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火爆農化招商網 閱讀數:
化肥使用量保持負增長,穩步提升耕地質量,加強土肥檢測體系建設,嚴把有機肥質量關……桐城市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實施以來,全市上下聯動、部門協作、真抓實干,有作為有擔當,為持續推動質量興農和綠色發展提供了堅實保障。
“我市著力構建‘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群眾參與、產業發展’的有機肥推廣應用新格局,全力推動綠色生產方式落地生根。 ”桐城市農業農村局局長俞春正表示,通過機制創新、技術創新、模式創新,實現了有機肥增量、化肥減施、品質提升、土壤培肥“四位一體”目標,促進了標準化生產與品牌創建、主體培育與綠色產品供應水平同步提升。
突出創新驅動
桐城市現有茶園面積8.2萬畝,涉及7個鎮(街道),擁有專業合作社62家、家庭農場122家、加工和銷售企業230余家,茶葉常年總產量0.11萬噸、產值約4.8億元,是該市山區的主導產業、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
“為實施好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我市突出創新驅動,探索項目管理、運營、監督等機制,確保項目有序高效實施,促進有機肥替代化肥可持續發展。 ”俞春正說。
創新管理機制。市農業農村局設工作實施小組,負責統籌協調,項目實施單位市種植業管理局設項目辦公室,負責項目日常管理。建立工作小組協商討論、座談會征求意見、專家組論證指導管理機制,一切按程序辦,不拍腦袋,確保各項任務切實可行。
創新監督機制。選定分區責任人蹲點包干抓指導,實施主體留跡存痕出證據、鎮政府和鎮農業站(第三方)核查評估給證明,市農業農村局和市財政局聯合督查驗收,確保各項措施到位、資金使用公正透明,落實合同制、招標采購制、公示制、審計制等“四制”管理,確保補貼資金發放安全。
創新運營機制。加強茶葉測土配方施肥體系建設,補齊測土配方施肥全覆蓋短板,讓茶葉施肥有了方向,化肥減量持續發力;有機肥企業開展 “兩對接”,促進企業積極參與,加速推廣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讓茶葉品質得到提升、產量得到提高、茶農得到實惠。
選準實施主體
6月初,桐城茶季已經結束。茶園正處在修剪和施肥的關鍵期。
桐城市種植業管理局適時在龍眠生態農業種植有限公司的茶葉基地,舉辦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施肥技術現場觀摩會。各有關鎮(街道)農業站站長、2019年新型職業農民茶葉專業培訓班學員等,共計130多人參加了觀摩會。
觀摩會向大家展示了茶園施肥的新技術和新機具,農機操作手對微型旋耕機、背負式施肥器、水肥一體化、無人機,現場逐一進行了操作與演練。
這片基地位于龍眠街道鳳形村一處海拔近400米的山坡上,梯田模式,總面積190畝。 “公司茶園是新開的,到今年才四年時間。我趕上了好機遇,市里實施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把公司選為實施主體,給予了大力支持。 ”龍眠生態農業種植有限公司負責人徐祥英介紹說:“茶園全部施有機肥,并套種綠肥。而購買商品有機肥,自己只掏三分之一的錢,三分之二由政府補貼;市土肥站今年還將支持我們開展水肥一體化試驗示范。 ”
“多施有機肥,并套種綠肥,不僅有效培肥了地力,而且讓茶葉產量、品質得到‘雙提升’。 ”徐祥英欣喜地說,作為幼齡茶園,今年能生產干茶2000多斤,這個產量是比較高的;茶葉均價每斤在300元左右,而且很好賣。
桐城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市種植業管理局局長劉志宏介紹,三年來,全市共遴選實施主體60余家,簽訂協議,明確責任義務,實施面積總計達3.2萬畝,増施有機肥4100噸,減施化肥530噸,形成了“有機肥+配方肥”“有機肥+機械深施”“茶+綠肥”“有機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模式,重點建設了桐城市龍眠生態種植公司、雙創白茶等兩個示范基地,支持了4家有機肥企業的發展,有效促進了全市茶產業的發展,實現了品質和品牌“雙提升”、綠色生產和化肥減量“雙增效”。
創建示范基地
選好實施主體的同時,創建示范基地。桐城市結合基地特點,制定基地建設方案,打造一批 “有硬件可展示、有技術可推廣、有標準可復制”的有機肥替代模式示范基地。
一是黃燕試驗示范基地。 2018年圍繞有機肥替代量、有機肥品種、茶葉配方肥等開展6個以上對比試驗示范,總結編制“茶+綠肥”“有機肥+機械深施”技術模式規范。二是龍眠生態公司示范基地。展示“有機肥+水肥一體化”“茶+雞”“綠肥+”等技術模式,重點突出種養循環、茶旅結合。三是雙創白茶示范基地。突出“有機肥+機械深施”、稻草覆蓋、“水肥一體化+除草布”等技術展示。四是楊頭村有機茶專業合作社示范基地。重點實施“兩替、兩改”,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改造老茶園、改善產地環境,探索 “黨支部+合作社+農戶”服務模式。五是水稻化肥減量示范基地。推進大關100畝基地水稻化肥減量增效試驗示范,集成完善水稻化肥減量增效新模式;利用呂亭2000畝水稻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基地進行大面積展示,進一步驗證減量效果,加大觀摩培訓力度。
