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百科網 閱讀數:
采收及田間管理定植2~3年后的蘆筍,即進入成年期。這一時期是蘆筍生長的黃金時期,此期田間管理的好壞直接關系到蘆筍的生長年限和每年的采收產量。
蘆筍的采收
一、采筍初始期按照一般的栽培管理要求,通常第1年育苗,第2年定植,第3年開始少量采收。我國南方地區常年氣溫偏高,可以早育苗,當年定植,第2年采筍。北方地區氣候寒冷,若采用保護地早育苗、早定植,延長蘆筍的生長期,可同樣做到定植后第2年春季采筍。山東濰坊市農科院經過多年的研究,于3月下旬采用小拱棚育苗,6月份用小苗帶土塊定植,使當年蘆筍平均高80厘米以上,地上莖平均粗0.8厘米,株叢地上莖平均20余條,生育指數(即株高×莖數×莖粗)達到831,定植第2年春季即可采筍,每畝平均產蘆筍432.7公斤,實現了早期豐產的目的。河北省初霜期一般在10月下旬,終霜期4月下旬,無霜期200天左右。實踐證明,在河北省的氣候條件下,只要早育苗,早定植,加強水肥管理,定植后第2年采筍是可行的,并能獲得優質高產。同時,早采筍可促進根莖萌生,還能夠減輕病害的早發,提前獲益。但露地晚播育苗、秋季定植的蘆筍,因年生長期太短,第2年一般不宜采收。
二、采筍季節采筍季節因地域差別而有所不同。我國南方地區無霜期長,年生長期亦長,每年有兩個采筍期。近年來我國北方地區也采用一年兩季采筍的辦法,除春天采收外,夏季留母莖采收綠筍,避過夏季溫度高、雨水大、莖枯病發生重的不利環境,使經濟效益倍增。
三、采筍方式大致分為留母莖和不留母莖兩種。在蘆筍有休眠期的地區,一般在春夏采收一季,采取不留母莖的方式,即采收白筍時,不讓株叢中的嫩莖長出地面,采筍期間無蘆筍植株。嫩莖抽生所需的養分大部分依靠植株供給,所以采筍結束后長出的株叢,只要加強水肥管理,在休眠期到來之間,肉質根內貯備的養分就可使第2年獲得優質高產。我國臺灣省和華南地區的某些地方大都采用留母莖采收方式,即在采收期間,讓每株叢長出3~4根母莖,使其長出枝葉進行光合作用,以彌補貯藏養分的不足,從而獲得高產。據浙江農科院試驗,一次留兩條母莖的蘆筍產量最高。留莖采筍的采收期可延長24天,產量增加109.5%~246.6%。長江以北地區也曾試驗通過留母莖的方式進行一年兩次采筍。
四、采筍前的準備工作
(一)清園即在采筍之前清除蘆筍地的殘、落葉,拔除越冬母莖,對筍田病害較重的地塊要進行土壤消毒,目的是便于培壟采筍和防治病蟲害的發生。清園一般在早春解凍后進行,可以防止冬季低溫對蘆筍地下部分的不良影響;另外,所留蘆筍地上莖的入土部分開始腐爛,容易拔除。清園時,對蘆筍的地上莖不能用刀割,以避免筍茬感染病害;也不能用鋤頭刨,以免將鱗莖盤上的越冬筍芽刨掉。
(二)松土與消毒清園后要及時劃鋤松土,后后耙平地面準備培壟。如上年蘆筍病害嚴重時,要結合松土進行土壤消毒,方法是順蘆筍壟行地面噴灑SP18701農藥500倍液或40%復方多菌靈300~400倍液。
(三)施肥與培壟培壟軟化筍莖是白蘆筍栽培的重要措施。在采筍期間不讓嫩莖長出地面,但根系仍在活動,隨著地溫的不斷升高,根系吸收養分的能力也隨之提高。蘆筍嫩莖的抽發單靠年前肉質根內貯藏的養分遠遠不夠,需要分次施肥以補充。據山東省濰坊市農科院在采筍期間的施肥試驗,在中等肥力的筍田里,結合培壟追施不同肥料,增產幅度為3.28%~6.23%。其中施用氮、磷、鉀含量各為15%的復合肥產量最高,平均每畝增產蘆筍382公斤,增產率達6.2%左右。在肥力較差的筍田里追肥效果更好,且采筍后期追肥的增產效果更為明顯。在采筍期間的追肥措施要根據土壤肥力、管理水平等靈活運用。