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民日報 閱讀數:
隆冬時節,走進青海省海東市化隆縣石大倉鄉支哈堂村,遠遠就能看見,村民們家家戶戶都懸掛著鮮艷的五星紅旗。
一面面五星紅旗迎風飄揚,點亮了支哈堂的村頭巷尾。掛國旗,感黨恩,村民們細說著這兩年村里翻天覆地的變化,感謝黨的好政策。看著高高飄揚的國旗,村民們由衷地說道:“黨的精準扶貧惠民好政策,讓我們腰包鼓了起來,腰桿挺了起來,大家的幸福生活都是靠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謝黨和政府給了我們今天無比幸福的生活。”
近日,記者來到支哈堂村,不少村民說,自從去年村上整體脫貧以來,群眾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過了。村民們富起來后,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把五星紅旗掛在自家門上,感謝黨恩。
支哈堂村是化隆縣石大倉鄉的一個藏漢雜居的村莊,全村96戶383人,常住戶66戶263人,由于地處淺山谷地,耕地少、林地稀,村民歷來過著半耕半牧的生活,群眾生活一直很貧困,是縣里出了名的貧困村。
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支哈堂村民在鄉黨委和駐村工作隊的幫助下,搖身一變成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村,村民們富了,村莊也“紅”了起來。
從石大倉鄉上遠遠望去,石大倉河邊的支哈堂村上紅旗飄揚,鮮艷的五星紅旗在藍天白云的襯托下顯得格外耀眼,成了溝里一道靚麗的風景。
說起村民們在自已家里懸掛五星紅旗,還有一段感人的故事。
53歲了村民華本是村上的貧困戶,家中有7口人,因兒子從小殘疾,家中沒有人能出去打工掙錢,家里的生活非常困難。
看到華本家里人多,房子又舊,村支部書記公保和“第一書記”徐梁決定給華本爭取一個危房改造項目。經過幾個月的努力,華本家拆除了原來的土房子,蓋好了磚木結構的新房子。房子修出來后,他感動地流下了眼淚:“黨的政策這么好,我們全家人絕不能忘記黨的恩情。”
在帶領群眾致富的路上,鄉黨委和駐村工作隊根據“種植無優勢,養殖有條件”的村情,確定了“以家庭為基礎,發展規模化養殖”的產業發展思路,將貧困戶到戶產業項目扶持資金和幫扶資金整合在一起購買了80頭能繁母牛,并分配到貧困戶和生活相對困難的群眾家里,帶動村民發展養殖業。
經過一年多的發展,現已產小牛犢48頭,母牛的產奶量增加到500斤每天。村上養殖的牛多了,村“兩委”決定在村里開辦酥油加工廠,延伸產業鏈。
華本給記者算了一筆賬,現在家中有6頭牛,2頭奶牛一天可以產10公斤牛奶,1公斤8元,交到村里的酥油加工廠,每天有80元的收入,每出售一頭牛犢,有5000元的收入。
有了穩定的收入,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起來,華本對黨和政府充滿了感激。為了感恩,華本特地叫上了支部書記公保,一起將國旗掛到了房頂,仰望國旗,莊嚴地向國旗敬禮,表達對黨的好政策的感謝和感恩。
自從華本家把國旗插上房頂后,村里的黨員旦斗、養殖大戶楊培林、范仲海等人也紛紛把國旗掛在了自家的房頂上。
村黨支部書記公保深情地說道:“自從駐村工作隊來到村上后,村里發生了很大變化,全村主干道和入戶道路都得到了硬化,家家戶戶拉上了自來水,實施了農村電網改造工程,實現了動力電全覆蓋。”
2016年以來,支哈堂村通過高原美麗鄉村建設項目,建成2000平方米的村級文化廣場,安裝路燈45盞,協調配發了2套籃球架、乒乓球桌等健身器材和1臺垃圾清運車。這些以往只能在城里享受到的生活,如今村民都享受到了。
看著村子越變越美,生活越過越紅火,村民的臉上溢滿了笑容。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