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時間:2015/4/22 11:22:00 來源:央視網 閱讀數:
臨近春節,云南省武定縣田心鄉的鄉民們,開始準備年貨。這其中,腌上一條火腿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鄉里,這個叫徐永芬的女人腌的火腿很特別。切下來的火腿片,紅潤透亮,油花紋路清晰,這樣的火腿,質量上乘。
為了讓記者看到她的火腿究竟為什么特別,徐永芬來到了云南山上的鄉村里。
徐永芬:我們火腿原料就用這種豬,因為它是放養的豬。它喝的是山泉水,睡的是松毛席。
徐永芬用的豬腿不是一般的大路貨,而是云南高原上的溜達豬。不過前幾年,她收豬腿很麻煩,需要牽著馬走幾十公里的山路,一天跑好幾個村才能收來頂多二十條豬腿。這是徐永芬一直很頭疼的問題。
徐永芬:曾經我最遠的地方,跑到20公里左右的地方去收。其實跑那么遠,才收六七個腿,就是七八十斤。
記者:六七個腿?三頭豬也就是。
徐永芬:是啊,沒辦法。
而就在2006年,一個意外事故在徐永芬眼前發生,從此,徐永芬的人生被徹底改變,讓她從一個普通的農村婦女轉變成了一個年銷售額7000萬元企業的女老板。
村民倪立雄:膽大、心細、穩重。這幾點我們是看在眼里。
員工王桂芬:她就是勇敢,說實在的就是很大膽,因為別人不敢想的她敢想,別人不敢做的她敢做。
村民龍上云:她那個女的比男的大,膽子。肯定的。經常上電視,她被評為全國勞模,全國勞動模范,你看。
徐永芬是個普通的農村婦女,小學沒畢業就開始自己做小生意,養豬、養牛、開飯館,一直到她年近40歲,生活也很平淡。但就在2006年,徐永芬親眼目睹一場車禍,改變了她的人生。
那一天,是農村趕集的日子,全鄉的人都聚在鄉里的主干道上逛街,人流車流混雜在一起。突然一個來趕集的鄉民就在徐永芬眼前被馬踢中胸口。
徐永芬:那個人起來了,他說沒事沒事,后面一身都灰不溜秋的,撞了腦子。到晚上他不舒服,家人就送來醫院,第二天就不在了,死了。
這件事換做別人,過了也就淡忘了,可徐永芬卻直接因為這件事做出了一個十分大膽的決定,讓同鄉人直呼太意外。
村民龍上云:就是說,哎呀,憨了她。
丈夫許家銀:都說她太憨了。
朋友趙喜美:你怕是憨了吧。
記者:憨了啥意思?
朋友趙喜美:就是傻瓜的意思。
2006年8月,徐永芬聽說鄉里的糧食所要出售,就以信用擔保貸款180萬元買了下來。這可相當于徐永芬一年純收入的二十多倍。
徐永芬:那時候我一年的收入可能在四五萬左右,六七萬。
記者:一年的收入?
