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重慶華龍網 閱讀數:
中國三大花椒之鄉的重慶市江津區先鋒鎮,培育花椒產業、富裕鄉村的嶄新面貌:建成全國*的12萬畝青花椒基地,年產鮮椒10萬噸,年收入逾10億元的鄉村新貌……一組組令人驚喜的數字背后,折射出該鎮以培育花椒產業為抓手,努力振興鄉村的雄心壯志。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而產業興旺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基本要求和先決條件,只有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鄉村振興才更有現實意義。
7月正是花椒采收的旺季,在先鋒鎮的每一個山谷、每一道溝嶺、第一片田野,都能看到墨綠色的花椒樹成群結隊、此起彼伏地延伸在天地間,每個枝頭都掛滿了沉甸甸的果實,空氣中也彌漫著濃厚的椒香。
看——花椒交易市場,生花椒、干花椒遭到來自全國各地客商的哄搶;花椒企業生產車間,青花椒油、保鮮花椒、麻辣調料、火鍋底料等系列產品供不應求;就連花椒嫩葉、花椒枝等,也被客商們收購用作花椒榨菜、花椒活性炭等原材料……這個全國*的青花椒交易市場,自今年5月下旬開市以來,日交易量均保持在150噸以上,日交易額1000余萬元。
產銷兩旺的喜人場景,寫意著先鋒花椒富裕鄉村的醉人場景。
椒鄉先鋒 溯源“先鋒”
——先鋒有兩坪,是“貢米”產地。
先鋒鎮是距江津城區最近的津南第一鎮,曾是全國“稻米之鄉”“柑橘之鄉”。轄區內有重慶繞城高速、渝瀘高速12公里,重慶三環江綦高速10公里,高速路、省道、農村公路東西橫貫、南北縱貫、交織其間。
在先鋒鎮內,有鶴山、金紫兩坪,良田熟地、風光秀美,是朝廷“貢米”的產地之一。《重慶日報》曾刊載《巴蜀抗蒙大寨鶴山坪》一文,“山坪視野開闊,土地肥沃,有溪流等澆灌設施。主產稻谷、蓮藕和其他水果。由于這里特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自然災害對當地影響甚小,所產大米為巴蜀之最。據當地志書記載,該地所產大米曾被專門列為朝廷貢米。”
除主產“貢米”外,相傳這里還是“九葉花椒”的發源地。這里的村民幾乎家家都知曉一個美麗的故事——“雨仙傳說”。話說炎帝之女“女桑”曾化身仙鶴來此拯救村民,并送來“九葉仙草”贈予相鄰種植。后因味道香麻濃郁,被村民稱為“九葉花椒”。現代白屋詩人吳芳吉曾流連其間,詩作“鶴山坪上春草長……一灣又一潭,幼年常來往。”
先鋒之地,人杰地靈,名人輩出。史傳繡莊村出過皇妃,石達開曾在此設立“先鋒府”。近現代各行各業的精英人才更是層出不窮,既有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水稻育種專家周開達,也有國學大師王利器,以及中醫大家王文鼎和有著作傳世的文學家王家駒、劉澤嘉、朱迅、楊魯丞、李默仙等,更有新一代的全國道德模范楊陽和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的李憲洪、秦風等。
椒鄉先鋒 問鼎“先鋒”
——花椒成品牌,椒香飄全國。
任何農產品的品牌之路,都不是一蹴而就。先鋒花椒亦如此。
曾幾何時,先鋒十里開外流傳著這樣的諺語:“有女不嫁鶴山坪,上坡下坡路不平。”然而,自20世紀70年代末,先鋒鎮馬昭軍試種花椒成功至今,先鋒花椒已走過40余年歷程。
40余年間,江津區先后頒發了《江津區花椒質量監管聯合執法檢查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加強江津花椒質量監管的通知》《2017年江津區果蔬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實施方案的通知》《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實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確保花椒品質的持續向好。
在此期間,一代代先鋒椒農和先鋒政府的黨員干部用勤勞和汗水、智慧和堅持,鑄就了先鋒花椒的品牌傳奇:獲得“九葉青花椒矮化豐產技術”國家發明專利,實現增產比例達35.87%,鮮花椒產出率提高15.47%,花椒樹齡延長5年以上,豐產期20年以上;建成全國*的青花椒種植基地,種植面積12萬畝,鮮椒產量達10萬噸,收入逾10億元;獲評“中國花椒之鄉”“九葉青花椒原產地保護”“全國科普示范基地”。
目前,該鎮有花椒加工企業17家,初加工年產值約為6.08億元,深加工年產值約為4.37億元。其中,重慶驕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重慶市農業產業化市級龍頭企業,是目前國內生產規模*、品種最多、技術設備最先進、綜合實力最強的青花椒精深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達6500噸。建有西南地區*的花椒綜合交易市場,年交易額15億元以上。每年6至8月花椒采摘期,來自全國的采購商匯聚先鋒鎮,將江津花椒銷售到全國十多個省市,約占江津區全區銷售份額的80%,更有豐源花椒公司的鮮花椒連續5年出口到臺灣省。
椒鄉先鋒,探路“先鋒”
——花椒轉型路,思辨中前行
市場競爭,不進則退。產業振興,路在何方?
