隨后,孟家父子會把牛奶桶搬到農用車上,再由孟慶德將牛奶送
到不遠處的康力公司。
康力公司是丹陽當地兩家*的乳品企業之一。“康力”和“練湖”兩個品牌的牛奶,占據了當地生鮮牛奶的市場。練湖公司有自己的牧場,而康力則從當地的養牛者手中收奶。
孟慶德是康力的5家供貨商之一。雖然雙方沒有簽訂合同,但此前的6年多時間里,牧場與公司之間的生意一直很穩定。
這種穩定在2014年12月15日被打破了。當天早上,孟慶德和他的送奶車被擋在了公司門外。“他們就說不收奶了,以后也不收了。”
不得已,孟慶德把牛奶又運回了家,當天,家里的餐桌上多了一碗牛奶,幾頭新生小牛的食槽里也被白色的牛奶填滿。
但400多斤牛奶不是這么容易被消耗掉的。
就在孟慶德還在發愁時,新鮮的牛奶就變了質,蛋白質在陽光下散發出腥臭味。但孟慶德還是不舍得倒掉牛奶,第二天,有新的牛奶要存放了,不得已孟慶德和兒子把幾個牛奶桶裝上車,前一天的牛奶被倒在家附近的荒地里。
倒牛奶時,孟慶德一直在抖,根據之前康力的收購價,1桶牛奶的價格是200元,幾十秒時間里,近千元財富就被撒了出去。
當時,孟慶德還不知道,這僅僅是開始。
“這確實是最省錢的辦法了”
和記者說話間,孟凡森又傾倒了一桶牛奶。經過20多天的倒奶,他已經有些麻木了,但當白色的牛奶被傾倒進灰黃色的土地時,他的手臂還是抖了起來,牛奶從廣口的鐵皮桶里流出,泛著沫,打著旋在土地里肆意流淌,幾百斤牛奶能輕易覆蓋一大片冬季干硬的土地,當它們滲進土壤后,這一大片土地會呈現出一大塊丑陋的白色,活像得了白癜風。
20多天過去,孟家已經倒掉了數萬斤牛奶,一小部分被他們倒進了小牛的食槽,大部分被倒進了荒地、河流和水溝,另一部分,他們送給了附近一戶養豬者,當然是免費的。
孟慶德愁壞了,他與另外一名養牛者李金根一起四處尋找著辦法,卻絲毫沒有進展。他們找到了當地的農委,甚至找了一位丹陽市的副市長,但對方給出的承諾是,與康力公司商量商量。
突如其來的變故,讓孟家手忙腳亂,他們也顧不得接收外界信息了。在去年12月15日之前,孟家接收外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電視機,一家人會圍坐在電視機前看看新聞聯播,看看電視劇。孟家人也有手機,但都是老舊的非智能手機,只能用來打電話。偶爾,孟凡森和妹夫會到鎮上的網吧去上網,偶爾也會看看中國奶業的相關新聞。
出事后,來自外界的信息就更少了,他們不知道,元旦前后,中國許多地方都發生了倒奶事件,有網友將之與政治書上的“外國經濟危機”聯系在一起。
打開微博,能夠找到孟家的新聞,在這條新聞的下面,網友的回帖讓孟凡森心寒。
“既然能倒奶,為啥不送給山區孩子呢?”
“無良奶農,寧可倒掉也不送人,浪費是會造孽的!”
“遭報應了吧,讓你們摻水摻添加劑!”
“騙人的吧,哪怕賣一毛錢一斤,也比倒了強啊。”
看到如刀子一樣的言語,孟凡森消沉了好久,“牛奶不能不擠,因為如果不擠的話,奶牛會生病,擠出來的牛奶不好保存,要送的話,我們人手又不夠,而且新鮮牛奶不能直接喝,得加工過才行,我們也不想倒掉,但這確實是最省錢的辦法了。”
這筆賬,一算嚇一跳
省錢,已經成了如今孟家人最揪心的字眼。“最近飼料漲價厲害,我這102頭牛,一天光飼料就要吃掉2000多元錢。”1月8日晚上,現代快報記者電話聯系到了正在徐州火車站的孟慶德。在電話里,他算了這么一筆賬。
“2014年初,奶價賣得最高,能賣到5元一公斤。2014年,全年奶價都在降,賣給康力的牛奶,價格都是4元一公斤。但這一年飼料的價格一直在上升,一天就得花掉2000多元飼料錢。這還不算人工成本、水電成本、地租成本。”孟慶德說,他現在也想把奶牛賣掉,但原本20000元一頭的進口奶牛,如今打折都沒人要。
坐吃山空,讓孟慶德滿心惆悵,他回徐州,不光是為了家事,還找人借了錢,先把飼料買回來。“硬撐。”孟慶德“惡狠狠”地說。
不光孟慶德,丹陽市呂城鎮養殖戶李金根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從去年12月16日開始,康力乳業同樣拒絕收購他家的鮮奶,養奶牛30多頭的他每天的損失也達到了上千元。昨天,丹陽一處“養牛小區”的養殖戶劉凱也給記者打來電話,他的奶也沒銷路了。
奶農們走投無路,曾經找到丹陽市政府,分管副市長符紅海表示這是市場經濟,讓他們去找市場。而丹陽市農委也表示,這是企業行為,他們無權干涉。
進展
危機總算暫時解決了
在丹陽采訪期間,現代快報記者曾前往康力公司。康力公司的保安把記者攔在門外,說老總不在,不接受采訪。
“我們曾經約談了康力乳業的負責人,他們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丹陽市農委副主任楊祥金說。
“康力說一個原因是今年市場不景氣,訂奶戶比以前少,企業不再需要如此多的原料,第二就是康力公司在去年建設了自己的牧場,牧場已開始產奶,自己生產的奶成本更低,而且質量可控。”楊祥金說,經過協調,企業表示愿意給農戶一個緩沖期,但“這個期限不會太長”。
對于農委這樣的答復,農戶們并不是太滿意,但他們也毫無辦法。
愁云慘霧沒有散去,但在1月8日晚上,這個云層稍稍變薄了一點—各地層出不窮的倒奶事件和媒體報道,讓農業部意識到了這件事的嚴重性。
當天晚上,孟慶德接到李金根的電話,李金根讓孟慶德去看新聞。
新聞里的內容讓他們稍感欣慰,“農業部緊急通知要求采取措施處理‘賣奶難",通知要求各級地方農牧部門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以赴協調處理“賣奶難”。
第二天,當地農委約見了孟慶德、李金根等幾戶奶牛養殖戶,康力乳業表示愿意繼續收奶直到2015年6月份,不過,雙方依然沒有簽訂合同。
“能收就好,至少不用倒了。”在打電話給孟慶德時,他的聲音里稍顯輕松,但面對莫測的市場,養牛養了幾十年的他表示,打算撤出奶業市場。
“牛奶不能不擠,因為如果不擠的話,奶牛會生病,擠出來的牛奶不好保存,要送的話,我們人手又不夠,而且新鮮牛奶不能直接喝,得加工過才行,我們也不想倒掉,但這確實是最省錢的辦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