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溈山白毛尖歷史悠久,傳說,遠在唐朝就已稱著。清同治年間《寧鄉縣志》說:“溈山六度奄,羅仙峰等處皆產茶,唯溈山稱為上品。”又1941年《縣志》載:“溈山茶雨采制,香嫩清醇,不讓武夷、龍井。商品銷甘肅、新疆等省,久獲厚利,密印圭院內數株味尤佳。”傳說,原密印寺院內有一個老禪師,善作茶,并能識溈山地土、山向,何處產茶*。
溈山白毛尖產于湖南省寧鄉縣西部的大溈山。衡山、安化兩縣的昆侖大山脈蜿蜒從西部的桂巖山插入縣境,大溈山系桂巖山北支,最高海拔千余公尺,山上有一天然盆地,地勢高峻,群峰環抱,縱橫達10余公里,盛產茶葉。溈山主峰毗盧峰直插云霄,峰上有六大勝景,峰下有唐朝興建的密印寺。林木繁茂,郁郁蔥蔥,峰奇山峻,風光秀麗。尤其令人贊嘆不絕的要算盧花泉瀑布,一瀉千丈,恰似銀灑河落九天,加之境內溪河密布,常年云煙飄渺,罕見天日。故有“千山萬山朝溈山,人到溈山不見山”之說。
溈山降水量1800-1900毫米,年平均溫度15℃左右,相對濕度80%以上,全年日照為2400多小時。高山茶園土壤為黑色沙質壤土,土層深厚,腐殖質豐富。茶園飲受霧露滋潤,不受寒風和烈日侵襲,茶樹根深葉茂,梗壯芽肥,茸毛多,持嫩性強。
溈山白毛尖清明后7-8天開采,芽葉標準為一芽一、二葉初展。采摘時嚴格要求做到不采紫芽、蟲傷葉、魚葉和蒂把。當天采當天制,以保持芽葉的新鮮度。
溈山白毛尖制造殺青、悶黃、輕揉、烘焙、揀剔、熏煙六道工序。煙氣一般茶葉所忌,更不必說是名優茶。而悅鼻的煙香,卻是溈山白毛尖品質的特點。
殺青:用大型平鍋殺青,鍋溫150℃左右,每鍋投葉2.0-2.5公斤。下鍋后,迅速翻炒,待葉變成暗綠,即可出鍋。
悶黃:殺青葉趁熱進行堆悶,堆積厚度10-15厘米,上蓋棉布,保溫保濕,歷時6-8小時,中間翻堆一次,直到全部茶葉均勻變黃為止。悶黃后的茶葉先散堆,然后再輕揉。
揉捻:揉捻時速度宜慢、時間宜短,以保持芽葉勻整,揉至葉緣微卷即可。
烘焙:烘焙是在特制的烘灶上進行,茶坯分次一層層地加在烘折子上,用松柴或楓木文火烘焙,火溫控制在70-80℃,每烘可加2-3層,約7厘米左右。待第一層烘至七成干時,再加第二層,第二層七成干時加第三層,直到烘干為止。中間不需翻烘,以保持茶條直而不曲。如果氣溫低,悶黃不足,可在烘至七成干時提前下烘,再堆悶2小時,以促黃變。下烘后再剔除單片、梗子、雜物,使品質勻齊劃一。
熏煙:熏煙是一道關鍵工序。先在干茶上噴灑清水或茶汁水,茶比比例為10:1,待茶葉回潮后才上焙熏煙,發煙燃料宜用新鮮芳香的楓果球和黃藤,暗火慢焙,以提高煙氣濃度,以便茶葉能充分吸咐煙氣中的芳香物質。熏煙時間約16-20小時,烘至足干即為成茶。
溈山白毛的品質特點是,外形葉緣微卷成塊狀,色澤黃亮油潤,白毫顯露,湯色橙黃明亮,松煙香芬芳濃厚,滋味醇甜爽口,葉底黃亮嫩勻。溈山白毛尖頗受邊疆人民喜愛,被視為禮茶之珍品。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