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大河報 閱讀數:
河南是小麥生產大省,但很少有人知道,河南已經成為中國第一油料大省。數據顯示,近年河南的花生總產400多萬噸,占全國總產的27%。這個成就離不開一個人: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他創建了花生遠緣雜交育種技術體系,解決了野花生和栽培花生“聯姻”問題。昨日,中國工程院官方網站發布消息:2015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工作已經結束,共增選產生了70名新院士,張新友名列其中。大河報記者第一時間對張新友進行了專訪,聽他講講他和花生的故事。
初識陰差陽錯,與花生結緣
當野花生和栽培花生“聯姻”,會“結出”怎樣的果子?河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張新友,用了31年的科研生涯,來尋求這個“答案”。他也憑借這個“答案”,獲得了中國工程院院士的榮譽。
當初,張新友是怎樣與花生結緣的呢?“我是農村來的,對農業有很深的感情。”談起與花生的緣分,張新友先掏了“家底”。
時光倒轉至1984年,21歲的張新友從百泉農業專科學校(河南科技學院前身)畢業了,他和同學們都等待著學校的分配。由于張新友成績優異,經過學校的推薦,他被分配到河南省農業科學院。
“那個年代,我們對科學研究充滿了憧憬和激情,對科研工作也充滿了理想。”張新友說,到省農科院報到后,他被分配到了花生課題組,從事花生育種工作。
張新友回憶,花生當時在河南屬于小作物,全省的種植面積在500萬畝左右,每畝產量約110公斤。“主要是花生課題組比較缺人,當時最小的同事也有40歲了,其他同事在60歲左右。”張新友的命運,從此和花生再也沒分開過。
相戀心無旁騖,鉆研花生育種
進入省農科院后,張新友心無旁騖,一頭扎進了花生的世界。
1986年,張新友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著名花生育種專家、河南省農業科學院經濟作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恩生的研究生,攻讀作物遺傳育種專業碩士學位。
1988年5月,在導師劉恩生的推薦下,張新友前往位于印度的世界著名花生研究中心——國際半干旱熱帶作物研究所,研究“花生的細胞遺傳和野生種質利用”。“花生的細胞遺傳和野生種質利用”有點難懂,意思大致是讓野花生和栽培品種“聯姻”,將野生花生的“抗病”、“耐旱”等優良性狀,轉育到栽培品種中去,以達到改良栽培品種的目的。
聽起來簡單,科研的每一步都異常艱辛。研究所里的外國花生專家已經對這個難題研究了多年,但依舊沒有實質性進展。
張新友告訴記者,當時他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到實驗中去,每一個環節都細心處理,經過一年多的研究和實驗,終于成功篩選出了高抗花生葉斑病和銹病的種子。
“其實,其他研究員和我使用的種子和研究方法都一樣,但是只有我成功了,這里面也有幸運吧。”張新友謙虛地說。
張新友取得的成果引起外籍導師注意,導師承諾了豐厚的待遇,并極力挽留他留在印度攻讀博士學位,都被張新友婉言拒絕。1989年底,張新友服從組織安排,學成歸國。
結果培育33個新品種,增效益110多億元“河南現在是國內*的花生生產省份,近年花生種植面積穩定在1500萬畝左右,占全國種植面積的22%,總產400多萬噸,占全國總產的27%。”這些數據,張新友信手拈來,“跟30年前相比,全省的種植面積和畝產量都翻了將近3倍。目前,花生已經成為河南的第三大作物。
張新友帶領其研究團隊先后育成“豫花”、“遠雜”系列早熟、高產、高油、抗病花生新品種33個,分別通過了河南、安徽、湖北、遼寧、北京等省市的審定,其中14個品種通過了國家審(鑒)定,9個為含油量超過55%的高油品種,育成品種數量之多、質量之高,在全國花生育種團隊中名列前茅;針對花生栽培種優異種質缺乏、推廣品種遺傳基礎狹窄的瓶頸問題,張新友帶領科研團隊創制了一批優異新種質并育成了遠雜9102、遠雜9307等7個種間雜交花生新品種,推動我國花生遠緣雜交育種躋身于世界領先行列……目前,33個花生新品種,已經累計推廣1.05億畝,增產230萬噸,增加社會經濟效益110多億元。
張新友主持的科研項目先后有12項獲得省級以上科技成果獎勵,其中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河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三等獎7項;獲得發明專利5項、植物新品種權6項;先后在國內外刊物或學術會議上發表花生遺傳育種方面的學術論文80余篇,出版科技著作9部,為推動我國花生育種技術進步與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感言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更大了
張新友是省農科院出名的“加班達人”,盡管住在省農科院的家屬院,中午飯卻都是在單位飯堂解決,晚上和周末加班更是稀松平常。只要不是開會或者出差,他都會在辦公室里查閱資料或到實驗田里調查研究。獲得中國工程院院士后,張新友坦言,很高興但更多的是感到肩上的責任和壓力更大了。
對于下一步的工作,張新友也有了新的規劃。
“科學研究是不能丟的,我還要一如既往圍繞花生育種和生產上的相關技術問題開展研究。”張新友說,擔任省農科院的院長后,要處理很多行政工作,但一刻也未放松過科研工作。最近他們團隊正在研究高油酸花生育種,“研制成功,可以提升花生油和豆制品的品質。”
“作為學科帶頭人,我應該為花生育種學科和花生產業的發展多做貢獻。”張新友說,他要帶好隊伍,帶好團隊,做好表率,培養年輕的科研工作者,讓年輕人少走彎路。
在科研“大咖”張新友眼中,科研工作者應該具備怎樣的素質?
張新友這樣寄語年輕的科研工作者:首先要對科研工作有興趣。科研工作無止境,有解決不完的問題,因此愛好很重要。其次,要全身心投入到科研工作中,要有堅韌不拔的精神,肯付出辛勤的努力,解決的問題越多,科研的路子就會越走越寬;最后,要有團隊協作精神,尤其是從事應用技術研究的科研工作者,個人能力很重要,團隊的協作更重要。
人物名片張新友
先后獲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中原學者、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十佳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河南省優秀專家、全國留學回國人員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并被授予河南省科學技術杰出貢獻獎、中國科協求是杰出青年獎和中國作物學會第四屆科學技術成就獎,入選首批“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和首屆河南省專業技術杰出人才。
留聲機
其實,其他研究員和我使用的種子和研究方法都一樣,但是只有我成功了,這里面也有幸運吧。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