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北麻羊是貴州省三大優良地方山羊品種之一,該品種是產區勞動人民長期選育和自然選擇的產物,對當地的自然生態條件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肉質鮮美細嫩、皮張品質好、生產性能優等特點。2009年5月在農業部組織的新遺傳資源審查鑒定過程中,農業部專家組對該品種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黔北麻羊確有特點特色,與成都麻羊有較大區別”,從而順利地通過了專家組現場鑒定,并于同年12月被農業部專家委員會批準為新遺傳資源。
1產區分布
黔北麻羊主產于貴州北部的仁懷、習水兩地,赤水西南部、遵義西北部、桐梓南部和金沙東北部亦有分布。[1]
2產地環境
黔北麻羊分布地地理坐標為105°35′35″~107°25′25″E、27°13′15″~28°54′15″N,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32℃,最高41℃,最低氣溫-2℃,無霜期302.6d,日照時數1219.4h,降雨量1081.52mm。平均海拔990m,最高海拔2227m,最低海拔221m。年均相對濕度82%。總面積14011.36平方公里,總人口342.45萬。產區位于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傾斜地帶。赤水河源于云南的鎮雄縣,由西向東流經仁懷、習水、赤水縣境,入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赤水河支流切割較深,氣候隨海拔垂直變化差異顯著。海拔1000~1200m的高地,平均氣溫13℃左右,海拔高度600~800m的地帶,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積溫3000~4000℃,雨季為5~7月,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由于山巒起伏較大,農業受到一定的限制,如習水縣的耕地面積僅占總面積的11.7%,其余為荒山、灌叢,牧地寬廣,氣候溫和,天然牧草豐富。地帶性土壤以黃壤土和石灰土為主。地帶性植被以溫濕型灌叢草場為主。產區內有赤水河、烏江兩大河流,赤水河貫穿產區,產區內還有許多小河溝溪遍布各地,水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小麥、高粱等,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等,為黔北麻羊發展及其種質特點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
3品種特性
黔北麻羊屬短毛型皮肉兼用山羊,體質結實,胸寬深,背腰平直,頸部粗壯,被毛有荼褐色和淡褐色兩種,有黑色背線和黑色頸帶,幼年羊被毛色淺,成年毛色變深。黔北麻羊屠宰率為56.6%,產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強,適應山區粗放飼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
黔北麻羊是貴州省三大優良地方山羊品種之一,該品種是產區勞動人民長期選育和自然選擇的產物,對當地的自然生態條件具有良好的適應性。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適應性廣、肉質鮮美細嫩、皮張品質好、生產性能優等特點。2009年5月在農業部組織的新遺傳資源審查鑒定過程中,農業部專家組對該品種給予了很高評價,認為“黔北麻羊確有特點特色,與成都麻羊有較大區別”,從而順利地通過了專家組現場鑒定,并于同年12月被農業部專家委員會批準為新遺傳資源。
1產區分布黔北麻羊主產于貴州北部的仁懷、習水兩地,赤水西南部、遵義西北部、桐梓南部和金沙東北部亦有分布。[1]
2產地環境黔北麻羊分布地地理坐標為105°35′35″~107°25′25″E、27°13′15″~28°54′15″N,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15.32℃,最高41℃,最低氣溫-2℃,無霜期302.6d,日照時數1219.4h,降雨量1081.52mm。平均海拔990m,最高海拔2227m,最低海拔221m。年均相對濕度82%。總面積14011.36平方公里,總人口342.45萬。產區位于貴州高原向四川盆地傾斜地帶。赤水河源于云南的鎮雄縣,由西向東流經仁懷、習水、赤水縣境,入四川合江縣匯入長江。赤水河支流切割較深,氣候隨海拔垂直變化差異顯著。海拔1000~1200m的高地,平均氣溫13℃左右,海拔高度600~800m的地帶,年平均氣溫15℃左右,年積溫3000~4000℃,雨季為5~7月,雨水充沛,雨熱同季。由于山巒起伏較大,農業受到一定的限制,如習水縣的耕地面積僅占總面積的11.7%,其余為荒山、灌叢,牧地寬廣,氣候溫和,天然牧草豐富。地帶性土壤以黃壤土和石灰土為主。地帶性植被以溫濕型灌叢草場為主。產區內有赤水河、烏江兩大河流,赤水河貫穿產區,產區內還有許多小河溝溪遍布各地,水資源十分豐富。農業生產以種植業為主,糧食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小麥、高粱等,經濟作物有烤煙、油菜等,為黔北麻羊發展及其種質特點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條件。[2]
3品種特性黔北麻羊屬短毛型皮肉兼用山羊,體質結實,胸寬深,背腰平直,頸部粗壯,被毛有荼褐色和淡褐色兩種,有黑色背線和黑色頸帶,幼年羊被毛色淺,成年毛色變深。黔北麻羊屠宰率為56.6%,產肉性能好,繁殖率高,抗病力強,適應山區粗放飼養,具有較大的發展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