市農業農村局還根據全市茶葉生產狀況和產業特點,在龍眠街道、黃甲鎮楊頭村、黃甲鎮水嶺村黃草尖組等地,分三個不同類型采取整體推進方式,建立三個示范區,面積1.6萬畝。安排6人作為示范區責任人,駐點包片建立專人對口服務機制,對實施主體實行全程跟蹤服務。開展了100戶茶葉施肥情況、農戶肥料施用情況調查和投入品情況調查,形成《桐城市茶葉施肥情況現狀調查分析報告》。落實建設茶葉耕地質量固定監測點3個、土壤墑情監測點3個。
【亮點四】農機融合農藝
6月2日,范崗鎮曉棚村。種糧大戶王紅霞的一處連片稻田里,幾臺高速插秧機穿梭其間,播下嫩綠的秧苗,同時灑下顆粒肥料。
“你瞧!顆粒肥料距離秧苗只有3—4公分,施肥深度為5—6公分。 ”王紅霞介紹說,插秧機上安裝了側深施肥機,可實現水稻插秧同步精量施肥。這個側深施肥機每臺要2萬多元,它通過微電腦控制,定量、定點、定時施肥,具有高效利用肥料、減少農業面源污染、增加作物產量等優點。
當天,市種植業管理局在這里召開“水稻秧肥同步一次性施肥技術”現場會,全市各鄉鎮(街道)農業站長和部分種糧大戶,觀摩了這項新技術的應用。
“精準施肥,需要深入推進農機農藝融合,因地制宜推廣化肥機械深施、機械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減少化肥用量,提高水肥利用效率。 ”現場會上,劉志宏強調,農技推廣部門要引導農民用上新技術、新機具、新模式;加強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技術服務,組織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民科學用肥。
去年以來,市種植業管理局突出施肥高效精準、減量替代和循環利用,選擇播種面積大的重點作物,推廣應用有效技術模式,制定了《“桐城小花”有機肥替代化肥模式》等一系列操作性強的技術方案和標準規范,印發技術資料1200余份,舉辦專家講座、技術培訓、現場觀摩等活動5場次。
推進資源利用
“市里實施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項目,對有機肥生產企業的發展也是個重大利好。 ”安徽友源有機肥有限公司負責人錢佳佳高興地說,公司2015年建成投產的,2017年以前年銷售商品有機肥3000多噸,2018年以來,年銷售商品有機肥達到4000多噸;用戶結構也發生了變化,以前主要是瓜果蔬菜種植戶,茶葉種植戶很少,現在茶葉種植戶占到了30%。
桐城市不斷完善有機肥應用體系,大力推廣商品有機肥、茶葉配方肥、有機無機復合肥、綠肥種植、秸稈覆蓋等新肥料新技術,構建適宜于桐城實際的有機肥替代技術體系。對茶園應用的商品有機肥實行補貼,每噸250元,補貼總規模為2000噸。
桐城也是畜牧生產大市,有機肥資源充足。在市畜牧局聯合市環保部門對全市養殖戶實行“一場一策”的基礎上,扶持本土2家有機肥生產企業和2家養殖大戶定向處理20家養殖戶畜禽糞便,制定詳細畜禽糞便處理技術方案,積極謀劃沼液出路;支持2戶茶農就地就近利用畜禽糞便;基地創新水肥一體化建設,破解沼液施用難題。
市農業農村局還鼓勵畜牧養殖企業利用自身優勢,挖掘畜禽糞污處理潛能,加快有機肥、沼渣沼液肥施用裝備研發推廣力度,積極與種植大戶對接,發揮種植業“消納池”作用;支持實施主體種植綠肥,開展秸稈覆蓋,幫助申報政府補貼,探索“沼液進田、秸稈上山”生態循環模式。截至目前,示范區増施有機肥1100噸,規模養殖戶與茶葉種植大戶對接100畝,種植綠肥1000畝。
實現“四個促進”
桐城市黃甲鎮楊頭村位于大別山余脈的龍眠山系,平均海拔800多米,終年云霧繚繞,日夜溫差大,氣候、土壤特別適宜優質茶葉生長。該村有山場1萬多畝,其中茶園4500畝,是安徽名茶“桐城小花”的核心產區。
談起茶產業,該村黨支部書記、楊頭有機茶專業合作社理事長王忠平說:“合作社擁有優質茶葉基地2000多畝,在市土肥站大力支持下,茶園大幅度增施了有機肥,茶葉質量明顯變好,發芽壯、色澤好、香氣濃,采摘期也延長了一周。今年平均畝產干茶24斤,均價每斤在320元附近。今年春季,合作社共計生產干茶8000多斤,已售出7000多斤。 ”
“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的實施,顯現了多重效應,促進了化肥減量增效、促進了有機肥資源利用、促進了產品品質提升、促進了土壤質量提升。結果是,茶農得到實惠,環境得到改善。 ”俞春正說。示范區茶葉化肥施用量從2016年的17.32公斤/畝 (折純)下降到2018年的13.6公斤/畝 (折純),減幅21.48%;示范區茶葉有機肥施用量從2016年的87.5公斤/畝 (實物量)提高到2018年的106.25公斤/畝,增幅21.43%。
“我市已連續三年農田化肥使用量實現了負增長。 ”俞春正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圍繞全面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安慶)經濟帶總體布局,以茶葉、水稻、油菜等為重點作物,推動有機肥替代化肥在更大范圍實施;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建設,加強茶園肥料運輸、施用設備研發,更好地茶農服務。
安慶市種植業局土壤肥料站負責人黃海表示,桐城市實施茶葉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工作扎實,成效顯著,將對全市茶產業走上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起到很好的示范帶動作用。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