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科技日報 閱讀數:
“中國有約4.5億畝水稻,單產約460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7倍。”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萬建民在日前舉行的“科學麻辣燙”科普沙龍活動中指出。該活動旨在探究中國人從“吃得飽”到“吃得好”巨大轉變背后的科技力量。
據萬建民介紹,新中國成立70年來,農業科技對我國糧食安全的貢獻率接近60%。這么好的成績,很大程度上歸功于我國水稻科學領域的兩次重大進步。
萬建民介紹,第一次是上世紀50年代,中國科學家利用矮稈基因將水稻株高從1.69米左右降到80至100厘米,使水稻更加抗倒伏從而提升產量;第二次是以袁隆平院士為代表的中國科學家對水稻進行雜交育種,利用另一種基因使水稻產量進一步大幅提升。
未來,我國水稻科技的發展方向是將傳統育種技術與基因組學、基因編輯、合成生物學、轉基因等生物科技相結合。萬建民表示,未來中國科學家將挖掘出新的水稻基因繼續改良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育種技術的進步,離不開種質資源的支撐,也離不開農業科技的“全球化”。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農業科技國際合作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有到不斷壯大繁榮的過程。” 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說。
梅旭榮介紹,目前中國跟全球140多個國家、國際組織在農業科技領域建立了合作關系,中國引進國外先進農業科學技術大概2000多項。最近幾年中國的農業科學技術逐步走出國門,進入很多發展中國家,助力當地發展生產。
此外,中國農業科技界參與國際科技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國際上實施的一些重大農業科技計劃都離不開中國科學家的參與。
梅旭榮認為,面對全球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國農業科技未來的任務依然相當艱巨。從整個國家來看,中國的農業科技發展有三個關鍵詞。
第一個關鍵詞是“一席之地”,即中國要在一些戰略必爭的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占有一席之地,搶占農業科技競爭制高點;第二個關鍵詞是“自主可控”,中國現在的很多核心關鍵技術領域依然受制于人,農業領域也存在這樣的問題,因此需要下功夫改變這一局面;第三個關鍵詞是“支撐引領”,即從支撐農業農村發展到引領農業農村發展,我國農業應用科學領域要進行全方位的創新,用創新引領農業科學進步。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