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全球花木網 閱讀數:
杜鵑易發生褐斑病,可引起提早落葉,進而降低其觀賞價值。
一、發病癥狀
主要危害葉片,植物下部老葉最先發病,發病初期葉面產生紅褐色病斑直徑2~5毫米,發病后期病斑中央變成灰褐色及灰白色,邊緣深褐色。病斑表面出現黑色或灰褐色的小點粒及霉絲。病原:為半知菌亞門殼針孢屬杜鵑尾孢菌。病菌以菌絲在病葉和病枝上越冬,翌春氣溫上升時,分出孢子借風雨傳播。
二、發病特點
露地栽培的杜鵑一般從4~5月份開始發病,至12月份病害才停止蔓延;溫室杜鵑全年均可能發病。高溫、潮濕、多雨的環境易導致病害的發生和流行。一般雨季越早,多雨、多霧、露水重時,都有可能導致病害發生。
三、防治方法
1.選擇抗病性強的品種栽培。如南極、五珠寶等。
2.加強栽培管理:冬季和早春徹底清除植株上的病葉及地面落葉枯枝(生長期內亦可進行),并結合修剪去掉病枝。栽培時株(盆)行距不宜過密。每日澆水時間不宜太晚,應采取根部澆灌。要注意通風透光,控制濕度。適當增施硫酸亞鐵,多施用充分腐熟的豆餅、蹄甲、魚腥等有機肥,合理搭配氮、磷鉀肥的比例。
3.化學防治:在植物展葉時,半個月噴灑波爾多液一次,連續噴3~4次。杜鵑開花前后用70%甲托10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或32%的克菌1000倍液噴灑預防,每周1次,連續2~3次。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