徐永芬:一年的收入就在。
記者:不到十萬塊錢。
徐永芬:不到十萬。
要說買下糧食所,也不是什么出奇的事兒,因為這個糧食所地處田心鄉*的主干道上,算是黃金地段了,炒炒地皮也能穩賺。可怪就怪在,徐永芬偏要把糧食所改造成農貿市場,鄉民們都說,這事兒誰干誰賠錢。
村民徐超:爛瓦房,一個爛廠房。搞點住房,或者建個啥子。
村民許應:賺不了錢,靠市場賺不了錢。如果是你拿來做農貿市場,根本沒辦法做。因為歷來農村趕街都是在街上趕,沒有想過整個農貿市場,搭個大棚給人家好擺。
朋友趙喜美:如果在縣城的話做一個農貿市場還可以,挺賺錢的應該是,但是在鄉鎮上,尤其是在田心鎮鄉這樣的一個小鄉鎮,當時我們就很擔心,可能她的資金一時半會回攏不過來。
但徐永芬很有信心。盤算著建起市場,讓大家進來擺攤,鄉民的安全就能得到保障,自己收豬腿也不用再到處跑,而且市場里起碼有400個攤位,租攤兒的錢足可以還貸款。
徐永芬:賣賣攤位,能夠利息還得上,每天有人在里面擺攤,我能收費。
經過一年的建設,2007年底,農貿市場正式開張。可開張過去半年,徐永芬是真傻眼了。農貿市場沒能容納下全部的商販,外面大馬路上擺攤的一點兒也沒少,該擁堵還是擁堵。而且當地有每七天趕一次集的傳統習俗,已經延續了很多年,這也沒能隨著農貿市場的建成而改變。偌大個市場,一年只能開張52天,收52天的錢,剩下的時間只能空在那里。
村民許應:還不是以路為市,現在還不是,街天還是擺攤,你們也瞧得出來,變化不是很大。
記者:現在還是這樣。
村民許應:現在還不是這么個樣,容納不下,那個地點容納不下。
徐永芬折騰這么大個事兒,結果建市場既沒解決交通問題,也沒賺到錢,還讓全鄉人都看了大笑話。熱鬧過后,徐永芬萬分惆悵。
徐永芬:第一年才收了兩萬塊錢,我貸了180萬,將近十幾萬的利息,那怎么能,還差著很多很多。
剩下的時間,徐永芬利用起來辦婚宴酒席,盡管如此,整個市場的收入,還不夠還利息的。
丈夫許家銀:親戚朋友那里借一點,還有從我的工資,我的工資一共也只有一千多塊錢,也要養家糊口,但是沒辦法,因為這個貸款利息必須要按月還,我們也要講一個信譽度,和銀行貸款,如果沒有這個信譽度,人家也不敢支持你,所以當時的生活是相當困難。
市場經營到這個地步,徐永芬騎虎難下。放棄舍不得,繼續下去又很困難。*還能給她點安慰的,是她那個小小的火腿作坊。
在云南當地,一到冬至,家家戶戶都開始殺年豬腌火腿,來年冬天就能腌好享用了,是云南山里人家必不可少的家常菜。
徐永芬在建農貿市場之前,有個火腿作坊,幫別的火腿廠代加工,一斤只賺兩元錢,一年能賣個20噸左右,賺幾萬元錢。2008年冬至剛過,正是賣火腿的旺季,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徐永芬連火腿都不打算賣了。
經銷商史華林:當年我們來拉火腿,有三四張車來拉火腿,她不賣,我們說有火腿,有錢你不掙,你怕是變成傻了。
本來已經債務累累了,這時候還不急著賺錢,徐永芬想干什么呢?她又是怎么在六年后達到年銷售額7000萬元的呢?
