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這兩天,安徽省蚌埠市懷遠縣的扶貧干部們很是高興。8月8日,安徽省政府下發文件,正式宣布懷遠縣退出省級貧困縣行列。不過在懷遠縣龍亢鎮韓廟村,駐村第一書記蔣澤瑞卻很是淡定:“雖然貧困縣的帽子摘了,但是扶貧工作還得繼續干,村里還剩幾戶貧困戶,產業也還需要扶持。”
從懷遠縣委組織部選派來駐村的蔣澤瑞,原本已經過了第一書記的任期,但干扶貧已經干出了感情的他,決定陪鄉親們再多干兩年。去年,記者來到韓廟村駐村調研時,韓廟村其實已經“出列”,不過蔣澤瑞還有更大的規劃,他希望村里能夠形成有效的“造血”機制,調動起村民的積極性。
今年,韓廟村又發生了很大變化,村級活動廣場建起來了、危房改造項目實施了、小龍蝦養殖基地也在當地小有名氣。“扶貧這幾年,感受的*變化就是村民的積極性上來了,不再像以前等靠要,而是主動謀產業、謀發展。”即將卸任的村支書王凱表示。
干部隊伍年輕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黨建引領扶貧是韓廟村脫貧的關鍵,而重要的一步就是干部隊伍建設。在整個懷遠縣,韓廟村是率先推行村干部隊伍年輕化的村之一,上一任村委會中,除了村支書王凱和村主任支運芹是“老干部”,其他基本都是近兩年新提拔或退伍回村的年輕人。而即將換屆的下一任村委會,面孔則更加年輕,隊伍中還加入了大學生村官。
“隊伍年輕化,起初阻力很大,但漸漸的村民都發現年輕干部思想更活躍,辦事也更認真,尤其是對貧困戶更抱有真心。”擅長組織工作的蔣澤瑞來到韓廟村以后,瞄準的重點就是村干部的工作積極性。
在一批“80后”村干部的帶動下,韓廟村不僅改變了過去“老夫議事慢吞吞”的精神面貌,更讓村集體經濟從零發展到了去年底的28萬元。“當然,卸任的村干部也并非‘一退了之’,我們借助他們在村民中間的影響,發揮他們的余熱,與現任村干部一起為貧困戶服務。”蔣澤瑞說。
干部的積極性提高了,扶貧工作的效率自然就上來了。去年,村里規劃的村級文化廣場還是一片泥土地,如今,不僅地面鋪上了美觀的地磚,還建起了休閑涼亭。而變化*的還要屬貧困戶的住房。
去年駐村時,記者曾經跟隨貧困戶何磊一起來到村里危房改造項目的建設現場。在韓廟村,貧困戶不僅可以免費置換房屋,還可以參與到建設中,掙得工錢。今年,何磊他們親手修建的房屋蓋好了,六戶人家都搬進了新房。
村民何學連一家五口人,有三口都患有慢性病,過去住的泥瓦房破敗不堪。今年,他們搬進了*的一間危房改造項目住房,兩層的小樓,不僅面積足足有100平方米,還配有陽臺和衛生間,生活質量大為改善。“今年搬進新家以后,不僅不用發愁夏天漏雨冬天漏風,還能在門口的院子里種種菜,真是得勁。”何學連的老伴鈕秀英告訴記者。
今年,除了已經脫貧村民的保障工作,韓廟村的村干部們還要關心9戶人,他們都是新增的貧困戶。“村里每家情況不一樣,貧困戶也不是固定不變的概念,像新出現的因病、因學等情況,只要符合貧困戶的標準,都會被納入到重點幫扶的行列。”蔣澤瑞表示。
會啥就干啥,村里建了個微縮“產業園”
提到“產業園”,想到的往往是大城市邊上密集的工廠,不過在韓廟村,也有這么一個“產業園”,只不過是個微縮版。
去年,記者剛到韓廟村時,正趕上村里第一座扶貧車間開建。今年記者再來韓廟村時,車間已經大變樣:原先空曠的空地已經堆滿了貨物,車間里五六個貧困戶正在熱火朝天地干著活,而在車間的旁邊,還有一座更新的車間剛建成投產,再加上原先就有的米廠,儼然一片繁忙的“工業區”。
“扶貧車間主要解決有勞動能力但又沒有勞動技能的貧困戶的脫貧致富問題,通過利用資金建立廠房,吸引企業入駐,為貧困戶提供技能培訓和勞動崗位,讓他們不出村就能把錢賺。”蔣澤瑞說。
村里的第一座扶貧車間租給了縣里玻璃托盤廠,生產木制托盤和護角。在這里,記者見到了一個老熟人。原來的貧困戶何學先依靠政策脫了貧,雙腿有殘疾的他,如今每天都會騎電動三輪車給車間拉貨。“以前不方便出門,頂多就是在家養兩只羊種點樹,現在村口建起了車間,我雖然干不了重活,但也能靠雙手再多掙點錢。”見到記者,何學先高興地說。