采筍期追肥應以速效無機肥為主,不直追施未經充分腐熟的土雜肥。春季在蘆筍嫩莖未長出地面前,要培土做壟,使嫩莖向上生長時不致露出地面,以免遇光變色,降低蘆筍的品質,培壟時間因氣候條件而定。培壟過早,土溫回升慢,會延尺嫩莖抽發時間;過晚則早發的嫩莖長出地面見光變色。一般掌握在地下10厘米深處的土溫達到10℃時,在采筍前的15~20天培壟比較合適。培壟分一次或多次。如果蘆筍栽培面積較大,可將土壟一次培成,有利于保持壟土濕度。但一次培壟,土層較厚,土溫上升慢。分次培壟,每次培土10厘米左右,土溫提高后再培一次,最后培成標準的土壟。由于幼齡筍一般比成齡筍早發1周左右,所以1~2年生的幼齡筍要早培土,以避免幼筍提早發筍,造成原料浪費和經濟損失。培壟的土壤要濕潤,土壤過干或濕度過大均不適宜。培壟時要在離蘆筍鱗莖盤0.2~0.25米處取土,避免損傷蘆筍根系。培土時要將土壤中的磚、瓦、石塊揀凈,土塊打碎拍細,壟 要結實,以防嫩莖抽發時碰到硬塊彎曲變形。土壟的大小應根據筍齡和蘆筍生長狀態而定,一般成齡筍、生長好的壟寬可大一點,幼齡筍和生長差的筍壟寬可以小一些。總之,應根據筍齡的增長而逐漸加寬土壟,大致要求(見表6-1)。表6-1 不同蘆筍株齡培壟的高度與寬度(厘米)土壟的高度應根據罐頭廠對原料標準長度的要求而定,一般采取的筍要比原料標準長出1~2厘米,如原料要求凈長17厘米,培壟的高度應從地下莖根盤表面至壟項25厘米,因為采筍時要留2~3厘米的茬,以保護鱗莖盤免遭損失。嫩莖在壟中離地面1~2厘米時采收,這樣不會因超長或縮短而造成減產。不論筍齡大小、植株生長好壞,培壟高度都是一樣的。
(四)蓋膜采筍蘆筍對溫度的反應十分敏感,在采筍前期溫度較低時,往往會影響產量、質量,而且空心筍較多。根據濰坊市農科院采筍試驗,覆蓋膜可提高土壤溫度,而且保溫好。蓋膜采筍的時間和方法是,培壟后立即蓋膜,至20厘米地溫超過23℃時,揭去地膜。選用寬1.2~1.6米、厚0.04~0.1毫米的聚氯乙烯塑料薄膜,每塊截成20~30米長,蓋于土壟上,兩邊用土封嚴,等待采收,并且要隨揭隨采隨蓋,然后用土封嚴。蓋膜區每日3次測得土深20厘米處地溫,結果每天地溫平均比對照區提高3.25℃,蓋膜期間5℃以是的有效積溫較對照區增加156.1℃。據測定,蓋膜期間土壤含水量比對照區高0.63%。由于蓋膜區土壤濕潤、疏松,采筍容易,產量高,筍質好,提高了優質筍的比例。蓋膜區可以提早3~4天采筍,采筍高峰期比對照區提早10~15天,采筍結束期也相應提前20天左右,這對無霜期短的地區使蘆筍積累更多的養成具有重要的意義。蓋膜區平均每畝增產155.3公斤,增產率達26.5%。蓋膜區優質筍比對照區提高33%,空心筍降低3.4個百分點,經濟效益明顯提高。另據河北農業大學崔麗萍等試驗,覆膜后可使20厘米地溫提高2.6~2.7℃,地表溫度提高5.9~6.3℃;開始采筍后30天,揭膜采筍的土壤含水量16.9%,不覆膜土壤含水量為14.6%;覆膜區一級筍比對照高3.3%~3.4%,二級筍比對照高10.3%~10.5%,等外品降低13.6%~13.9%,蘆筍的營養成分也略有提高。
五、采筍的時間、工具和操作方法
(一)采筍工具一般有采筍鏟刀和盛筍工具兩種。采筍刀是鐵制的尾形鏟刀,刀身長35厘米左右,前部刀刃寬2~2.5厘米,刀刃前端與刀身呈10°~12°角,刀刃要鋒利。為便于掌握采割嫩莖的長度和避免損傷鱗莖芽,以刀刃向上于12厘米和17厘米處刻一標記。盛筍工具可用條筐或竹筐,也可用紙箱,為避免盛筍工具損傷嫩莖,最好在筐內縫一層塑料薄膜,以保持嫩筍的鮮度,避免風吹日曬。有條件的可制作三格木提盒,高、寬各20厘米,長50厘米,內用木板分成三格。這種三格提盒能夠做到隨采筍隨分級,以避免交售時多次分級將筍碰壞和因風吹日曬而變質老化。
