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聚農網
閱讀數: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想必鐘亞春十分堅信這個道理,正是吃苦耐勞和堅持不懈讓她取得了今天的成就。
在浙江省寧波市象山縣有一位遠近聞名的種糧大戶,年過半百的她有著一張黝黑而粗獷的臉,一副結實又硬朗的身板,一雙長滿老繭的厚實的手,一看就是與“土”有緣的女人,且有一種巾幗不讓須眉的架勢。她,就是被評為“全國20佳農機合作社理事長”的象山豐盈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鐘亞春。她,在象山縣創造了很多個“第一”:第一個購買插秧機、第一個插秧機駕駛員、第一個購買植保小飛機等。
鐘亞春是象山縣農業機械化、產業化名副其實的帶頭人。2001年,她從承包10余畝土地開始創業,2009年4月創辦了象山豐盈農機專業合作社。近幾年來在各項惠農政策的滋潤下,在各級政府的幫助下,合作社形成了一條集育秧、植保、排灌、機耕、機插、機收、烘干等一體化的產業鏈,并實現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
近年來,象山豐盈農機專業合作社被評為全國示范農機合作社、寧波市市級示范農機專業合作社、寧波市平安農機示范合作社、縣級示范性農機合作社等。她本人也先后榮獲浙江省“雙學雙比”活動女能手、寧波市三八紅旗手、寧波市勞動模范、寧波市十大農村致富女能手等榮譽稱號。
鐘愛土地,立志與莊稼結緣
鐘亞春從小就是個勤勞能干肯吃苦的女人,因母親早逝,父親腿有殘疾,作為長女的她很早就成了家里的頂梁柱。十幾歲開始,她就把自己當作男勞力使用,播種、插秧、收割,扶犁打耙,樣樣都是好手。
2001年春節期間,鐘亞春第一次承包了本村外出打工村民10余畝土地。鐘亞春常說:“我雖然不識字,不懂做生意,但是我有力氣和種糧經驗。”2004年年初,鐘亞春將目光瞄上了周邊村莊大量被荒蕪的土地。鐘亞春經過反復思考后,毅然決定開荒種糧,從此開始了她的糧食規模化生產之路。從20畝地到擁有20多個社員、投資上百萬元的農機合作社,她僅用了6年功夫,就完成了這個她曾經認為“不可能實現的夢想”。
搶抓機遇,走科技創新之路
堅持科技種糧,是鐘亞春20多年種糧的一條寶貴經驗。起初的創業是艱辛的,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她,對農業種植技術掌握得非常少,只能按傳統方式進行耕作,平均畝產沒有達到預期效益,但鐘亞春不怕困難,在農閑時間,她多次跑農林局、鎮農科站,咨詢農業種植技術,并自學了《水稻病蟲防治》、《水稻常見病防疫》等農業科技書籍,通過實踐,逐步掌握了水稻的種植技術,糧食產量保持逐年增產的良好勢頭。
2006年6月,象山縣開始試點水稻機械化插秧工作,農機局考慮選擇大戶試驗田。鐘亞春聞訊后到其他地區考察,回來后認為值得嘗試。農機局領導看她那么認真和自信,當即拍板,同意劃出她的40畝田作為機插試驗田,并由她進行管理。鐘亞春立下了軍令狀:“決不辜負上級領導的信任和支持!”
對于從未接觸過的新鮮事物,鐘亞春沒有因為自己文化程度低而退縮害怕。從育苗到插秧,每一步她和丈夫一起虛心學習、請教專家,經過不斷實踐,苗育和機插秧都成功了。2009年,鐘亞春看到不少種糧大戶的農機經常閑置,而許多農田卻得不到及時服務,農機資源沒有合理運用,于是萌生創辦農機服務機構的想法,并得到8位種糧大戶的積極響應,隨即成立了象山豐盈農機專業合作社。在農機專家的指導下,經過對育秧技術進行探索,2010年以后,她把原來采用溝泥及軟盤育秧的方法改良為基質育秧新技術,從而實現了好、快、省工、均勻、秧苗質量好、成活快、產量高的育秧效果。此外,她還在合作社搞試點,創噸糧田和無公害大米基地,并注冊了豐鐘牌(商標)大米,知名度大大提高,在縣內已享有一定的美譽。她感慨:現代農業必須要走科技創新發展之路!
整合資源,規范合作社建設
隨著現代農機設備的廣泛應用,鐘亞春已不僅僅滿足于原來的百來畝土地的小打小鬧。2011年她一個人流轉了珠溪村片650畝的耕田,還把其他種糧大戶吸納進合作社,共享政府的惠農政策。合作社作業服務由以前松散型變為緊密型運作模式,農機戶帶機入社,機械所有權歸個人所有,自己保管,機械由合作社統一調配,合作社統一聯系業務、統一組織作業、統一收費標準,實行單機核算。在服務農戶方面,通過托管、菜單、承包、土地流轉等方式,開展農機作業服務,合作社按協議合同,為農戶提供育秧、機耕、機插、機收、植保等“五統一”標準化服務。
經過資源的整合,目前,合作社擁有各類實用機械包括全國最先進的“洋馬”“久保田”“井關”等高速插秧機11臺、低速插秧機5臺、大型拖拉機8臺、烘干機械4臺、育秧流水線設備2套、油菜收割機1臺、開溝機2臺、高效植保機械25臺、植保無人駕駛小飛機2臺,以及其他機械等共81臺(套),擁有工廠化育秧中心大棚3120平方米,合作社庫房1600多平方米,固定資產600萬元以上。從育秧、植保、排灌、機耕、機插、機收、烘干等實行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壯大后的合作社規模趨于全縣乃至全市領先。
率先示范,引領農民共同富裕
在自己富裕起來的同時,鐘亞春并沒有忘記那些弱小的、年齡大的、沒有勞動力的農民。在秧苗無著落時,她會把秧盤和插秧機送到田間,收割時會擠出時間以低廉的價格或者義務幫助機插、收割。碰到技術問題時,她會言傳身教,幫助他們及時掌握科學技術。她的創業事跡被廣泛傳揚后,在附近鄉村形成了轟動效應,周圍的群眾紛紛找上門來,向她取經。她不厭其煩地把自己的成功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們。
每當上級部門肯定和認可她時,她總是謙虛地說:“農民再能干,如果沒有國家的惠農政策好,也沒有我們的今天。”她不但這樣說,也用行動回報社會。縣里農業現場會等活動放在合作社,她義不容辭地承擔,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哪里有困難,她的大米就運向哪里。這些年,她陸續向敬老院、困難戶等伸出援手,捐贈大米不計其數。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