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百科網 閱讀數:
春季,氣溫回升,有時出現反常天氣,忽冷忽熱,細菌、病毒容易孽生繁殖,仔豬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又低,很容易發病和死亡,即所謂“春乏”,必須重視仔豬疾病的防治。
豬瘟:老病新面孔,非典型化占據主流
豬瘟仍然是危害養豬業的罪魁禍首。不要總認為,豬打了疫苗就萬事大吉了。疫苗質量不佳,免疫程序不合理,注射劑量不足或操作不規范,即便是打了豬瘟疫苗照樣也發瘟。不過,近年來臨床上見到的豬瘟,溫和型、非典型化占據主流,往日豬瘟的些許典型臨床癥狀和病理變化已沒了蹤影。因此,誤診現象十分普遍。
一般如果沒給母豬打過豬瘟疫苗(單聯苗、二聯苗或三聯苗),哺乳期仔豬很可能就發生無名高熱,便秘,皮膚發紺,喝臟水,食欲時好時壞,后期下痢。母豬打過豬瘟疫苗的,沒斷奶的仔豬不會發生豬瘟;如果仔豬出生后6周以內打疫苗,反倒因母源抗體干擾,造成免疫失敗,待長到小豬、架子豬、肥育豬時,就有可能發生非典型豬瘟。
因為對豬瘟沒有特效治療藥物,所以*的辦法是以毒攻毒:以大于平時預防量10倍以上的豬瘟疫苗注射,刺激機體產生干擾素,干擾豬瘟病毒復制,使其產生免疫力。豬瘟常發地區實行超前免疫:即初生仔豬吮初乳之前注射疫苗1頭份,3小時后再哺乳;雙月齡時二免;50天~60天注射疫苗4頭份,即可終身獲得堅強免疫力。
仔豬水腫病:生長越快、膘情越好,越不能大意,尤其斷奶前后
仔豬水腫病主要發生于斷乳仔豬,尤以斷奶后5天~15天的生長快、膘情好的仔豬發病最常見。主要因斷奶后飼料突然改變,引起腸道微生物群的變化。此外,生活環境和氣候的變化,飼料中單純缺乏維生素和礦物質元素等也都是致病因素。
本病的特征是發病突然,暴發初期,常見不到臨床癥狀就突然死亡。發病稍慢的,早期表現為精神沉郁,不食,眼瞼、頭部、頸部和肛門等部位水腫,有時全身水腫,指壓留痕。病初有神經癥狀,表現為興奮,轉圈,心跳增快,震顫,共濟失調,叫聲嘶啞。后期發生后肢麻痹。急性病例4小時~5小時死亡,多數在1天~2天內死亡。年齡稍大的豬,病程可長達5天~7天。
預防仔豬水腫病,要注意補飼含硒和抗菌素的添加劑,給斷奶仔豬喂大蒜或大蒜粉。斷奶時適當減少配合飼料飼喂量,一周后再添加足量等,均有預防效果。本病治療方法很多:安維糖腹腔注射。即用安維糖注射液,每頭豬腹腔注射40毫升~60毫升,在注射過程中,藥液要加溫至與體溫相近。在治療的同時,停喂精料,加喂青料,加強運動。選用地塞米松磷酸鈉、磺胺嘧啶及維生素C注射液,大劑量注射。同時應用痢菌凈拌料飼喂,起預防作用。缺硒是發生水腫病的一個誘因,可采取補硒預防水腫病。即用0.1%亞硒酸鈉按每公斤體重1毫升肌注,每日1次,連用3天。配合利尿緩瀉排毒,用速尿針劑肌注;灌服鹽類瀉劑如硫酸鎂、硫酸鈉、人工鹽和大黃末、碳酸氫鈉,每日1次~2次,連續5天。
藍耳病———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PRRS):新病危害大,要切實搞好防疫
豬繁殖和呼吸綜合征俗稱“藍耳病”,是由病毒引起豬發生的一種新傳染病。該病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發病率和死率高,對養豬業的危害極大,是目前養豬業重點防范的疫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且各個年齡的豬均可感染得病,但以妊娠母豬和2日齡~28日齡的仔豬最易感染。
目前,對該病還沒有研制出成熟的疫苗,主要是采取綜合防治方法。一是從外地引進的生豬要嚴格檢疫,并至少觀察隔離飼養8周,對確系健康的豬才能合群飼養,嚴防疫病傳入。二是要嚴格養豬場內的清潔衛生和消毒、轉群制度,落實配套的疫病綜合防疫制度。三是加強對母豬的精心護理,冬春季節舍溫應保持在22℃~26℃,并保證母豬飼料全價營養,確保蛋白質、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的供應,同時注意喂給母豬青綠多汁飼料。四是對發生該病的豬場和病豬死亡的欄舍,可采用2%~3%火堿消毒圈舍,或用0.2%過氧乙酸帶豬消毒。五是對已發生該病的患豬可采用以下治療方法緩解病情和防止繼發感染:肌肉注射抗菌素類藥物或內服磺胺類藥物并配以等量的碳酸氫鈉,以防患豬發生繼發感染;保持豬舍內清潔、通風干燥,以促進病豬康復。六是對病弱仔豬及早淘汰,死亡的病豬作深埋處理,以減少病源的傳播。
流感:是百病之首,小病可別小看豬流感是由豬流感病毒所引起,有傳染性,常全群同時感染,其癥狀與普通感冒相似,病豬體溫升高40℃以上,有時高達42℃。眼鼻常流出黏性分泌物,鼻汁有時帶有血色,常呼吸急促,呈明顯的腹式呼吸,夾雜有間斷性咳嗽,少食或不食,糞便干硬,也常見肌肉和關節疼痛,喜臥,多頭豬擠在一起。
流感雖是小病但不能小看。實際上,豬得了這種病以后,往往成為“百病之源”,特別是體溫升高,咳嗽等癥狀,會成為許多疫病的先兆或誘因,如不及時控制,會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發現后一般可用解熱鎮痛藥如復方氨基比林、30℅安乃近進行對癥治療,使用抗生素或磺胺藥控制繼發感染。中獸醫療法以解熱鎮痛,祛風散寒為原則,可用銀翹散、荊防敗毒散等方劑。
仔豬副傷寒:早春更多見豬副傷寒是由沙門氏桿菌引起的一種傳染病,主要侵害20日齡至4月齡的小豬,一般為散發性或地方流行性,寒冷的冬季或早春多發。病豬和帶菌豬是本病主要傳染源。仔豬采食被污染的飼料和飲水可經消化道感染。仔豬斷奶過早,突然更換飼料,營養不當,長途運輸,冷濕陰雨以及氣溫突變等,都可成為本病發生的誘因。
該病的潛伏期由數天至數月不定,下痢為其主要癥狀。根據病情輕重和病程長短,分為急性型和慢性型兩種。急性型多見于斷奶前后的仔豬,表現為體溫升高,腹痛腹瀉,糞便惡臭,有的突然發病而死亡。本型病程短,死亡率高。慢性型較為多見,表現為逐漸消瘦,食欲減退或廢絕,貧血,持續或周期性下痢,糞便灰白、黃綠或暗綠色,眼結膜炎,病程2周~3周,死亡率20%~50%,愈后豬多生長發育受阻,成為僵豬。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