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
與著名生物學家鄧興旺約在正處于緊張籌備期的北大現代農學院見面,作為院長,他的辦公室極簡單。見面時,他正在趕寫一篇文章,關于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一些思考,本以為如此宏大的話題必定晦澀難懂,沒想到,文章深刻練達,5000字左右的篇幅講清楚了多個中國現代農業領域敏感而備受關注的話題:
為什么美國可以成為世界上*的糧食生產國和出口國,做到一個農民可養活98個本國人和34個外國人?為什么以色列作為世界上自然資源最匱乏的國家之一,卻創造出中東沙漠上的農業奇跡,成為資源節約型農業的典范?2014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達6.07億噸,連續第十一年實現增產,但在“十一連增”的背后,該如何看待擁有地球上7%的耕地,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卻是全球總用量的35%的現實?
不滿16歲考入北大;不到23歲進入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深造;36歲被耶魯大學聘為冠名終身教授,成為上世紀80年代后美國常青藤大學植物生物學界第一位獲此殊榮的來自中國大陸的華人科學家;41歲獲得國際植物分子生物學領域最重要的Kumho獎,之后成為美國科學院院士,他的研究一直以來就是行業標準……這樣一位世界生物科學領域的傳奇人物緣何放棄國外優越的生活與科研條件回國,他的歸來將為北大、為中國農業的技術創新帶來哪些新的氣象與可能?
求真:研究植物的生長機理,搞明白人類賴以生存最本原的東西
1978年,鄧興旺從湘西農村考入北大,是北大生物學系第一屆學生。盡管學習生物有些偶然,卻也奠定了他與植物、與農業一生不解的緣分。在8個生物學專業方向中,鄧興旺被分到植物生理生化專業,研究植物的生長機理,這是植物生長最為本原的東西,也是整個生物界存在、人類賴以生存最本原的東西。
剛開始接觸科研,鄧興旺就發現,科研來不得偷懶,只有一篇篇文獻好好“啃”、一個個實驗慢慢做、一組組數據踏踏實實獲得,才有可能獲得真正富有含金量的成果。
研究生畢業后,鄧興旺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申讀博士學位。在讀博士期間,鄧興旺一直從事“植物光型態建成及光信號轉導”研究,研究植物對光的感知并調控生長以適應環境的基本原理。在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這還是一個有著太多未知的新領域。那段日子,鄧興旺避開不必要的社交活動,每天“泡”在實驗室的時間長達16個小時。
談及自己的科研歷程,鄧興旺說,印象最深的是他在博士后期間的一項科研成果。正常情況下,模式植物擬南芥只有在陽光下生長才能打開子葉。但是,鄧興旺發現,在黑暗的狀態下,他篩選到的突變體子葉也能打開,并且胚軸較正常的擬南芥短,呈現出一種光下才有的生長模式。這啟發他思考,是不是植物體內有一個開關,開關壞了,就被鎖定在一種生長模式上了。那么,如果能控制這個開關,是不是就可以操控植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生長模式呢?于是,鄧興旺全身心投入到該課題的研究中去,只為了能夠更早一點取得突破,揭示這個重要并且有趣現象背后的奧秘。
反哺:給農民更多技術支持,把他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
獲得了耶魯大學的冠名終身教授的身份,獲得了美國科學院院士后,鄧興旺選擇了回國。“如果說我的前半生,是在為科研、為世界的科學界做事,我希望,我的后半生能夠為生我養我的故土、為中國的農民做點事情。”
在鄧興旺看來,生物學的研究距離普通農民并不遙遠,農民天天伺候莊稼,他們比誰都熟悉植物,他們也比任何人都更需要植物學方面的科學指導。鄧興旺舉了個簡單的例子,農民插秧要彎腰耕種,很辛苦,我們能不能設想一套更為簡單、省力的方式,把種子直接撒到地上,同時保證產量不減。再比如,雜交水稻的生產非常累,我們能不能通過機械完成。這樣,就能把農民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脫出來,讓農民的生活不那么辛苦。
2001年,在鄧興旺的推動下,“北大—耶魯植物分子遺傳學及農業生物技術聯合研究中心”成立,該中心融合了北大、耶魯兩校學術資源,開啟了中美兩國在植物分子遺傳及農業生物技術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該中心主持或參與了科技部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的多項重大課題,如“通過擬南芥突變體庫大規模篩選克隆功能基因”“水稻功能基因組項目”等,促進了國內外植物學學術交流。
去年7月1日,鄧興旺放棄了耶魯大學冠名終身教授的身份,全職回到北大,開始籌建現代農學院。長期在海外,鄧興旺發現,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們的落后與差距,主要源于理念、技術和人才。因此,將最先進的理念與技術帶回來,在國內培養出一流的農業人才,成為他當下最迫切的愿望,“目前我國的農業大學都是在上世紀50年代根據當時的農業發展需要設立的方向與專業,很多已經不太適應當前現代農業的發展。”對于鄧興旺來說,建設農業經濟管理方向,建立食品營養與安全方向,這兩件工作是當務之急。
“從湘西的大山深處到北京求學,是村里的父老鄉親為我湊了路費。我始終無法忘記,小時候,家鄉父老辛勤耕作的場景,盡管已經付出了百分百的努力,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術支持,往往得不到理想的收獲。通過自己所學,為普通農民做點事情,為自己的父老鄉親做點事情,讓他們過上更好的生活,這是烏鴉反哺般再樸素不過的情感。”鄧興旺說。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