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 每日甘肅網
閱讀數:
近年來,我省立足省情和自然稟賦,確立了“強龍頭、建基地、興流通、促增收”的發展思路和目標,建立了“一個產業出臺一個規劃,制訂一個扶持辦法,設立一筆專項資金、每年一個實施方案、全省一個組織體系”的工作機制,先后出臺了蔬菜、中藥材、蘋果、馬鈴薯等產業的扶持辦法,形成了農業產業化發展的政策促進保障體系。經過多年的發展,全省產業化組織快速增長,優勢產業帶基本形成,農業組織化程度顯著提升,農業龍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和經營方式的轉變,為農業農村經濟持續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2014年,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種植面積達到2900多萬畝,占整個農作物播種面積的一半以上。
產業思路:用工業化思維謀劃農業
我省地區差異大,資源稟賦與產業優勢不盡相同。為此,我省立足于發揮優勢,揚長避短,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農業發展的基本定位,從品種結構、產業結構和區域布局三個層面上進行調整,按照戰略性主導產業、區域性優勢產業、地方特色產品三個層次整體推進,加快優勢產業向優勢產區集中。在此基礎上,形成一批規模化、區域化、專業化的生產基地,實現由特色產業到優勢產業的轉變。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省形成了以定西為主的馬鈴薯種薯及商品薯生產基地,以定西、隴南為主的中藥材生產基地,以平涼、慶陽、天水、隴南為主的蘋果生產基地和以慶陽為主的瓜籽、雜糧加工基地,以河西走廊、沿黃灌區、涇河流域、渭河流域、徽成盆地為主的五大優勢蔬菜產區以及以河西走廊為主的雜交玉米、瓜菜制種、釀造原料基地。
基地建設不僅帶動當地特色農業產業發展,而且輻射全省,形成了一個個享譽全國的農業特色產業集群。以馬鈴薯為例,全省種植面積已達1062萬畝,鮮薯產量1600多萬噸,面積居全國第二,產量居全國第一,已發展成為國內重要產區和*種薯繁育基地。全省馬鈴薯脫毒種薯基本實現全覆蓋,已建立健全了脫毒苗—原原種—原種—一級種薯—二級種薯的五級種薯擴繁體系。馬鈴薯脫毒種薯不僅在省內基本實現了全覆蓋,每年還向外省供應馬鈴薯原原種3億粒以上。每年銷往北京、上海等20多個省市的鮮薯達350萬噸以上,穩定占領了中原市場,在華南、西南市場占據主導地位。
2014年,全省特色優勢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2960多萬畝,形成了草食畜、馬鈴薯、水果、蔬菜等戰略性主導產業,制種、中藥材、啤酒原料等區域性優勢產業,以及食用百合、油橄欖等一批地方性特色產業和產品。特色優勢產業基地為加工企業提供豐富原料的同時,也為農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撐。2014年,全省從事特色農產品種植、加工、營銷的農戶達到235萬戶,占全省農戶總數的48.5%,增收總額達到60.11億元,戶均增收2557元。
農業要發展,僅靠傳統的小農方式很難實現。我省堅持用用工業化的思維謀劃農業,大力發展優勢產業和特色農產品精深加工,走出了一條具有甘肅特色的農業農村經濟發展路子。2014年,我省農產品初工轉化率達到49.5%。形成了農產品生產布局進一步優化、農產品加工領域不斷擴展、農產品加工原料基地建設穩步擴大、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集群迅速崛起、農產品產后貯藏設施建設成效顯著的生動局面。
發展模式:農戶+基地+龍頭企業
農業特色產業的發展不僅為農民增收創造了新渠道,而且催生了眾多依托特色產業生存的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經過多年發展,一大批龍頭企業從中脫穎而出,反哺農業,成為了我省農業產業新的增長點。2014年,龍頭企業帶動基地農戶增收總額達到39.48億元。
截至2014年,全省共有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2500多家,其中規模以上農產品加工企業1000多家,農產品加工能力1400多萬噸。其中,省以上重點龍頭企業達392家,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7家,重點龍頭企業基本覆蓋了全省特色優勢產業。特別是具有我省地方特色的牛羊肉、中藥材、馬鈴薯、蘋果、蔬菜、啤酒大麥、玉米制種、牧草等優勢產業加工體系基本形成并逐步拓展,加工的產品也由過去以糧食加工為主向畜產品、果蔬、中藥材及玉米淀粉和地方區域性特色農產品加工等領域延伸。
我省農業龍頭企業不僅數量逐年增多,規模也在不斷增大。到去年年底,全省基本形成了以牛羊肉、馬鈴薯、玉米制種、中藥材、蘋果蔬菜等產業為主的企業集群。其中,年銷售收入2000萬元以上的761個,1億元以上的84個,5億元以上的7個,10億元以上的5個。4家企業上市融資,5家企業在天津股權交易所掛牌交易。全省建成了4個*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14個省級示范基地,定西市安定區以馬鈴薯淀粉加工為主的巉口示范區、隴西縣以中藥材加工貿易企業為主的文峰中藥材市場、平涼市靜寧縣以蘋果購銷企業為主的八里示范區等與龍頭企業有機結合,初步形成了一個特色優勢主導產業由一至二個大龍頭企業帶動的產業化經營新格局。
“農戶+基地+龍頭企業”的產業化經營模式,有力推動了各方利益聯結驅動機制的建立完善。龍頭企業在農村建立大規模的基地,給農民提供種子、技術等各方面的服務,提出生產的要求,最后再把符合標準的農產品買回來,構建了企業和農民的雙贏格局。同時,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批發市場、家庭農場等紛紛流轉農村土地,開展產加銷一體化經營,共同分享農業產業化經營中各環節利潤成果,不僅促進了農戶與市場的有效對接,而且也較好地發揮了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的大市場之間橋梁和紐帶作用,產業化組織基本實現在優勢產業、優勢區域全覆蓋,有力促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品牌建設: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產業支撐
