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漁業報 閱讀數:
他是全國農業科技致富能手、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全國勞動模范,他是天津市四屆人大代表,曾多次榮獲國家、省、市、縣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他還是水產育種領域的研究員,多次主持完成了*、省級、市級科研項目。他就是天津市換新水產良種場長、魚類育種專家、研究員金萬昆。艱苦創業60年,在他的帶領下,當年的小魚塘發展為中國北方*的*水產良種場。執著堅守60年,金萬昆一直奮斗在魚類遺傳育種第一線,見證著中國魚類育種的跌宕沉浮。在他看來,還是那池水面,養的魚更多更好,就是良種的特殊價值,也是育種人一生堅守的意義所在。
1932年,金萬昆出生在一個貧苦的漁民家庭。一家老小擠在破舊的漁船,漂泊到薊運河水系打魚。為了糊口,他11歲就給人家做幫工,受盡欺壓。解放后,黨將這些漁民找到一起,組成漁業互助組、生產合作社。20出頭的金萬昆被推選為社長。他所領導的合作社,年年都被評為先進社。
在捕魚船上時,他就有過五彩斑斕的理想:打魚人不再風雨漂泊,能用自己的雙手孵化魚苗養殖出活蹦亂跳的優質魚。1957年他出席省勞模會,受到表彰同時還獲得3000尾“四大家魚”魚苗的獎勵,時任國家水產部部長的楊扶清對他說:“中國水產事業要發展,光靠捕撈是不行的,要有養殖,要有好種啊。小金子,你就把‘種’搞起來吧。”這個語重心長的囑托,讓他記了一輩子。在種業道路上,他堅守了一輩子,前進了一輩子。
育種人堅守一輩子的意義
蘆臺鎮政府將8個廢棄的窯坑讓金萬昆和同伴們改造成魚池。從此,他帶領全社搞起了家魚養殖。他的漁業生產合作社有了響亮的名字“蘆臺鎮換新水產良種場”,寓在用自己勤勞的雙手,改天換地建漁場。
人工孵化魚苗是一項必須具有深厚的科學理論基礎和技術要求的研究事業。早在上世紀四十年代末,日本一位著名淡水養殖專家就曾斷言:“家魚人工孵化不可能成功。”當時,我國北方還沒有一家人工魚苗孵化的試驗場所。在南方,技術設備較為先進的揚州水產研究所當時孵化魚苗也只能靠從長江捕撈大鰱魚為親本進行魚苗孵化,而做不到人工培育養殖親本進行人工孵化制種。搞魚苗人工制種,對于當時剛通過掃盲而摘掉文盲帽子的金萬昆來說,真比登天還難。但金萬昆做到了。他靠反復摸索,反復觀察、千百次的實踐和鍥而不舍的精神,終于掌握了家魚的生物學特點和習性。1961年,第一批100多萬尾人工孵化成活的魚苗,在換新水產良種場誕生了。這在當時產生了不小的震動,全國各地來換新參觀學習的人絡繹不絕,從此,北方有了家魚繁育場。
短暫的興奮過去是深深的思考。他深知僅靠掃盲的文化基礎去攻克現代科學難題是絕對不行的,要在實踐經驗豐富的基礎上,加強科學理論知識的學習,充實和豐富自己頭腦。他常說自己有三個老師,一個是“典”老師,幾十年間,他翻爛了的字典就有好幾本,不僅會讀寫,還弄懂了詞義和遣詞造句;一個是“書”老師,借書、買書、啃書,不惜賣掉衣物,搜集有關淡水養殖的書籍資料,訂閱漁業雜志;再一個是“專”老師,他拜有專業知識的人為老師,虛心求教,靠著這種頑強和韌性,他邊學習、邊實踐、邊研究,一摞一摞的讀書筆記和心得體會,記載了從飼養到孵化的數十萬個試驗研究數據。他以“鐵杵磨針”的精神和鉆勁,攻克了道道難關。1961年6月,河北省水產研究所召開學術研討會,金萬昆第一次站在科學的講壇上作了題為《我國北方家魚人工孵化的可行性》的學術報告,用科學的理論和自己的實踐證明了日本專家斷言的失敗。1963年在河北省水產學會召開的技術交流會上,他再次登臺宣讀了他的實驗成果《鰱、鳙、草、青魚培育過程和體會》的論文,引起與會專家學者的注目,專家們一致認為金萬昆的論文對北方地區水產養殖有著極高的推廣和應用價值,并聘請他為河北省水產研究所特約研究員。
