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荊楚網 閱讀數:
黃陂的蘆筍、薯尖聞名江城,而這兩個蔬菜產業背后有同一個身影——黃陂區蔬菜站站長姚世東。
未雨綢繆,治好蘆筍“癌癥”莖枯病
姚世東出生于1963年,1983年從華中農學院植保系畢業,之后一直工作在農技推廣第一線。“上了農學院,就好好學;從事了農業方面的工作,就好好做。”姚世東說,自己一直抱著這種很樸素的想法。
2002年,黃陂區姚集鎮石橋村開始種植蘆筍,對于當時的黃陂區來說,這屬于一種新作物。“一個作物要發展起來,不可能不出一點問題,出了問題又該怎么辦呢?”姚世東說,作為農技員自己要有一點鉆研精神,便開始了研究。
2003年初,姚世東種下了一小片蘆筍,每天觀察它們的生長情況,并在每株蘆筍上掛牌子,記錄它們每周的株高變化和生長特點。經過一年的觀察,姚世東基本上對蘆筍有了一個大概的了解。
姚世東不幸言中。2004年,石橋村開始出現大面積的蘆筍莖稈枯黃,經過鑒定,這種癥狀屬于患上了有蘆筍“癌癥”之稱的莖枯病。當時有人斷言,黃陂區的蘆筍產業沒救了。
之后,姚世東奉命救急。“每天都呆在地里,滿腦子想的都是蘆筍。”最終,他總結出合理選擇蓄莖時間、適當進行藥劑保護、合理曾施磷鉀肥、做好田間清園工作的綜合防治辦法。
莖枯病有了防治辦法,蘆筍產業得以在黃陂繼續發展。如今,黃陂的蘆筍種植面積達到2000畝,平均每畝純收入過萬元,數百戶農戶受益。
引進新品,為億元薯尖產業打基礎
2008年,對姚世東來說是新的開始,他上任黃陂區蔬菜站站長;對于黃陂區的薯尖產業說,也是新的開始。
此前,黃陂區已經在開始試種7個品種的薯尖,但口感相比正常蔬菜還是有一點異味。“當時種植面積不大,市場也正在培育。”姚世東說。然而,2008年初突如其來的大雪災,將越冬的薯苗全部凍死,黃陂區薯尖產業迎來滅頂之災。
怎么辦?考慮到黃陂區不少農戶有薯尖種植經驗,市場對薯尖也有了一定的接受度,姚世東向領導建議繼續引進新的薯尖品種。經過多方打聽,姚世東帶隊到福建引進了福薯18號的新品種。
口感好,湯色青綠,當年福薯18號薯尖一經上市,便廣受歡迎。為了培育薯尖產業,姚世東在2012年牽頭制定了《葉用甘薯的種植技術規程》,讓種植模式標準化,基本上可以保證薯尖在整個生長季節不使用農藥。
姚世東介紹,當年引進的福薯18號薯尖,在黃陂區的種植面積已達到1.5萬畝,年產值過億元,惠及5000多戶農戶,除供應武漢、宜昌、襄陽等城市外,還遠銷四川、江西、江蘇、河南等地,黃陂也成為全國*的薯尖生產基地。
一人帶動兩個黃陂兩個蔬菜產業,姚世東在武漢蔬菜領域名氣不小。而他最津津樂道的還是田間地頭那些事,“黃陂都是薯苗越冬,而我和老農民杜師傅一起,突破了薯塊越冬的難題;老楊按我的辦法種辣椒,采了青辣椒,紅辣椒的產量還不減,每畝純收入1萬多元……”
“一輩子與蔬菜打交道,很充實。”姚世東說。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