2007年改造農貿市場的時候,徐永芬去昆明參加了一個農展會,一條售價高達2600元,能生吃的火腿,吸引了她的注意。
徐永芬:以前我的火腿一只才賣一百多元,二百多元,他們的到兩千多元,那就十倍多的價,我真的是太驚奇了,想都想不到,我說怎么賣那么貴的火腿。
人家介紹說,那是一種自然發酵三年,能生吃的火腿。徐永芬嘗了一下,發現這種火腿生吃起來比她的一年火腿香。同樣賣火腿,人家的火腿掛三年,賣價就能翻十倍,徐永芬很羨慕,也想嘗試做。但這相當于資金壓三年才能變現,她當時沒有那個經濟實力。
徐永芬:要壓一百多噸的火腿,要壓三年,那這三百多萬元等于是擺在那里不能動,那時候我條件不成熟,我沒有錢。
徐永芬算了算,要靠自己那一斤只賺兩元錢的火腿還貸款,很不現實。要還上錢,她只有靠利潤更高的三年火腿。
2008年底,徐永芬賣掉和農貿市場配套的三個門臉房,籌了40多萬元開始瘋狂收豬腿。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她已經把20噸豬腿,一批批上好鹽儲存起來,誰來要都不賣,就等著三年后一鳴驚人。但她的這種憧憬,只持續了20天。當徐永芬按照慣例打開倉庫查看火腿的時候,發現情況不對。
徐永芬:我一開門,聞見火腿的臭味。火腿像氣球一樣泡起來。我說怎么回事,我還有一線線的希望,我就覺得沒關系,有幾個壞的,我說多數還是好的。
腌火腿的時候偶爾壞幾只很正常,但當徐永芬打開倉庫繼續往里走的時候,卻越走心越涼。倉庫里2000只火腿,幾乎都脹氣了。
徐永芬:好的沒有幾個,看到那種情景我腿都軟了,我怎么辦呢?計劃好了應該是能賺錢,為什么一下子就成這樣,我做農貿市場也虧了,做火腿也虧了。
徐永芬把還湊合能吃的火腿送人,剩下的舍不得扔,只好自己消化,家人、工人,天天吃臭火腿,吃到想吐。
員工許蓮美:很臭的就沒法吃了,多少臭一點的才能吃。天天吃,天天吃到不想吃了。
員工王桂芬:我們也替她擔心,我們替她擔心。但是我們心里不敢說,因為我們是員工我們不敢說,她當時那個情景,火腿腌壞掉了,她一直抱著頭,她一直很痛苦。
在外人看來,徐永芬有農貿市場這么大一塊地,應該不差錢,可家里的困難,只有自家人知道,徐永芬是有苦說不出。
二兒子許棋:剛上大學的第一年,第一年火腿臭了,上大學的時候,7月份去上大學,家里面資金比較緊張,連上大學的學費都是去助學貸款去貸的。
大兒子許峻:但是對于外界來說,怎么那么有錢,還去弄這個,所以他們外面是不理解的,所以當時我也不理解,我覺得是讓人笑話,當時所以我就沒辦,然后我弟去辦了,助學貸款。
徐永芬:人家看來我做這么大的事情,在娃娃上,都感覺到拿一百元錢你都拿不出來,實際我心里一直在虧欠我的孩子。
痛苦過后,徐永芬還是決定再做一批火腿試試看。不同的是,這次她有了制勝法寶。
這是徐永芬在半山腰上建的一座小倉庫,這個外表看起來普普通通的水泥房子,里面監控森嚴。在這里面,藏有徐永芬這幾年累積下來的全部三年火腿。這個小黑屋為什么能成為徐永芬的制勝法寶呢?
在第一次屯火腿失敗過后,徐永芬一直在尋找那次腌火腿與以往的不同。
徐永芬:因為我以前腌火腿在2200米的海拔腌,現在我又換了地點,在1600米的海拔腌,那溫度就差了五六度。
在排除了季節、原料、手法之后,剩下*的不同,就是海拔。徐永芬以前在山上腌火腿,現在搬到了農貿市場,海拔差了五六百米,導致溫度起了變化,才讓她吃了大虧。這次,徐永芬把火腿在農貿市場統一上鹽,每隔一個月換一次鹽,三個月后,再運到山上的倉庫里存放。
記者:這是第幾次往上抹鹽?
徐永芬:這是第一次,第一次抹鹽。
記者:要抹幾次?
徐永芬:小的抹三次,大的抹四次,慢慢地把它滲透進去,那鹽巴就不會咸了。
三年里,徐永芬把每批火腿存一半,另外一半賣掉周轉資金。經過三年的自然發酵,第一批存下來的火腿上長滿了厚厚的霉菌,促使豬腿肉呈現出成另一種味道,這是火腿成熟的標志,也意味著徐永芬的堅持成功了。
徐永芬:表皮削出來就可以吃了。
記者:削開以后就變成這個樣子了?
徐永芬:是的。可以吃了。
記者:直接吃?生吃?
