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4/15 11:33:00 來源:中國畜牧網 閱讀數:
今年是全省雙聯攻堅的關鍵年,也是蘭州市完成全市所有貧困村整體脫貧的最后一年。截至2014年底,我市已有200多個貧困村實現了整體脫貧。對于已經完成整村脫貧的大部分農村來說,如何鞏固脫貧成果,如何保持雙聯成果的延續性,如何通過產業結構調整等手段實現農民的可持續發展。本報從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雙聯一線來自脫貧村的報道”,記者走進脫貧村,通過與農民座談、采訪鄉村干部和聯扶干部,了解脫貧村的真實情況,反映我市三年來在雙聯、扶貧工作的上的亮點和典型。
4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永登縣七山鄉長溝村,了解整村脫貧鞏固提高情況。一進村,就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一盞盞漂亮的太陽能路燈挺立在路旁,沿村主干道燈蜿蜒數里;新建村委會門前的文化廣場上籃球場、乒乓球臺及健身器材等一應俱全;村道旁,已清淤整修的澇池內波光粼粼,一群群羊在池邊飲水……
“雙聯行動這3年多,長溝村真的是大變樣了。”說起村里的變化,長溝村黨支部書記吳國明心里有本賬。吳國明告訴記者,長溝村是一個村民居住比較分散的村,有的自然村在山溝里,有的自然村在山上,全村的長溝、七旦溝、井直溝、煽馬溝、岱井溝幾個自然村,原先一些村社因道路狹窄、土路難行,村民出行和農業生產都受很大影響,在雙聯單位市城管執法局和永登縣政協的大力幫扶下,該村先新建了村委會辦公陣地,接著配套建成了占地1276平方米的村文化活動廣場。硬化村社道路3條,總長7.5公里,砂化道路4.4公里,現在最偏遠村社路都修好了,徹底解決了群眾行路難和農產品運輸難的問題。
長溝村是典型的干旱少雨山區,年平均降雨量不足200毫米,現有人口1376人,是七山鄉人口最多的行政村。多年來,這里持續遭遇干旱,導致山上無草、窖里無水、倉中少糧,群眾生產生活一直都很困難。雖然干旱偏僻,但是空氣質量好,沒有污染。這里的農民有養羊的傳統,而七山所產的羊因無膻味、肉質好而小有名氣。3年多來,雙聯單位及鄉村干部一起幫扶村民大力發展舍飼圈養,采取集中養殖和分散養殖相結合的辦法,著力實施“母羊入股、輸造結合、年底分紅、持續增收”的精準扶貧模式,一下子讓七山羊名聲大噪,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不菲的收入。
原本默默無名的“七山羊”的品牌效應越來越明顯,就在記者采訪的當天,遇到蘭州連洋工貿公司陳萬和董事長一行人,他們已經多次來七山鄉考察,準備建一個肉類深加工生產企業,這次來他們就是選址的,廠房地方就選定在長溝村。“找準路子,以七山羊品牌帶動長溝村的整體發展,是一個長效工程。和幾年前相比,現在長溝村的基礎設施、發展環境等條件都已經具備了,作為企業我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在給當地農民提供發展空間的基礎上實現雙贏。給脫貧村一個機會,其實也就是給企業一個機會。這對發展當地肉羊養殖規模,帶動長溝村后續發展是一個特別好的契機。”陳萬和說。
全膜雙壟溝播技術作為旱作農業的一項技術革命,非常適用干旱地區玉米種植發展,長溝村在“雙聯”單位的傾力幫扶下,著力推廣全膜雙壟溝播技術,玉米產量連年增長,種植面積也有逐漸擴大。村主任告訴記者,目前在全村8750畝耕地上,已推廣種植雙壟玉米5300畝,這也是增加村民收入的一個重要方面,不僅增加糧食產量,還給養殖業提供了飼料保證。2014年起,為了鞏固脫貧效果,他們村又開始引種經濟作物,大接杏、文冠果已經種植成功,部分村民在經濟林方面有了收入。目前,已經種植文冠果2000畝,大接杏400畝,已經有300畝開始掛果,大接杏每年收入在2000元。他坦言道:這些經濟作物5年就開始見效益,將來村民收入的一個主要部分來自于經濟作物,這是改變單一種植結構的嘗試,也是一個非常有前景的路子。
“七山雜糧品牌已經成功注冊,正在推向市場。”七山鄉黨委書記陳光華告訴記者,雖然環境干旱,但是七山種植出來的雜糧品質非常好,這里的玉米面、蕎麥面深受城市人們的喜愛,鄉政府借此大力推廣雜糧種植,同時,在生產加工、品牌注冊、產品包裝等方面入手,使農民種植的雜糧附加值提高,村民收入增加。目前,以玉米面、蕎麥面為主的七山雜糧品牌的注冊、包裝和設計已完成,產品已經生產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