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灌溉排水發展中心 閱讀數:
1、水稻一生概述
水稻從種子發芽到谷粒成熟全生育期中,經過生根、長葉、分蘗、穗分化、孕穗、開花、灌漿到成熟,每一個生育期對外界條件即溫度、水分、空氣、光照、養分等都有不同的要求。只有掌握它的生長規律,不斷提高水稻的栽培技術,才能達到高產,穩產的目的。
水稻的一生,大體分為兩個階段,從種子萌發到幼穗分化前,為營養生長階段,主要是建成營養生長器官,為生殖生長提供充足的物質條件。從幼穗開始分化到稻谷形成,為生殖生長階段,此期主要是長穗、開花、灌漿、結實。構成產量器官,同時,根據水稻外部生態顯著變化的情況,又將其劃分為若干個生育時期,這些時期通常包括:秧苗期,移植返青期,分蘗期、孕穗拔節期,抽穗開花期,灌漿期,黃熟期等。這兩個階段和這些生育期是互相交叉,緊密聯系,相互制約的。
2、水稻優化控灌技術
水稻是喜水作物,從播種到收獲需要大量的水分,但是水稻的各個生育階段對水的需要是不同的,因此掌握水稻各生育期需水規律,實行科學用水,是奪取水稻高產、穩產的重要措施之一。
2.1水稻節水技術概述、
水稻和水的關系是十分密切的,人們把水稻稱為水生作物,這說明它離不開水,水稻需要在一定水份條件下生長,這是它的生理需要,但是,水稻又和它所需要的生態環境分不開。人們稱水稻是水生作物,但水稻的一生并不是每個生育階段田面都是保持水層。有時田面需要淺水,有時不需要水層,實踐上看,水稻是一總半水生作物,這就為水稻節水新技術奠定了理論基礎。
舊的整地和灌水方法,以水整地為主,深水灌,大水漫灌,造成土壤板結,通氣性不良,不利于根系發育,因此普遍低產。高產水稻必須改革稻田的整地灌水技術,提高水稻根系活力,使水稻有個良好的生活條件,水稻的高產經驗是:“要以根定水”“以氣養根”“以根保葉”“以葉增產”;二是“水肥氣熱”這四個條件與土壤肥力相互配合,以水調肥,以水調氣,以水調溫,干干濕濕,壯根保葉,提高產量。
在稻田水肥、氣熱四大因素中,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水調氣,以水調溫,以水調肥,就可以有效地對水稻生育進行促挖,這是水稻節水高產灌溉技術研究的基本原理。節水灌溉具有許多優點。
2.1.1更新土壤生態環境,提高氧化還原電位,能排除有害物質,防止爛根,有利于根系發育。
2、能抑制氮素過量吸收,有抑制無效分蘗效果,并能提高稻株體內的碳氮化,促使結實良好,防止蟲害與水稻穗莖瘟病的發生。
3、使土壤呈氧化狀態,可增加鉀氮化,使水稻的莖桿組織堅硬而不倒伏。
4、可以增加土壤中速效性養分釋放,促進有機質分解,為水稻下階段生長提供良好條件。
5、使稻株既獲得必要水分,又不使其感到氧氣不足,水、肥、氣、熱等因素得到合理調整。在前期能增大土壤晝夜溫差,促使分蘗早生快發,提高成穗率。在中期能夠限制氮素的過量吸收,能控制無效分蘗的發生,推遲封垅,控制葉片的角度和基部節間伸長,提高稻株碳氮化,促進生育轉換,提高抗倒伏能力。在后期能防止根葉早衰,有利于光合作用和干物質的積累,使水稻籽粒飽滿,活桿成熟,增加千粒重。
6、水稻群體,協調生長,能形成高產株型(高產株型就是上邊的三個葉片短,下面的三個節間短,)充分發揮水稻高產優勢。
7、田間滲漏及棵間蒸發等水稻生態耗水的合理調節,減少了稻田養分流失。水稻抗病蟲害能力增強,使水稻高產在高產。
2.2水稻的需水規律
水是肥的“總開關”,也是土壤中空氣,溫度的“調節器”,因而水對水稻的生長直接起著促進和控制作用,,搞好水的管理,對奪取水稻高產關系重大。水稻需水量,稻田水分消耗主要有三種途徑,即“棵間蒸發,葉面蒸騰,田間滲漏。
2.2.1棵間蒸發:就是植株之間所消耗的水量(稱為生態需水)。
2、葉面蒸騰:就是作物將從土壤中吸入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蒸發到大氣中的現象(也稱為生理需水)。
3、地下滲漏:就是當水稻根系活動層中土壤水分超過飽和水量時,滲入到根系活動層以下的重力水。
根據多年觀測試驗所得數椐,水稻日需水強度是;分蘗7.0毫米,孕拔期8.6毫米。水稻整個生育期需水高峰有兩次,第一次出現在分蘗期(峰值主要由棵間蒸發形成的)。第二次峰值在孕拔期(峰值主要是葉面蒸騰形成的)。棵間蒸發的峰值是由于水稻前期 植株少,葉面積小,陽光能夠充分照射在水面上,所以棵間蒸發量就高。相返隨著植株的增多和葉面積的增大,葉面蒸騰逐漸上升,到孕拔期日平均需水量達到最高峰8.6毫米,以后逐漸呈下降趨勢,這就是水稻的整個需水規律。
2.3控灌水稻秧田及本田管理技術
2.3.1育苗技術