面對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我省以提高農產品綜合競爭力為核心,堅持“企業為主、市場導向、政府推動”的方針,把農業品牌化建設作為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重要抓手,積極謀劃品牌創建工作,著力提高我省農產品品牌的上市率,努力培育、做大做強一批特色鮮明、質量穩定、信譽良好、市場占有率高的名牌農產品,為發展現代農業提供產業支撐。
為夯實品牌創建的基礎,我省突出抓好農業質量標準體系、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和農業標準推廣體系建設,在省內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推行產地標識管理和產品條形碼制度,打牢農業品牌發展的基礎。
經過多年的發展,我省已成為全國重要的現代種業核心基地,形成了以蘭州為核心的高原夏菜基地、以定西和隴南為代表的中藥材基地及特色農產品生產加工基地。全省農產品加工率超過40%。以定西為代表的馬鈴薯產量居全國第一位,以張掖為代表的玉米制種和中藥材面積居全國第一位,以靜寧和天水為代表的蘋果面積居全國第二位。玉米制種產量占全國的60%,當歸產量占全國的85%,黨參產量占全國的60%,黃芪產量占全國的50%,板藍根產量占全國的60%,柴胡產量占全國的40%。
為培育品牌經營主體,我省把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農產品行業協會作為農業品牌經營的主體和核心,培育、扶持有較強開發加工能力和市場拓展能力的龍頭企業,引導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全省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建設穩步推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2014年,全省50畝以上規模經營主體達17381個,規模經營面積達到518.9萬畝。農民合作社達到39266家,成員總數達到86.6萬戶。
當無公害農產品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時,我省又將無公害農產品生產,作為提高品牌農產品質量的核心,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大力發展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同時,加快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步伐,著力提高品牌農產品的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份額。
目前,我省蔬菜、牛羊肉等產品遠銷國內外市場,全省涌現出了一大批特色農產品品牌。如:甘肅高原夏菜、平涼金果、天水花牛蘋果、岷縣當歸、隴南油橄欖等。全省“三品一標”農產品數量累計達到1326個,其中,綠色食品568個,有機農產品81個,無公害農產品618個,地理標志農產品59個,“三品一標”農產品生產面積占全省食用農產品生產面積的45%以上。
為提高品牌的市場影響力,我省把培育品牌和宣傳推介作為特色農產品產業發展工作的重點環節,把發掘、保護、培育和開發特色農產品與推動特色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作為主要工作任務。先后創建培育了平涼金果、花牛蘋果、靜寧蘋果、下曲葡萄、高原夏菜、岷縣當歸、祥宇油橄欖、隴南有機茶、苦水玫瑰等一批具有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舉辦甘肅農博會、蘭洽會、全省名優蘋果鑒評會等活動,宣傳推介我省特色農產品。并引導、組織企業(合作社)積極參加國內外各種農產品推介會、產銷會、農博會,加大特色農產品宣傳推介力度。同時,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地陸續建成我省蘋果、油橄欖、高原夏菜等特色農產品展銷專柜,探索嘗試農超對接模式。今年年初,“甘肅特色商品展示展銷館”在中哈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正式開館運營,進一步帶動甘肅特色農產品“走出去”。
新的機遇: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發掘發展新潛力
甘肅自古以來就是中原進入新疆、西通中亞西亞國家的*陸上戰略通道,是國家西進戰略中的一個重要支點,是絲綢之路經濟帶上的黃金段。
2014年5月,我省印發了《“絲綢之路經濟帶”甘肅段建設總體方案》,明確提出要充分發揮我省歷史文化、資源能源和產業基礎等優勢,努力把甘肅建設成為經貿物流的區域中心、產業合作的示范基地。在“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中,甘肅省借助于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打下的良好基礎,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光照充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農業發達,甘肅的農業和畜牧業優勢明顯,與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等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有較強的互補性,將逐步成為農產品出口的前沿陣地。
隨著俄白哈關稅同盟的實施和中哈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兩條向西開放國際鐵路通道的開通,甘肅通過新疆出口中亞及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的農產品出口量大幅增長,我省向中西亞國家的蔬菜、蘋果、馬鈴薯和清真牛羊肉等優勢農產品的出口量逐年上升,絲綢之路沿線優勢產業互補合作的潛力越來越大。據統計,近5年甘肅農產品通過新疆各邊貿口岸出口量年均增長5%-10%,主要有蘋果、馬鈴薯、洋蔥等。其中中亞國家對我國西部地區秋冬季新鮮果蔬十分歡迎,農產品貿易往來的潛力十分巨大。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