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東籬采菊,花香滿園,是諸多城市人向往的田園生活。但對62歲的張照琴而言,這樣的生活早已是司空見慣。從愛花、養花,再到經營花店,她在繁華喧囂的三圣鄉花市中,過著心歸自然的生活。
成都三圣鄉陳家堰村,已從田壟錯雜的小村莊變成了農家樂云集,花香滿街的新村。這些年里,張照琴目睹了村子的變化,也見證著三圣鄉花市,從花農的沿街兜售,到高店子市場的興起,再到如今的花市搬進“新家”的三次變遷。
2月8日上午8點過,如往常一樣,她來到花店,修剪、噴水、裝盆……悉心打理著一盆盆蘭花、牡丹。算上這個雞年,張照琴已是10多個春節,都在花市上度過,而一天生意好的時候能有上萬元收入。
三圣鄉花市
從花農席地擺攤,到花商云集鼎盛
上世紀90年代,陳家堰村有不少人靠種花、賣花為生。彼時的陳家堰,還是一個田壟錯雜的小村莊,40多歲的張照琴一家,也學會了養花的手藝,在自家田地上搭棚種花。
與修身養性不同,張照琴種花是為了養家。靠著賣花收入,以及其它收入,在當時張家的日子過得景氣起來,房子也從平房變成樓房。
近20年來,張照琴都在與花打交道,也在時代的變化中,見證了三圣鄉花市,成都這塊著名花市的三次變遷。
90年代時,成都的花卉品種還比較單調,主要以玫瑰、牡丹等居多,有不少花農常聚在高店子一帶兜售。售賣的方式就如逢場趕集一般,花農、花販沿街選個空地,鋪上席子之類的墊子,再把自家花卉擺好待人挑選。
久而久之,到這兒花農、買花人增多,名聲也在“走南闖北”的花販間傳開,漸漸地,發展為老成都所熟悉的“高店子花市”。
“早些年,我還提著花,在成都的大街小巷賣。”張照琴回憶,再往后,花市又搬到了成龍大道旁,“生意火爆時,在早上6點不到,花市里就人來人往,花販間的卸貨裝運、討價還價聲,十分熱鬧。”
春節不打烊
10余個春節待花市,一天最高收入上萬元
“人老了,睡眠少。”2月8日上午8點過,張照琴就來到搬遷到白鷺灣附近的新花市,“說新也不新了,搬來一年多了。”
對于花商而言,每年的春節都是旺季。比起別人春節的假期,張照琴想了想,又開玩笑地說,“大概10多年沒放過春節了。”
說罷,她又拿起噴水壺,弓腰、彎腿,又十分熟絡地撥開葉子,在每一株蘭花根部灑了水,而后又拿著剪刀,瞇著眼,細細修剪牡丹葉。
“我也是花農出生。”在陳家堰的家中,張照琴曾種植過幾畝地的花卉,“后來種的量少了,自己也主要專注市場,加入到花商隊伍里。”
近20年的苦心經營,張照琴的花攤生意,贏得了不少回頭客青睞。“從除夕前就忙起了。”張照琴很高興,雖然每年的春節,都要待在花市上,但紅火的生意,看在眼里樂在心底。
“最多的一天,收入能有2萬元。”為此,她專門雇請了人幫她看店,“主要是做蘭花生意,現在的行價還好,一般是百元一盆,貴點的有5、600元的。”
花市情難斷
新花市特“敞亮”,盼今后交通更方便
與張照琴店鋪相鄰,年輕的林修建、李桂香,則母子上陣經營花攤,在三圣鄉花市也超過5年了。
“得知老市場要搬遷,我們就提前考察過。”林修建放下手上的杜鵑,2015年7月左右,他家的花攤正式換地兒,“對花市有感情的,仔細考慮還是搬了過來。”
也有與他不同的,老市場上部分年輕花商,聽到要“挪窩”,便打起了退堂鼓,“這意味著要重新積累人氣,害怕生意一落千丈。”
“四季杜鵑10元一盆。”8日早上9點過,林修建拍拍圍裙上的土,熱情地接待第一批到店客人,“城里的花商、市民,會開車過來,現在生意還在起步,畢竟是搬了新地,一些熟客還不曉得地方。”
對于如今的花市,林修建認為,環境是十分敞亮,又規范整潔,“管理比以前好,最重要的是攤位費沒漲價。”
“如果交通能更完善就好了。”在新年的愿景里,他希望能有條公交線,能直達新花市地方,并連接好方便更多不會開車的市民,“這樣人氣才會旺,生意也自然能更好了。”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