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聚農網 閱讀數:
雖然已經過去了一段時間,施甸縣擺榔彝族布朗族鄉大中村的張云祥和魏珍夫婦仍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去年12月,省委書記李紀恒來到他們家的養雞基地,對他們夫婦發展生態養雞產業,帶動村民致富給予了充分肯定。張云祥和省委書記握手的照片還登上了報紙的頭版。
近日,記者再次來到張云祥夫婦的養雞場,探訪他們生態土雞養殖的發展情況。在養雞場,張云祥夫婦很是開心,他想告訴李紀恒書記:“我們夫婦通過不斷學習知識、完善養殖技術、精心管理,現在生態土雞產銷兩旺,由當時的4500多只發展到了2萬多只,請書記放心,我們會進一步壯大養殖規模,帶動更多的農戶脫貧致富。”
多次創業,不屈不撓
張云祥所在的大中村,為布朗族聚居村,山高坡陡,土地貧瘠。因為缺水,這片土地種不出水稻,就連種植的烤煙也因質量不好而賣不上價。長期以來,村民只能以種植包谷、小麥等傳統農作物為生。
大中村黨支部書記李新照說,“村里人只能靠山吃山,9個自然村12個村民小組的467戶2076人,貧困戶就有278戶597人,農民人均純收入僅3600元。”
張云祥是土生土長的大中村一組農民,祖祖輩輩在山地里謀生,到了他這一輩,日子仍不見起色。“4兄弟跟父母擠在老房子里,有時候包谷面都吃不上。”張云祥說,他23歲分家后,領著兩個孩子在外面蓋了3間土木結構的房子,住的才寬敞一點。
張云祥是村里公認的能干人,但缺水少田的山區,拼死拼活在地里頭也難以刨出金疙瘩。當時兩個兒子正在讀書,家里要花錢,眼看著種地沒指望,他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
為了增加收入,供孩子讀書,張云祥夫婦開啟了打工模式。“做獸醫、做燒酒、燒磚燒瓦、挑大糞、打零工,見到什么做什么,什么掙錢做什么。”張云祥說,辛辛苦苦一年,卻掙不了多少錢。
2006年,嘗試了無數掙錢門路的張云祥夫婦通過置換土地,在小松林這片山地種植了63畝西南樺。沒想到,這片林地卻為日后發展生態養雞提供了絕佳場所。
生態養雞,找準致富路
走進張云祥夫婦的養雞場,在綠樹掩映的草叢中,一只只羽毛鮮亮的土雞在覓食,自由生長。靠著這些生態土雞,他們家的日子一天天好過了起來。
2012年12月29日,在云南農業大學讀大二的兒子張海彪將父母介紹到學校的養雞基地打工。“剛進去就被震撼到了,16畝左右的山地里,有產蛋雞、商品雞、種雞等各種各樣的雞。”魏珍說。
孵化、選種、打疫苗、人工授精……在養雞基地8個多月的時間里,張云祥夫婦學會了養雞本領。“除了不會做實驗,什么都會了。打工也不是長久之計,自家有60多畝山林,又有養雞技術,回去闖一闖吧。”發展林下養殖,張云祥早就有這樣的想法,但以前苦于沒有技術,一直耽擱著,夫妻倆考慮再三,決定回家創業。
2013年9月22日,夫妻倆帶著從學校買來的600多個雞蛋回到了家,開始了生態放養土雞的創業之路。“要養就養生態土雞,讓雞仔們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成長,餓了吃青草、包谷、酒渣,飽了就在樹林里散步、嬉戲,這樣養出的雞肉質鮮嫩,燉出的雞湯純正。”魏珍說。
半年多后,夫妻倆開始售賣第一批生態土雞,雖然比市場上的普通雞價格貴七八元錢,但一上市就深受歡迎。現在,慕名來雞場買雞的人越來越多,不少附近縣區的顧客還專門過來購買。去年,賣土雞的毛收入有20多萬元,純收入9萬元左右,不僅迅速脫貧,還邁向了小康。闖蕩了多年,張云祥夫婦終于找到了脫貧致富的路子。
目前,張云祥夫婦養殖規模已擴大到2萬多只(含脫溫小雞7600只),有專業技術的兒子學成歸來后,也留在了家里,幫助他們夫婦發展養雞產業,但他們沒有滿足于此。魏珍說,在施甸縣項目扶持資金和貼息貸款的支持下,已經投入了60多萬元修建好雞場道路,建蓋了標準的孵化室、雞舍等設施,又購置了兩個標準孵化箱,可以同時孵化5560只雞仔。同時,與云南農業大學建立了合作關系,由他們提供雞苗,擴大養雞規模。
示范帶動,村民有奔頭
43歲的楊自新是大中村里格組村民,上有77歲的老人需要照顧,下有兩個孩子正在上學。每個月都有不小的開支,讓無法外出務工的他常常入不敷出。在看到張云祥夫婦開辦養雞場獲得成功后,去年7月份,楊自新專門向他們請教了養雞知識和經驗。回來后,他也養了800多只雞,年底這些雞都賣上了好價錢,談及此,他喜上眉梢。
在大中村,家家戶戶都有養雞的習慣,但大都是零散放養,村民拿來換零花錢,沒形成規模效益。張云祥夫婦的規模化、專業化養雞給村民脫貧致富提供了致富思路。李新照說,因為土地貧瘠,村里多年來沒形成優勢產業,而林業資源家家都有,全村實際山林面積近2萬畝,一直沒利用起來,張云祥夫婦發展生態土雞,找準了致富的路子,他們的成功為村里提供了可借鑒可復制的經驗。
目前,張云祥夫婦共示范帶動42戶農民發展養殖生態土雞產業。去年6月,為大力發展養殖產業,提高規模化、專業化、組織化程度,大中村注冊資金11萬元成立了山茂養殖專業合作社,以張云祥創辦的養雞場為基地發展林下養殖。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農戶+股份”的模式,每年按入股比例進行分紅。李新照介紹,目前大中村42戶農戶都加入了合作社,養殖生態土雞1萬多只。不僅大中村,附近鄉鎮的村民也被張云祥夫婦帶動起來,學養殖技術,發展生態養雞產業。
談起下一步的打算,李新照說,將積極整合各級各部門投入到村的項目和資金,提高合作社競爭力和風險防范能力;通過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合作社養殖技術和管理水平;積極動員周邊群眾以土地入股方式參與合作社發展,擴大養殖規模。按照規劃,合作社養雞年存欄將達到10萬羽、出欄16萬羽,通過3年努力,實現集體經濟收入5萬元,帶動農戶60戶260人,實現年銷售收入800萬元,利潤320萬元,戶均增收5.3萬元。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