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農資傳媒 閱讀數:
1842年德國著名化學家尤斯圖斯·馮·李比希發現了氮對于植物營養的重要性,他用實驗方法證明,土地肥力喪失的主要原因是植物消耗了土壤里的生命所必需的礦物成分。而植物生長需要碳酸、氨、氧化鎂、磷、硝酸以及鉀、鈉和鐵的化合物等無機物;人和動物的排泄物只有轉變為碳酸、氨和硝酸等才能被植物吸收。李比希大力提倡用無機肥料來提高收成,是第一個主張用化肥代替天然肥料進行施肥的人,因此李比希也被稱為“肥料工業之父”。就是這樣一位學術理念一直流傳到現在的化學巨匠,什么人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地質疑他的學術權威并進行了補充呢?本期主人公彭功明就是這樣一位敢于“第一個吃螃蟹”的農化專家。
5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
如今已經年過花甲的彭功明上個世紀50年代初生于河南省開封市通許縣,1970年高中畢業后,因文革停招,盡管他品學兼優,卻沒能圓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夢。彭功明回村后先后擔任團支部書記、民兵營長、村長、公社團委委員等職務,由于他天生酷愛農業技術研究,始終想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農業技術上,于是他放棄了村官,專心從事農業科學研究。2002年,已是50多歲的彭功明,在多年研發耗盡家庭積蓄的情況下,一個人背著家人和父老鄉親獨自去了中國農業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開始了他心酸的求學歷程。在學習期間,他不恥下問,并充分借助于高效的各類實驗設施,查閱了大量的文獻資料,在老師和同行的協助指導下,求學路上付出了高于常人數倍的艱辛。經過了多年的刻苦鉆研,他在土壤學、植物學、植保學等方面有著較深的造詣。
就在彭功明覺得可以在農業科學領域繼續馳騁的時候,一次突發事件又給了他當頭一棒。2005年對于彭功明來講是極其痛苦的年份,這年4月份,他在深入安徽基地調研途中不幸遭遇車禍,失去了一條腿。絕望中的他經過反復的思想斗爭說服了家人,選擇了站起來繼續完成他造福農業的偉大事業。直到今天,他還不顧傷殘的肢體和年近70的高齡,依然工作在田間地頭。不少有關領導都稱贊他“小人物辦大事”。直到現在,彭功明依然繼續踐行著他“小車不倒只管推”的人生格言。
環保視角彌補肥料科學
在記者專訪彭功明的過程中,他向記者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化學農業和生態農業的區別。記者深刻地感覺到,彭功明利用了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最為樸素的科學原理,做成了一項大事業。
彭功明追根溯源地向記者說,一直到20世紀60年代,化學肥料才在我國開始使用,真正大面積、大量使用,是從70-80年代開始的。從那時起,植物《礦質營養學說》的理論在我國得到發展,我國跨入了化學農業的新時代。在植物《礦質營養學說》的指導下,化學肥料氮、磷、鉀的大量使用,使我國的農產品產量大幅度提高,解決了10多億人民的吃飯問題。特別是改革進入經濟發展期后,化學肥料在農業以及相關畜牧養殖業、水產品養殖業生產中更是大量使用,使我國人民生活邁入小康水平。中國農業的發展,對于整個人類來講,具有深遠的影響和意義。
然而作為農化人員必須警醒的是,李比希提出《礦質營養學說》稱,植物的原始養分只能是礦物質。否定了當時非常流行的腐殖質營養學說,植物礦質學說也是植物營養學新舊時代分界線和轉折點。在隨后的1904年,世界上第一家化肥廠在歐美國家率先投產。作為生產化肥的原料,煤和石油成了名副其實的“碳能源”,化學氮素肥料中的“氨元素”,是造成霧霾天氣中氮顆粒的一個重要條件。再來看化肥的使用方法,農民把碳酸氫銨撒在農田里,由于氨元素是活潑元素,立刻揮發到空氣中,即使是把碳酸氫銨袋口封起來,氨元素也會彌漫空間,和空氣中的二氧化碳結合,形成大大小小的“氮顆粒”,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m10和Pm2.5。就是氨元素比較穩定的尿素、硫酸銨、氯化銨,也只有在土壤中先分解成碳酸氫銨,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氨排放這個過程是一樣的。