(二)采筍時間因蘆筍的嫩莖見光易變化、老化而降低質量,因此白筍要在上午、下午各采收一次。
(三)采筍方法沿土壟面仔細觀察,在有裂紋或土堆隆起的壟面一側用手扒開土層,扒土時要防止碰傷筍尖和其他筍芽,扒面不要過度,扒至筍尖露出5~7厘米時,左手捏住嫩莖上端,右手持采筍鏟刀,根據所采嫩莖長度要求,插入土中迅速將嫩莖切斷采出,放入盛筍容器內。采割筍莖時動作要準、穩,切面要平,留茬要合適,以2~3厘米為宜。留茬過長會使筍茬在土中腐爛而導致病變,留茬過短易損傷鱗莖盤,影響整體產量。筍采出后要及時回填土穴并培實,與原土壟一致,填土過松或過緊易造成壟中嫩莖變曲變形。要防止由于采筍或降雨等原因導致壟土的下塌,應隨時補充培土,使土壟保持原來的高度和形狀。采筍中后期,隨著溫度升高,蘆筍地下莖的生長隨之加快,已采過的壟面上會有新的莖抽出地面。因此,應每天下竿沿筍壟檢查,凡有頂瓦裂紋等處要及時采收。實踐證明,下午及時采收新長出的嫩莖是最好的辦法。采收下來的蘆筍要及時放入籃內,并蓋上濕布,以避免嫩莖的風耗和遇光變色老化。傍晚采收的嫩莖如不能上交加工單位,可埋在濕潤的土中或放在潮濕的地面上用濕布覆蓋,艽不可浸泡水中或隨意堆放,以防變質或失水老化。
六、不同筍齡的采收持續期筍齡是指蘆筍定植后生長的年數。蘆筍采收持續期是指蘆筍每年連續采收嫩莖的天數。判斷采收持續期的長短,可以通過觀察嫩莖直徑大小、采筍量多少和纖維的變化來確定。例如,隨著不斷采筍,蘆筍植株貯藏的養分逐漸消耗,嫩莖越來越細產量下降,纖維化程度增大,畸形筍數量增多,此時應停止采筍。幼齡蘆筍,株叢較小,根群不夠發達,貯藏的養分有限,采收持續天數要小于成齡蘆筍。第1年采筍可掌握在40天左右,并以繼續養好株叢為主,采收天數不能太長,否則,不僅影響株叢的擴展,而且會使一些蘆筍植株采后因貯藏養分消耗殆盡不能再發新莖,造成死株。隨著株叢的擴展,肉質根的增多,養分積累的增加,采收持續期可逐漸延長。不同地區采筍持續期也不一樣,溫暖地區蘆筍生長期長,采收期可適當延長。冷涼地區蘆筍生長期短,采收期可適當縮短。在山東的氣候條件下,一般成齡筍可采80~90天,生長好的可采收95天。福建省采用留母茬采筍,一年采收兩次,采收天數可超過120天。總之,蘆筍采收持續期要根據當地條件靈活掌握,切不可進行掠奪性采收,以免造成不良后果。七、采筍期間的田間管理蘆筍的采收持續期一般長達兩個多月,在這期間,嫩莖的生長需要大量養分和水分,所以在采筍期間,仍需要加強田管理,方能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一)澆水我國南方地區采筍期間土壤比較濕潤,除個別年份外一般不用澆水。但在北方地區正是春旱季節,適量澆水對嫩莖增產的效果極為明顯。據試驗,在0~40厘米小便宜處土壤含水量只有8%的情況下,澆水可以增產20%以上。土壤為壤土的筍田,采筍期間,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4%左右有利于嫩莖的產量和質量。以后隨著氣溫升高,土壤水分蒸發量增大,可適當增加土壤濕度,后期澆水還有利于降低土溫,提高嫩莖的品質。
(二)排澇在采筍期間,如遇水澇,筍田容易出現爛根現象,同時嫩莖也易發生銹斑病。因此,多雨季節,應做好開溝排水工作。
(三)清除雜草采筍期間,筍田很易滋生雜草,影響嫩莖生長,雜草也往往成為病蟲害的侵染、棲息場所,必須及時清除雜草。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