據了解,這個托盤車間總共占地1400平方米,目前已經吸納了14名村民來此上班,一個月的平均工資大約2500元,除此之外,村里還能獲得8.4萬元的車間租金,進一步帶動集體經濟發展。
不僅是托盤廠這樣的外來戶,已經致富的韓廟村本村人也參與了進來。李月俄早年嫁到韓廟村,一直隨丈夫在外務工,對行李箱加工這個行當頗為熟悉。得知村里建起了第二座扶貧車間,她二話不說便承攬了下來,開設了懷遠縣卓越箱包板材有限公司,自己當起了總經理。
“我這個車間總共投資了200多萬,主要用于購置設備,每年7.2萬元租金交給村里,現在在我這兒干活的村民大約有10個人。”李月俄介紹。在李月俄的行李箱廠,村民賺到的錢則更多,特別是行李箱加工的關鍵環節,一個技術工每月可以拿到七八千元。
“扶貧車間多了以后,村民自己可以選擇,會啥就干啥,未來我們還打算協調更多的項目和資金,讓更多像李月俄這樣的村民能夠加入到帶動大家脫貧致富的行列中來。”蔣澤瑞表示。
專為養小龍蝦修條路,從荒地挖致富門路
在韓廟村,尋找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始終是老大難問題。與當地許多村莊相似,韓廟村的農業以小麥、水稻一年兩季種植為主,畝效益上不去。不僅如此,緊鄰村子的北淝河過去常年泛濫,又“奪”走了不少耕地,人多地少的問題進一步加劇。
“韓廟之所以成為貧困村,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緊鄰北淝河的河溝村民組適宜種植的土地太少導致的,水一淹,一年的收成就全沒了。”蔣澤瑞說。的確,與村委會所在的韓廟村民組相比,河溝組的狀況確實要差許多,去年記者駐村時,河溝組靠近河道的連戶路還仍然泥濘不堪,相當一部分土地都長滿了蘆葦或者撂荒。
然而,韓廟的轉機卻恰恰出現在了基礎最差的河溝組。由于河水的侵占,不少耕地變成了水渠,一些仍然留守在村里的青壯年因地制宜,搞起了小龍蝦養殖。去年,記者曾經采訪過兩戶小龍蝦養殖戶,盡管有著一定的收成,但還只是停留在自發行為,貧困戶并不能直接分享到產業效益。
“其實,村里并不是沒有特色產業基礎,只不過缺少相應的思路和方法。”蔣澤瑞表示。在村“兩委”的引導下,韓廟村決心圍繞小龍蝦養殖大干一場。今年,記者再來到河溝組時,看到了直觀變化:平坦的水泥路不僅修到了老百姓家門口,還意外延伸到了一公里多之外的河道邊,路的盡頭則是在原先的荒地上新修起來的一片池塘。
在懷遠,不少村子仍然存在泥土的連戶路,而韓廟村卻專為養小龍蝦修了一條水泥路。“光是延伸到水塘這一段,就花了30多萬,還是從縣里爭取來的資金,為得就是把小龍蝦養好。”蔣澤瑞說。
路通了,最高興的自然是養殖戶。在養殖園,記者見到了這里的責任人何國平。“我這60多畝小龍蝦一共流轉了10個貧困戶的土地,現在基礎設施進步了,裝小龍蝦的車可以直接開到門口。”何國平高興地對記者說。
據了解,去年韓廟村通過整合村里的小龍蝦養殖技術,鼓勵貧困戶以“土地+金融扶貧資金”入股,成立了東方紅小龍蝦養殖合作社,再由專人負責經營。如此一來,貧困戶不僅能夠拿到每畝300元的流轉費,還可以獲得每畝800元的特色產業補助,再加上分紅,對于沒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增收效果非常明顯。
“蚌埠地區本來就是小龍蝦生產地和消費市場,現在大多數都是人工圈養,而我們村里除了池塘,更有天然水域散養的小龍蝦,再趕上今年夏天恰逢世界杯,小龍蝦可謂供不應求。”韓廟村的養殖能手何國良告訴記者。
去年,記者曾對韓廟村的龍蝦養殖規劃進行了報道,何國平告訴記者,今年不少外地供應商得知消息主動找上門來,銷售養殖所需的飼料等,省了不少心。
“現在,像小龍蝦養殖這樣的大戶帶動模式已經成為了韓廟村特色產業扶貧的主要方式,下一步我們還計劃在村里搞稻蝦共育,已經請了專業的公司來考察,預計很快就會投產。”蔣澤瑞表示。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