彭功明告訴記者,李比希的化學農業理論體系是:植物生長需要大量的氮、磷、鉀,以及中微量元素,靠根吸收,以根長葉。在我國平均每生產100斤谷物,需要8.25公斤純氮,折合尿素17公斤;有效磷1.75公斤,折合過磷酸鈣約17公斤;有效鉀3.6公斤,折合硫酸鉀肥約9公斤。當前農業一味追求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補、補、補,以至造成現在的“投資增高、土壤板結、植物各種病害發生,同時導致農產品亞硝酸鹽、各種有害重金屬高殘留。與此相反,生態農業的理論基礎是:植物生長三要素陽光、空氣、水,生長過程中需要的三大元素碳、氫、氧。“碳”是構成植物細胞的骨架,空氣中的碳元素可以結合“氫氧”元素供植物生長積累,達到高產。植物生長不是不需要氮、磷、鉀,而是不需要那么多。種子中的營養足以使該植物生根發芽長出葉片,再以葉片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以葉促根,進行自身積累促進優質高產。
遇知音,光碳核肥橫空出世
人生難得遇知音,而彭功明的知音就是南陽東侖生物光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良富,在王良富的支持下,彭功明經過14年的不懈努力,研發的二氧化碳捕集劑技術,變成了可以買得到的高新科技產品。現在的彭功明,是南陽東侖生物光碳科技有限公司專家團首席專家、技術總監,這樣一個職務促使著他為生態農業文明、水體生態文明,以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探索解決方案及解決方法做貢獻。
彭功明告訴記者,研發成型的二氧化碳捕集劑技術,形成的產品叫做二氧化碳捕集劑,商品名稱叫做“光碳核肥”。別看商品名中有一個“肥”字,然而它卻不含任何的肥料成分,它的作用機理是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所謂二氧化碳捕集技術,是遵循“以太陽能為能源的生物鏈規律”,確立“植物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在陽光的照射下制造碳水化合物供植物生長積累,是植物孕育、生長、成熟的一個不可逾越的基本規律”。利用空氣中的碳、氫、氧為植物生長的三大元素,捕獲空氣中已經有350—380PPM的二氧化碳,富集到作物上達到550PPM以上,提高光合速率,夜間抑制無光呼吸,以此達到不施化肥也能高產的目的。其技術內容在于,依據植物生長規律,白天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呼出氧氣;晚上吸收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植物的生長過程離不開陽光、空氣和水這三大要素。植物通過自身的莖葉,經過太陽光的照射,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進行光合作用,通過作物自身轉化生成碳水化合物,在氨基酸的作用下生成蛋白質而成為人類所需的營養。
面對已經上市銷售的新產品,彭功明難掩內心的喜悅,他向記者介紹說,二氧化碳捕集劑遵循自然界“一切生物都要依靠以太陽能為能源的生物鏈規律”。補充了化學農業理論《礦物質營養學說》,提出了《生態農業理論》,遵循植物生長規律,提出“碳、氫、氧”才是一切綠色植物生長必不可少的大量元素,以葉促根是植物生長的客觀規律,只有葉茂才能根深的生態農業理論,是植物生長、農業可持續發展、自然界不可抗拒的基本規律。另外在農業生產中,不再為生產氮肥而添加“氨”;為氮、磷施肥平衡而投放磷,也使磷礦石的伴生物鉛、砷、鉻、汞、鎘等有害重金屬也會大大減少。另外阻止大氣中氧化氮的形成條件,間接地減少霧霾天氣的形成;又減少了農產品中的有害金屬高殘留,是一項治理空氣污染、食品安全的創新點。
在專訪的最后,彭功明欣慰地告訴記者,在全世界范圍內,每天都有成千上萬的科學家在為二氧化碳的利用嘔心瀝血,探尋二氧化碳在農業生產中的奧妙及其利用。很多科學理論得出,在二氧化碳濃度不超過1000PPM范圍內,二氧化碳的濃度越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也越強的結論。因此,二氧化碳絕對稱得上是優秀的氣體肥料,既然這種優秀的氣體肥料廣泛地存在于空氣和生物中,當代的農化人員就應該將它捕捉住、擒拿住,讓這種可以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為農業生產做出貢獻。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