正當他向事業的高峰攀登的時候,那場“史無前例”的災難把他卷入了漩渦,實驗場地被毀了,他也被打成了“壞分子”、“走資派”、“反動技術權威”下放農村勞動改造,他的人工孵化、養殖技術研究被迫中斷了。在那段艱難困苦的日子,用他自己的話講,是靠著讀書支撐過來的,中國古代的“四大名著”他通讀過,特別是《吳越春秋》,他讀了十幾遍,至今書中的某些段落還能倒背如流。他更認真閱讀的是那些養魚、育種、防治魚病相關的書籍,甚至《本草綱目》、《醫藥大典》,他都認真讀過了。書籍是通向進步的階梯,將金萬昆帶進了知識的寶庫。那些歡蹦亂跳的魚兒仿佛又都涌到他身邊。他猛然意識到在亂哄哄的“革命”里,有誰還管那些魚兒呢?早晚得糟蹋盡了,老部長那期待的眼神和深深的囑托又浮現在他腦海里,對黨的忠誠和堅定信念又沸騰在他的血液中,得保留下種,日后就有生機,就還能繼續為黨工作。想到這些,他用東借西湊的幾塊錢,買下了28尾劫后余生的后備親魚,請一個鄉下青年在自家的后院挖了個魚坑。他偷偷的做技術指導,由青年親手代養,不會出聲的魚兒在這“避風港”里一天天健壯成長。這28顆“種子”日后不但在這個小村開花結果,發展了坑塘養魚的第三產業,還從這些魚的子代中,代代選育,育成了我國第一個“四大家魚”人工選育新品種—津鰱。
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宣告了“文革”的結束,金萬昆得到了徹底平反,恢復了黨籍重新走上工作崗位。他沒有沉浸在過去的恩恩怨怨中,想到的是漫長的13年所耽誤的科研育種工作。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盡快把換新場重新組建起來,把實驗基地重新恢復起來。經過他東奔西跑的努力,在縣委、縣政府的重視和支持下,換新水產良種場在縣城蘆臺南端800多畝土地上,開挖了池塘,建起了產卵池、環道,重新又站立起來了。金萬昆終于又站在了孵化池邊,望著碧波蕩漾的池水和池中自由自在游動的親魚,心潮澎湃。
他一頭扎進了魚苗的人工繁殖和新品種的實驗研究里。魚類也像其它任何生物一樣,要保持它的種質不衰,種性不退,就要不斷的堅持科學選育,在選育中剔除衰退的基因,保留優良種質。鯉魚的性成熟周期通常是3年~4年,選育成一個新的良種要經過6代,期間投入的精力無法統計。
20世紀80年代初,江蘇無錫淡水中心張建森、孫小異夫婦兩位專家研究培育出了建鯉,其特點是食性好、生長快、肉質鮮美、體形好,很受市場歡迎,但是這是一個南方種,抗寒能力差。金萬昆想將這南方的花骨朵移過來,在北方開花結果。1988年他引進了建鯉魚苗2萬尾,精心飼養,一代一代優選和提純復壯,歷經17年代代篩選、培育、對比試驗,育成了比建鯉經濟性狀更加優良且抗寒能力強,適合在北方地區推廣的鯉魚新品種——津新鯉。當這兩位老專家看到金萬昆育成的津新鯉具有100%高純度時,驚嘆萬分,深深被這個漁民出身的“育種人”的科研試驗能力和水平折服。黑龍江、遼寧、吉林、河北、內蒙等地的大型水產養殖場聞訊紛紛前來訂購,推廣量逐年增加。
