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錢江晚報 閱讀數:
很多人進城打工,是覺得在老家種地沒前途。這次我們跟蹤的候鳥劉松,卻是“都市農夫”。
2012年,27歲的劉松從安徽老家來杭州闖蕩,雖說是進了城,他仍舊擼起袖管下地干活。
劉松的媽媽,是個愛面子的人,兒子是全村第一個大學生,她一直不愿和鄉親們提起兒子進城種地的事。她無法理解,全家種了一輩子地,花了那么多錢,培養兒子讀大學,到頭來為什么還是要去種地。
2016年春節將至,錢報記者跟著劉松回了他的老家。清晨從杭州出發,驅車4小時,來到位于安徽蕪湖南陵縣家發鎮的花園村,一個有1000多人的村莊。
家人專門殺了只土雞
歡迎家族*的男娃回家
我們陪劉松回家時,村里的積雪還沒融化,一條泥濘不堪的小路,通向田野之中劉家的老宅。眼看家到了,車子卻打滑,陷進泥潭無法前行。劉松下了車,嫻熟地跑到田邊草垛,扯下幾把稻草,麻利地塞到輪胎下。車子油門再一打,順利擺脫泥濘,直奔劉家老宅而去。
他家是一棟毛坯二層小樓,上世紀90年代翻建的,現在常住的是劉松年邁臥床的爺爺和照顧老人的小叔。劉松爺爺有三個兒子,但劉松是老人*的孫兒,被全家寄予了厚望的寶貝。小叔養了一年的土雞,一直不舍得吃,劉松才回家小叔就宰了一只,燉上香噴噴的雞湯,燒了鍋自家種的大米,女兒早就喊餓了,也不許吃,得等劉松來才動筷。
吃飯時,劉松捧起飯碗告訴我:“在外工作,最想的就是家里這口大米,自己種的,從來不打藥。在城里,我也堅持用生態的方式種地,很受市場歡迎,收入每年都在漲。就算是種地,我也買了車,我媽媽才不反對我種地了。”
大學畢業后拜師學種菜
現在成了農場托管公司合伙人
劉松讀的是職高,后來考上了皖西學院學農,學的是動物科學專業,2009年畢業,第一份工作是農場豬倌。他覺得,豬圈臭烘烘的,自己也一身味兒,“我看菜地干干凈凈的,特別羨慕菜地師傅,成天跟著他,求他教我學種菜。過了兩年,菜地師傅退休了,我也學成了,就接替他管菜地。”
劉松說:“從養豬到種菜,我當時對這個改變挺滿意,不過,在安徽種地收入不高,我想我有技術,不如去大城市闖闖。”
2012年劉松到杭州下沙一家農場上班。劉松一邊種地一邊帶徒弟,培養了十幾個農技人才,當時的雇主很滿意。他說:“當初選擇學農,是因為高考分數低,選別的專業怕掉檔。工作以后才發現,能種出高品質菜的人非常少,懂技術的農人反成了香餑餑。”
來杭打拼三年,劉松換了三家農場。上一次跳槽,劉松是在下沙一家綜合型生態農場做場長,那里蔬菜、水果的種植,雞鴨、豬羊和水產的養殖工作,都是他一手抓。
夏天,劉松要在大棚菜地蒸桑拿,冬天要在大雪寒風中搞生產。因為堅持不用農藥,只用有機肥的生態種植方式,劉松要在田頭付出更多的勞動,好在他的收入也能趕上普通白領,有10萬左右。
劉松還在繼續琢磨,怎樣才能把農場經營搞得更活,給自己增收?
劉松想到爺爺小時候,在地主家干活不要工錢,只要求地主年底按工錢折算一小塊地給他。他“依樣”效仿,組建一支小團隊,農場主出固定承包價,他的團隊負責生產,自負盈虧獨立運營。
農場經營被搞活了,生意越來越紅火,因為劉松點子贊,農場主就和他合伙開了家農場托管公司。公司剛開張,一口氣簽下4家農場的托管協議,還被不少投資機構相中。
作為團隊骨干,劉松去年起為一家農業集團輸出管理,主管杭州農場,最近這次跳槽,收入翻了番,達到了20萬。
要成立合作社幫村民種地
想把稻米賣出三倍價格
今年過年回家,劉松想干兩件大事。一是翻新老宅,蓋個小樓,把爸媽、二叔、小叔全家都接過來住,讓全家人重操舊業種水稻。二是找村主任毛遂自薦,成立村級合作社,幫全村人種地。
在家吃完中飯,他就冒雨趕去了村委會,找到村主任、村支書,商量建立村合作社的事情。
村主任聽了劉松想幫村民種地的想法,有些納悶:“你想種點啥?村里人的地不是自己種,就是租給別人種,成立合作社幫大家種地,有什么好處?”
“我算過,村里1000多口人大概有3000畝土地,現在基本種水稻,成立合作社,我打算繼續種水稻。”
村主任更奇怪了:“要還是種水稻,費那個勁干啥,能不能種些別的?”
“現在村里種地都用農藥、復合肥,稻谷只能賣每斤2元,米的品質差,土壤還容易板結。我種的水稻,比村民自種效益好,大米能賣到每斤6元。”劉松解釋:“跟我種地不用農藥,只用有機肥,冬季農閑時,撒些紫云英種子改良土壤,稻田還可以套養麻鴨。農田改善后,還能套種蔬菜、水果等,經濟效益會一年年好起來。村里的農產品,我在城里幫大家推銷,好的農產品,現在銷路不愁。”
一番解釋之后,村主任點頭了:“年輕人就是有想法,我打聽過了,只要村里有5戶自愿和你一起干,合作社就能成立了。”他鼓勵劉松,“你先小規模嘗試,如果干得好,全村人都會愿意跟著你干的。”
記者手記
大多數人對農民的印象,可能就是這樣的:種地的人,是不是沒什么文化;整天跟土地打交道的人,會不會很木訥……但是,我從劉松身上看到的,是中國新農人群體的縮影。
2015年夏天,我經人介紹,在下沙一家農場認識了劉松。當時,我正在采寫一組抗高溫的報道,希望找一個在田間地頭終日勞作的人,農場的小伙伴一致推薦農場長劉松,認為他是農場最辛苦的人。
1985年出生的劉松,總是面帶微笑,處理事情也很有條理,聊起農業時,他眼里總有光芒,還總說自己學得不夠,需要惡補果蔬、水產的知識。
他們和傳統的農民不同,希望通過生態的方式,進行農業生產,種地要遵循自然規律,也要講究科學原理。
今年,剛升職的劉松,工作非常繁忙。當我提出去他家鄉采訪時,他毫不猶豫地答應了。在村里,我問劉松:“你事業已經成功了,難道就不想把全家接到杭州生活嗎?”
劉松搖搖頭說:“爸媽在杭州不認識什么人,他們還是喜歡到處是熟人的老家。”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