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人民日報 閱讀數:
“我們的初衷是種植有機鐵棍山藥,沒想到卻做起了銷售。”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研究員張鈞和他率領的90后學生科研團隊怎么也沒想到,會在一個山村轉行做起了“銷售員”。
張鈞和學生們的研究項目是土壤調節技術如何應用于鐵棍山藥種植,今年3月,他們到河南省民權縣底西村調研,卻發現山藥大量滯銷,著名的鐵棍山藥堆積如山無人問津。于是,這群搞科研的年輕人現學現做,來了場救急的“互聯網營銷”。
責任心:“必須做點兒什么!”
土壤調節劑技術,簡單講就是通過微生物菌群調節,提高土壤質量和活力,從而減少使用農藥和化肥,實現有機種植。張鈞在河南好幾個地方有自己的試驗田,也有了研究成果:不加農藥就能讓鐵棍山藥不生土傳病害。去年1月,張鈞召集了8名90后學生組成了團隊,致力于鐵棍山藥的有機種植。
“鐵棍山藥具有抗衰老、增強免疫力等功效,一直是中醫名藥六味地黃丸的主要原料。”張鈞說,河南是鐵棍山藥原產地,民權縣位于黃河故道,黃河沖刷形成的沙土地,含有豐富的礦物質,給鐵棍山藥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今年3月,他們登上了開往民權縣的火車。民權縣緊鄰蘭考縣,幾十年來一直是*貧困縣,底西村又是貧困縣里的貧困村,種植山藥一直是整個村的生活來源。
“盡管出發前心里有了一個預估,真正抵達的時候,我還是被眼前的狀況震驚了。”團隊成員天津外國語大學大二學生郭子健說,在這個只有百戶的村落里,每家每戶的院子里都整齊地碼著成山的山藥。“清明后就要開始新一年山藥的種植了,可是前一年的山藥還賣不出去。”
村民陳發長和老伴都身患癌癥,老兩口和3個兒子住在低矮的土房里,屋里沒有燈,一張床的中間部分已經塌陷。料峭春寒中,一家人蹲在門口曬太陽。山藥是村里人的希望,供孩子念書、蓋房子、娶媳婦……“山藥是他們的寶貝,山藥賣不出去,一切都沒了。”郭子健說。
村民為他們蒸了一盤山藥,“就是一個‘糯’字,不用蘸糖就自帶甜味,有點像糖炒栗子。”郭子健說,“不能眼看這么好的山藥爛在地里,必須做點兒什么!”團隊里的成員們迅速達成共識,行動起來。
執行力: 用互聯網解決問題
和人參類似,鐵棍山藥很“吃地”,眼見著適合種山藥的地越來越少,租地價格也不斷上漲。山藥質量雖好,但成本較高,價格根本無法和外地的山藥競爭。再加上貧困偏遠、信息化程度低,山藥便滯銷了。
把如此偏遠地區的山藥賣出去,網絡是條捷徑。但全村只有一部手機,村民們幾乎沒接觸過網絡,網上銷售更是聞所未聞,大伙只好親自上陣。
“他們的勞動應該得到尊重!”郭子健和小伙伴們在自辦的微信公號上發出吶喊。他們在網上發帖,又在淘寶、微信等網絡平臺開起了店鋪。挑選產品、運營、郵寄、客服……為了賣出更多的山藥,團隊成員輪流全天候擔任店里的客服。
一上手就遇到了障礙。幾乎所有的買家都會問:“你們的山藥是不是真的?”“你們真的是大學生嗎,不會是騙子吧!”打消疑慮就要費不少口舌,接著問題又來了:“憑什么你的賣這么貴?”
訂單不斷涌來,但是,很多買家抱怨發貨太慢。他們又只好耐心解釋,定做包裝盒需要3天,加上山藥挑選、人工包裝,能在7天發貨已經是最快速度了……
為了拓寬銷路,大家使出渾身解數,推薦給親戚,上街發傳單……生命科學學院研二學生張沛欣還嘗試開通了微博賬號。
問題意識:做力所能及的事
幾個人沒日沒夜地奮戰了7天,一共賣掉了5000斤山藥,但網絡戰略還是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一位浙商看到他們在網上發布的訊息,一次性買走了20萬斤山藥。
考慮到銷售并不是特長,團隊關閉了網上店鋪。但還是不斷有農戶聯系尋求幫助,也有愛心人士想繼續購買。”張鈞陷入了兩難:由于宣傳途徑有限,如果再次開放購買,訂單如果不算多,攢不到一定數量,他們很難處理。
眼下正是種植山藥的季節,張鈞把土壤調節劑寄給村民,“已經教會他們如何使用,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質量,種出更好的山藥,也可以極大節約成本。”
事情告一段落了,但故事還沒完。團隊成員關遼曾把微信號公布到網上,現在他不斷收到各種求救信息,大米、大蔥、砂糖橘……“農產品滯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假期的時候,我準備到農村去,更深入地研究問題,做力所能及的事。”關遼說。
“農產品的滯銷對農民傷害極大。”經過此事,張鈞對自己未來的努力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思路,“我們將繼續研究山藥綠色有機種植,幫當地農民建立鐵棍山藥品牌,建立農業信息平臺,真正讓滯銷成為歷史。”
熱情是青春的鑰匙(記者手記)
采訪年輕人是件挺快樂的事。張鈞37歲,但清瘦的臉配上黑框眼鏡,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不少。而他的學生們,*的也才23歲,他們說起話來噼里啪啦,時不時自己笑了起來,一張張洋溢著自信的青春的臉,就像窗外南開大學校園里盛開的海棠。他們懂事有禮貌:說話時會注視你的眼睛,告別的時候還不忘給記者行禮,并主動收走桌上的紙杯。他們大多經歷多樣、關注社會,今年剛大四的團隊成員關遼,還曾經參與幫助山西棗農賣出過200多萬斤紅棗……
在采訪中,這些年輕人一直用“很有意義”來描述這場公益行動,碰到了,覺得該做就做了,還想方設法把事情做好,這群90后的熱情令人感佩。的確,熱情是年輕人令人艷羨的品質,有熱情就有無限可能。但愿這次行動,能為這些從事農業研究的年輕人開一扇門,一扇了解國情、理解農村的門,一扇堅定人生方向的門。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