“永不止步,不斷追求更新更高”,是金萬昆的座右銘,他知道要想走在一項科學研究的前面,滿足社會需求必須向更高的目標邁進,育出新品種,拿出新成果。鯽魚是全國各地養殖最普遍、市場需求量*的經濟魚類,但它生長緩慢,產量低,養殖效益低,怎樣才能提高鯽魚的生長性能?他晝思夜想,查資料翻筆記,選突破口。他盯上了國內“四大名鯽”。他幾次北上黑龍江、去河南、下江西、飛云南,引進了我國“四大名鯽”:“方正鯽”、“淇河鯽”、“彭澤鯽”、“滇池鯽”在換新場培育養殖,育成異育銀鯽等4個品種。傳統理論認為,魚類遠緣雜交不能產生有生命力的后代,他設計了上百組遠緣雜交組合進行反復試驗對照,結果證實,遠緣雜交在某種特定條件下,不僅能產生有生命力的健壯后代,還能育出經濟性狀穩定優良的新品種。黃金鯽就是他以鯽魚為父本、優質鯉魚為母本,歷經12年不間斷的雜交試驗,擇優篩選、從上百組試驗組合中,選出的遺傳基因性狀穩定的鯽魚新品種。它的雜種優勢突出,肉質比傳統鯽魚更細膩、更鮮美、營養價值更高、生長更快,飼料轉化率高、生產成本低,抗逆性能強、不發病、好飼養,比普通鯽魚生長快2.1倍,當年就可養成1.5斤左右的商品魚,2年就能達到3斤重。
中試期間即受到養殖者的普遍歡迎,爭相搶購,供不應求,迅速成為全國鯽魚主養品種之一;在農業部新品種審定會上,全國知名育種專家對黃金鯽贊嘆不已,稱之為“百余年來鯉鯽雜交最成功的組合。”不僅全票通過國家新品種審定,還獲得了首屆天津市優質農產品金農獎。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育種不如養殖成魚收益大的事實已擺在眼前,許多*育種場紛紛停產、轉產或開辟第三產業。換新場也面臨著嚴峻考驗,對此,金萬昆堅定的說:“我們寧可下地獄,也要讓祖國的水產事業上天堂。”從那時開始,換新場以低于同行10%的價格銷售魚苗,每年讓利30萬元。而他本人也多次婉拒那些養殖場(站)的高薪聘請,60多年如一日,沒有離開過他所堅守和鐘愛的水產育種事業。
他常說,“不管是種莊稼還是養魚,沒有良種絕對不行。袁隆平稿雜交水稻解決了十幾億人吃飯問題,還是那塊水田,收的糧食更多更好,魚類育種也是如此。還是那池水面,養的魚更多更好。這就是良種的特殊價值,也是育種人一生堅守的意義所在”。
讓農民兄弟勤勞致富是有意義的事
1985年上海水產大學向金萬昆發來深造邀請函。在這水產界知名的高等學府,他不光系統學習了魚類學的各門課程,還向教授、專家、學者請教和交流體會,以優異成績拿回了大專文憑。
知識給了金萬昆力量,也拓展了他的育種思路。在魚類遺傳育種研究方面,他結合多年來的實踐經驗,總結歸納出《淡水魚類遠緣雜交實驗報告》、《淡水魚類遠緣雜交染色體圖譜》、《淡水魚類胚胎發育圖譜》、《淡水養殖魚類種質資源庫》四部專著并出版發行。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他跑遍全國各地收集引進淡水魚類原良種48個品種,建起了種質資源活體保存庫,現保存9萬余尾,總體重130余噸,以這些種質資源為材料,從親本選配入手,先后進行了650余項遠緣雜交育種試驗,培育出津新鯉、烏克蘭鱗鯉、墨龍鯉、黃金鯽、紅白長尾鯽、藍花長尾鯽、津新烏鯽、津鰱、蘆臺魴鲌、津新鯉2號(超級鯉)等10個經全國水產原良種審定委員會審定、農業部批準在全國推廣養殖的食用和觀賞魚類新品種,還培育出20多種有理論研究價值和能進一步開發利用的育種材料魚。這些新品種推廣應用直接帶動了養殖業的增產增收,每年生產推廣60億尾,推廣養殖面積139萬畝,推廣到全國29個省市區,新增產值260多億元,觀賞魚還遠銷到德國、荷蘭、新加坡等國。
伴隨著每一個新品種的育成,金萬昆都要認真總結這一品種的健康養殖技術,免費發放給養殖者。自2002年以來,他通過主持承擔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星火計劃、天津市科技計劃項目和自選項目等,向農民推廣健康養殖技術30余項,培訓養殖技術員5萬余人次,還寫出了《常見魚病防治》、《為什么要保護魚體粘液》、《淺談池塘養殖用水》、《科學利用配合餌料,實現高產養魚》、《什么時間開增氧機好》等實用科普文章發給農民。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