今年6月25日,在先鋒鎮政府三樓會議室,一場鎮村干部間的“辯論賽”值得深思。
“辯論賽”源于一個鄉村旅游項目的簽約入駐,導火索便是鶴山坪上那600畝富庶的花椒地。
近年來,憑借特殊的區位優勢,先鋒鎮通過招商引資,先后在鶴山坪流轉土地上萬畝,引進創豐雨仙農谷、藍色精靈、津地禾等11家農業公司,體驗、休閑、觀光產業已初具規模。
2017年11月底,重慶科賽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入駐江津,鄉村旅游項目選址落地先鋒鶴山坪,以發展津鄉銀灘、智慧農業、生態循環農業項目,總投資6億元,計劃用地2500畝,第一期“內陸銀灘”用地600畝。該項目于2018年2月啟動,3月份公司正式與紅線區域內經濟合作社簽訂土地流轉合同,進入山坪塘、房屋遷建摸底階段和土地交地階段。就在這時,分歧產生了。
這樣的分歧在6月25日以一場激烈的“辯論賽”展開,賽場“硝煙四起”。
旅游項目來了,占了大遍花椒地,這地推還是不推呢?
項目區麻柳村村支書闕紅光認為,第一期600畝涉及農戶3萬多株花椒已進入盛產期,年產花椒204噸,年產值277萬余元。以10年計算,這片土地將給這里的農民帶來收益2770萬元,推地就等于推了老百姓的飯碗。這地不該推!
而該鎮現代農業園區辦羅麗則認為,鶴山坪已納入現代農業園區建設,26平方公里已納入鶴山坪公園建設,整個園區已形成旅游環線。土地流轉是農戶一部分經營權暫時的轉讓,土地涉及的扶持政策仍歸農戶享受。鄉村旅游項目的引進,一方面會帶來不可估量的人氣、財氣,拉動花椒博覽園、富硒農產品展銷中心、科普基地、體驗園區等衍生產業,推動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另一方面園區內基礎設施、農戶居住環境會得到更大改善。種植花椒農戶年齡均在60至70歲及以上,多年以后無能力經營,土地會更多撂荒,最終會將土地交給大戶經營,有必要在發展花椒產業的同時,加快推進鄉村旅游,帶動農戶致富。土地應該交給企業來打造。
一場“辯論賽”,2個辯手,經過2個小時的唇槍舌劍,最終以“無果”收場。
項目究竟干得干不得,這地究竟推不推?農村產業振興中凸顯的矛盾與方向,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實踐中不斷明晰。不管最終結果如何,這場“辯論賽”的初衷,都是為了鄉村的振興,為了農村的發展。
椒鄉先鋒,再續“先鋒”
——產業融合路,振興更可期
產業振興,夢在遠方,路在腳下。
目前,先鋒鎮正在申報全國“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產業強鎮”,打造中國(江津)九葉青花椒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發展示范鎮,一場關于鄉村產業振興的規劃和發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
一是“花椒+”主導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花椒產業,延長產業鏈,提高附加值,推進花椒由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發展,建立全國花椒綜合交易中心,實現花椒產業生產經營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品牌化示范。
二是“科技+”智慧發展。打造花椒產業智能鏈,實施花椒全產業鏈產品“互聯網+商貿”互聯網+物流”“互聯網+服務”,打造全國線上花椒交易平臺,推動花椒產業智慧發展。
三是“利益+”共同發展。花椒產業以“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大戶+農戶”的利益共享模式,進一步完善與農戶的利益聯結關系,讓農戶分享加工、銷售環節收益,帶動農民持續增收。
先鋒花椒絕不僅僅只是一粒花椒。除作為調味品外,目前已經開發出花椒香水、花椒祛痘乳、花椒洗腳液等20多種產品,未來還將繼續推動花椒由傳統調味品到日用化工、生物醫藥、香精香料領域的擴展。目前,財政投入400萬元支持花椒產業科技研發,帶動社會資金投入2000萬元。
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產業融合發展為路徑,以鄉土經濟、鄉村產業為核心,以農業產業強鎮示范建設為載體,以資金資源統籌、投融資機制創新為動力,先鋒,正形成以花椒為主的優勢特色產業集群,培育花椒新業態,打造農民收入新的增長點,花椒產業融入城郊現代農業特色旅游,帶動三次產業融合發展,推動農業轉型升級,推進產業全面振興,帶動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走出一條鄉村振興道路的先鋒路徑。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