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養雞網 閱讀數:
河北省行唐縣部分農戶散養的柴雞出現了以痘斑、痘疹、排黃白稀便為主的疾病,經綜合檢查,確診為雞痘繼發大腸桿菌,現將診治情況介紹如下,供參考。
1發病情況
農戶劉某飼養的230日齡柴雞600多羽,最初個別雞出現甩鼻、噴嚏、流淚和下眼瞼腫脹等癥狀,隨著病情發展出現腹瀉。連續飲用強力霉素治療3d后,未見明顯好轉,發病雞越來越多,且開始死亡。
2臨床癥狀
病雞精神萎靡、縮頭閉目;雞群采食量和飲水量明顯下降,約有8%病雞出現張口伸頸、排黃白色稀糞等癥狀;嘴角、鼻孔等處可見明顯痘斑,有的病雞從眼和鼻孔透出水樣分泌物,眼結膜出現黃白色小結節,個別嚴重病雞可以從眼部擠出干酪物。呼吸困難病雞,口腔黏膜、喉頭等處見有明顯的黃色痘斑阻塞在喉頭位置。
3病理變化
病死雞瘦弱,眼結膜、口腔黏膜、咽喉部、氣管上部黏膜出現有纖維素性壞死偽膜;偽膜剝去后,可見紅色潰爛面。多數病死雞氣囊嚴重渾濁,伴有嚴重的心包炎和肝周炎,部分病雞的腸管由于腹瀉而變薄。根據臨床癥狀和病理解剖,該雞群發生雞痘感染。
4細菌培養和藥敏試驗
采集病死雞肝臟、脾臟、氣囊等病料,接種普通瓊脂培養基,24 h后,長出圓形、隆起、光滑、濕潤、半透明菌落。菌落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可見兩端鈍圓、中等大小的紅色桿菌。經藥敏試驗,該菌對丁胺卡那霉素、左旋氧氟沙星高敏,對鹽酸環丙沙星、恩諾沙星中敏,對青霉素、紅霉素低敏。
根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實驗室檢查,確診有大腸桿菌混合感染。
5治療方法
5.1飲水中添加丁胺卡那霉素可溶性粉,劑量為100 g兌水250 kg,連用3 d。
5.2飼料中拌人“雞痘散”(主要成分:大青葉、板藍根、紅花、黃芪、當歸、黃連、柴胡等),劑量為200 g拌料150 kg,連用5 d。
5.3為提高雞群免疫力,同時在飼料中添加適量魚肝油和復合維生素,特別注意補充亞硒酸鈉V.和V。
5.4對呼吸困難病雞,用鑷子輕輕取出喉腔內痘結和纖維素滲出物,后用碘甘油涂擦創傷面,在溫暖環境中單獨喂養。
5.5雞舍用戊二醛和次氯酸鈉消毒液交替進行全面消毒,特別是水槽、料槽清洗后徹底消毒。采取上述措施治療2 d后,雞群病情得到控制,病雞不再死亡。1周后雞群臨床癥狀消失,采食量恢復正常。
6診治體會
6.1雞痘多由皮膚損傷引起痘病毒感染所致,由于皮膚表面的痘痂破損,大腸桿菌極易入侵,造成大腸桿菌繼發感染。
6.2對本病例而言,由于劉某沒有及時對雞群進行雞痘接種,以致雞痘發生。一般情況下,按照正常防疫程序進行免疫,雞只感染雞痘的機率很小。
6.3特別提醒廣大養殖戶,正確的接種部位和方法是預防雞痘發病的關鍵。科學的接種方法用接種針在翅膀內側無血管處刺種,1周后檢查效果。如果疫苗接種成功,則在接種部位出現小麥粒大小的痘結,否則應及時補免。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