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齊魯網 閱讀數:
盛夏時節,烈日炎炎,在山東省濟寧市魚臺縣王廟鎮昌健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內,年近六旬的理事長馬漢友正在合作社加盟農戶的大棚里查看毛木耳長勢。“目前長出來的毛木耳已經是今年這一個菌包長出來的第四茬了,品質仍然可以保證。”馬漢友說,從5月份到8月份,自己這一個菌包能長出6、7茬毛木耳,整個合作社能收獲200多萬斤毛木耳。“都供給福建、浙江這些南方省份,純利潤能達到1500萬以上。”馬漢友笑著說。
別看馬漢友現在笑的甜,回想起十幾年前創業之初的艱辛,他也是感慨萬千。“2002年那時候做生意賠了幾百萬,為了掙錢還債,跟著別人學種毛木耳。”馬漢友說,當時自己找人借了2400塊錢,在自己家里種了5400袋毛木耳,當年就盈利了4100塊錢。“我們村當初都種水稻、大蒜,種毛木耳的就我一家,后來周邊村民見我種毛木耳效益很好,就都跟著我種了。”
帶著村民種了幾年毛木耳后,馬漢友的產業發展遇到了瓶頸。“咱魚臺縣傳統毛木耳種植是以家庭為單位,市場分散,沒有形成產業規模,質量難保證,自然也就賣不出好價錢。”如何更好的種植毛木耳,更好的帶領村民致富,這成為擺在馬漢友面前的一道難題。“2008年,我去福建漳州一個食用菌生產基地考察,那里的老板給我說,毛木耳種植要規模化、上檔次,才能有出路。”這番話猶如醍醐灌頂一般,讓馬漢友明白了今后的發展路子,只有“抱團取暖”,把以前單獨種植經營的農戶聯合起來,搞規模化種植,提升品質打造品牌,才能在食用菌種植這條路上走的更遠。
2009年,馬漢友和其他4家食用菌種植戶聯合成立了魚臺昌健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走上了毛木耳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的路子。“2014年,我們合作社建立了第一條毛木耳裝袋自動生產線,年產菌袋就達到200萬袋。2015年,建成了第二條生產線,菌袋數量也翻了一番。”馬漢友說,2016年投資1200余萬元的食用菌菌種繁育中心成為了魯西南*的食用菌菌種繁育基地,每年生產培養的毛木耳、黑木耳、平菇等菌種500余萬袋。
“在生產種植中,我們合作社堅持五個統一原則,暨“統一購進原材料、統一生產菌包、統一接種、統一技術管理、統一銷售”,降低成本的同時也提高了老百姓的效益。”馬漢友表示,合作社成立后無償提供種植技術,將種植戶的風險降為零,并幫助種植戶協調貸款解決資金,使毛木耳種植的專業化水平更高,也提高了與市場的結合程度。馬漢友算了一筆賬,一個大棚大約占地1畝,種植毛木耳的話,一年純收入可達4萬,比以往單純種植水稻、大蒜等作物收入能翻一番。
合作社的運行,不光為種植戶們解決了后顧之憂,還為附近村里村民打工提供了一個好去處。馬漢友說,毛木耳種植采摘是勞動密集型的行業,工作強度適中,老少皆宜。“采摘季干一天就是60塊錢,80多歲的老人冬季整理廢袋子,也能掙20-30塊錢。去年冬天光發工資我們合作社就發了400多萬。”馬漢友介紹,目前合作社解決了附近1000余名農民的就業問題,不少把土地流轉給合作社的村民也來此打工。“2016年我們還與41戶貧困戶簽訂了脫貧協議,去年,這批貧困戶也已經全部脫貧。”
現如今,馬漢友的毛木耳合作社已將附近8、9個村82戶食用菌種植戶納入了進來,整個合作社占地500余畝,有350個大棚,一年的菌袋銷售量就能達到1500萬袋。“今年我們合作社將充分利用我們魚臺當地的資源優勢,繼續擴大產業規模,變廢為寶,計劃投資200萬建成一處廢菌渣回收生產基地,徹底根除廢菌渣對環境的污染。”馬漢友表示,下一步合作社將立足產業廢棄物和加工副產物的資源化利用,發展綠色農業,循環農業,構建生態保護與效益并舉,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新體系。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