徐永芬:對,相當香的。你吃一塊。你吃。
記者:我不太敢吃。生的。
徐永芬:沒關系,你吃吃看,吃吃看。
記者:生的?
徐永芬:嗯,太香了。
記者:我嘗一點。
徐永芬:嗯,你嘗。一樣的。
記者:有點淡淡的奶味的感覺。
徐永芬:嗯,相當香。
記者:它沒有那種生肉的味道。
徐永芬:沒有,它已經(發酵)熟了,成熟了,三年了。
記者:市場上賣多少錢?
徐永芬:這個賣160元一公斤。
記者:你這兒有多少三年的火腿?
徐永芬:有一萬多根。
記者:那值多少錢?
徐永芬:值一千多萬元。
2011年中旬,徐永芬的存下的第一批三年火腿開始上市銷售,因為當地沒有同類產品,引來很多經銷商的注意,這種以生吃為賣點的高價火腿一下占領了當地的中高端市場,徐永芬屯下的50噸三年火腿全部銷售一空,再加上一年火腿,當年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500萬元。
經銷商盧紅麗:這個三年的火腿比那個煮出來一年的火腿吃了味道比較鮮,而且也一點不咸,一般的火腿是比較腌咸的,這個三年的火腿吃上去味道就比較新鮮,
經銷商史華林:都是買去送人的占多數,這些都是買回去送人的。都是好奇,火腿可以生吃。今天過來又訂了十噸,沒幾天就賣完了,三年的火腿。
2012年,在三年火腿的帶動下,徐永芬的火腿品牌在當地知名度大增,她的產品里無論一年火腿還是三年火腿,需求量都在增加,到2013年,徐永芬又增加了火腿即食小食品,銷售額超過5000萬元,此時,她的火腿產量已經飽和。可到2014年,徐永芬的企業年銷售額竟然又增長了2000萬元,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2012年底,徐永芬看上了一種本地特產,武定壯雞。這是云南的六大名雞之一,因為它的養殖周期長達一年,肉質比普通飼養的雞更筋道,在當地人家餐桌上幾乎是必備的雞。但徐永芬卻發現,當地沒有即食壯雞產品,她很想把握住這個商機,可做成什么口味,她是一點兒譜都沒有,就托家人朋友把市面上銷售的熟食雞產品都買回來。
徐永芬:買了很多很多,你看。
記者:滿滿的一大袋子。
徐永芬:什么扒雞,這個叫花雞。
記者:燒雞。
徐永芬:燒雞,叫花雞。買了很多很多,買來研究。因為當時我也沒有想到做什么味道,在市場上能夠銷售。那我只要說是在市場上銷售得好的,買回來,按他們的配料那些做出來。
買來的其它雞產品,就是為了看人家包裝上的配料表,人家寫啥徐永芬做啥,但做來做去總覺得不對味兒。
員工許蓮美:大眾口味我們吃的有點,反正不同于我們這邊。
員工王桂芬:就是那個味道,要吃了以后,反正不是那么香。
試驗了大半年,老模仿人家,徐永芬越來越覺得這樣失去了特色,到底什么口味適合武定壯雞?就在她著急的時候,一幫外地來朋友來找她吃飯,讓她找到方向。
徐永芬:他說,你們這個涼雞挺好吃的,那我覺得本身這個味道就在我們身邊,那我們還不知道,還去到處去參考人家的。
涼雞是田心鄉本地最普通的一種用武定壯雞做的菜,農村家開席、做殺豬菜,都會有涼雞。而且做法非常簡單,只有花椒、草果、鹽三種調味料。徐永芬沒想到,最能體現武定壯雞鮮香口味的做法,就在身邊。她趕緊改變調料配方,經過一年的試驗,2013年底終于做出既能保持肉質筋道,又有武定壯雞鮮香口味的即食產品。
2014年,徐永芬在縣城開了兩家專賣店,而壯雞產品也通過網絡銷售到了全國,再加上火腿的銷量,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700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