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農村信息報 閱讀數:
“去年一年,光2.5公斤裝的禮盒手工面就賣了5萬箱。”浦江縣檀溪鎮潘周家村盤溪手工面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玉仙說,前段時間連日陰雨影響了曬面進度,許多訂單難以及時完成,“我現在愁的不是銷路,而是人工。”
走出山區 打開銷路
潘周家村手工面是金華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天氣晴朗的日子,就能在村里看到千絲萬縷的白色面條從特制的木架上飛瀉而下,曬面的場景蔚為壯觀。隨著和美鄉村建設的不斷推進,來山區旅游的人越來越多,村里的手工面制作銷售日益興盛。“現代人越來越講究吃得安全、吃得健康,我們的手工面肯定有大市場。”陳玉仙在手工面的制作銷售中看到了商機,她開始有意識地收購村民們的手工面,經過統一包裝進行銷售。2008年,她在村里成立了手工面合作社,并注冊了“盤溪”商標。
但要讓一根面真正走出山區走向城市,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我們背著樣品坐車到金華,在土特產店挨家挨戶做推銷。”經過兩年多的堅持,“盤溪”品牌逐漸打響。目前,陳玉仙的盤溪手工面專業合作社占地面積400多平方米,擁有制作、檢驗、包裝等一條龍生產線,以及化驗室、原材料倉庫與成品倉庫等附屬設施。
“良好的品質才能帶來回頭客,我們對于手工面的干濕度、粗細、長短都有相關標準。”陳玉仙說,合作社出品的每一根面,長度均為1.6米,生產標準、質量檢驗、安全管理等一系列規章制度更是保證了產品質量。合作社還根據不同客戶需求,推出了禮盒裝手工面、半公斤裝長壽面和鮮一股面等不同品種和多種口味。其中,鮮一股面是未經晾曬的新鮮面,下面時通過拉伸,一根面夠5個人吃。“一根面象征著長長久久、吉祥如意,味道好、寓意好,銷路逐漸打開了。”陳玉仙說,由于一根面都是手工制作,無法用機器替代,產量有限。目前,合作社手工面的生產采用訂單制,主要供應浦江本地和義烏食品批發市場。
傳承技藝 共同富裕
一根面的兩端牽起了市場和農戶。如今,潘周家村有100多農戶為陳玉仙的合作社提供手工面。為了保證手工面的品質,陳玉仙統一供應面粉,并手把手教村民按照合作社的標準進行制作。合作社的經濟效益還輻射到周邊的大元村、洪山村以及桐廬縣境內的引坑村等山村,最多的時候,有600余戶農戶參與加工。
下大洑村村民吳長勝夫婦已連續10年給陳玉仙的合作社供面,夫妻倆每天使用50公斤面粉,年收入達15萬元。“以前我在縣城做水電工,工作辛苦還照顧不了妻兒。”吳長勝說,如今夫妻倆靠著在家做手工面,蓋起了三間三層樓的新房子,一家四口生活安定,衣食無憂。
陳振良一家過去的收入主要靠他開拖拉機所得。幾年前,陳振良腰椎間盤突出,開不了拖拉機,夫妻倆的生活一度陷入困境。在陳玉仙帶動下,陳振良夫婦在家做起了手工面,有了穩定的經濟收入。如今,兩個已出嫁的女兒也跟著父母一同做起了手工面,其樂融融。“我年紀大了,也沒什么文化,現在能靠做手工面賺錢,很滿足。”陳振良的老伴說。
如今,陳玉仙的頭銜很多,她是省級“農村科技致富女能手”、省“雙學雙比”女能手。“我就是想把這一根面做好,作為非遺傳承人,有責任把這個技藝傳承下去。”本著這樣的想法,陳玉仙自2016年起,免費開設手工面培訓班,至今已有100多人參加了她的免費培訓班。“只要想學,不管是哪里人,男女老少,我都愿意教。”為了更好地促進農村就業創業,陳玉仙在傳授手工面制作技藝上從不吝嗇。她還主動聯系各村婦聯,從最基礎的稱面粉開始,到和面、醒面、揉面、盤面、曬面、收面,每個過程都手把手教。距檀溪鎮160公里外的婺城區塔石鄉后塢村村主任專程趕到潘周家,學習手工面的制作,她說:“我要好好學習,回去后利用這項技能帶動村民一起致富。”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