農諺說的好:“秧好一半稻”。水稻育苗好壞對水稻全年生長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寒地旱育稀植水稻應用“控制灌溉”技術對育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育健壯秧苗,“控灌”技術的優勢更能有效發揮。目前,寒地水稻先進的育苗技術是大棚“旱育秧”(即旱整地、旱作床、旱播種,人工澆水補水)。“旱育秧 ”主要技術環節有以下幾點。
2.3.1.1育秧地的選擇
選好育苗地塊,是“控灌水稻”育壯苗的重要環節。要選擇地勢高而平坦背風向陽,靠近水源,土質肥沃,透水通氣良好,保水保肥,底墑充足、灌排方便的旱田地塊。要在秋天去掉根茬、殘株后,用工或機械耕翻10厘米,整平耙碎。每15畝本田面積需純綠色秧田面積100-125平方米。
2、品種的確定和種子處理
確定水稻品種。要選擇適合本地的中早熟品種。要選擇在當地已種植3-5年的抗稻瘟病和結實率高的品種。
第一積溫區:比如,松粳8號(牡98-594)、松粳9號(松98-122)、牡丹江26號(牡98-594)、牡丹江27號(牡99-881)、牡丹江29號(牡98-1130)、龍稻田4號(哈99-85)龍稻5號(哈99-744)龍稻6號(哈99-245)龍稻7號(哈02-220)莎莎尼等。
第二積溫區:比如,龍粳17號(龍育99-390)、龍粳18號(龍交01B-1330)、龍粳19號(龍選99-196)。綏粳7號(綏98-199)、綏粳8號(綏02-6222)、綏02-6159、綏02-6007、綏02-7015號,龍盾104(龍盾97-1)、墾稻10號(墾92-509)、墾稻11號(墾00-1113)、墾稻12號(墾99-34)。
第三積溫區:比如,龍粳13(龍花96-1513)、龍粳14號(龍D99-904)、龍粳15(龍品02-1)、龍粳16號(龍D99-709)、墾稻11(墾00-1113)、綏粳3號(綏92-188)、龍粳20號(龍育1126號)。
晾曬種子:選擇晴好天氣,在干燥場地上,將種子薄層攤開,翻曬2-3天,增強種皮的透性,降低種子內抑制發芽物質的濃度,激發種丕的活性,打破種子休眠期,使種子干燥一致,吸水均勻,發芽整齊,提高發芽率。
泥水選種:目前一般使用泥水選種,去掉漂浮秕谷。
浸種消毒:將種子消毒的藥劑(目前有施保克、史百克)倒入容器中,按要求加清水溶解均勻,再將選出的稻種放入浸泡,浸泡時間長短,主要和水的溫度有關,水15℃,需浸泡7—5天,如水溫低于15℃時需浸泡8-10天。
催芽:催芽播種,有利于出苗快,出苗整齊,秧苗健壯,目前催芽的普遍方法有兩種。火坑催芽和大棚催芽勻可。
3、苗床制作和播種
配制床上(營養土)。將旱田豆地土70%和腐質草碳土30%混拌均勻,摻入壯秧劑,混拌均勻即可(營養劑一定要按說明書的用量使用,不需增任何肥料)。
平整床面鋪墊育秧片。用木板將床面推平整細后將育秧片鋪好,再往育秧片上覆蓋2厘米厚營養上,并一次性澆透底水即可。
播種:適宜播種期為4月10日至4月20日。地面溫度達11.5以上開始播種。發芽率在90%以上的稻種。每平方米均勻播芽籽0.5斤-0.6斤。將稻籽壓入土中,覆土0.7厘米,最厚不得超過1.0厘米,播種后用苗床鋤草劑,進行封閉滅草。
4、秧田期管理
出苗期:從播種到出苗為封閉期。此期要保溫、保濕。這個時期棚內溫度不得低于10℃-12℃,適宜溫度是25℃-30℃,最高溫度不得超過35℃。如果氣溫正常,7-9天一葉就能露尖,此期控制苗床水分不要過高,促發種子根生長。
此期如果發現床面有點片落干現象,就要及時用腳踩實即可。
一葉一心至二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一葉伸展期,鞘葉節根伸長,此期管理重點是,地上控制1葉鞘高在3厘米以內,地下促發鞘葉節根伸長。適宜溫度是20℃-25℃,盡量少澆水,干處適當補水,此期應見綠就通風。一葉一心期應澆一次預立枯病的農藥。
二葉一心至三葉一心期;此期需5-7天,是二葉伸展期。地上要控制1葉至2葉的葉耳間距1厘米,地下促發不完全葉節根生長。適宜溫度是20℃-24℃,早晨或晚間要觀察秧苗葉尖處是否有露珠,如無露珠,新展開葉打卷,田面發干,要及時補水,此期要注意通風,加大通風口,晝揭夜蓋。
三葉一心至四葉一心期;此期需7-9天,是三葉伸展期。地上控制2至3葉耳間距1厘米,控制3葉長8厘左右。適溫度是20℃左右,如果發現秧苗發黃脫肥,可在3葉期,每平方米用硫酸銨25克,兌水2.5公斤葉噴,噴后用清水洗苗。此期要加大通風量,減少棚內外溫差。此期還要防治生理性立枯病和青枯病,如發現點,片發病時應立即灌跑馬水沖洗。
移栽前的準備工作:揭膜后,應及時用人工拔除苗床大草,追好送嫁肥,打藥預防潛葉蠅,達到帶肥,帶藥下地的目的。
2.3.2控制灌溉本田及田間管理技術。
整地、施肥、泡田
整地要以秋翻為主,耕層深度應在20-25厘米為宜,秋翻地有利于曬伐熟化土壤,滅蟲滅草。
施肥:基肥泡田前施用尿素80-100斤+磷酸二胺100斤+氯化鉀150斤/公頃(基肥一定要在放水前施入)。
泡田:5月初開始泡田,灌水時應由高到低,由遠至近。泡3-5天后進行水整地。水整地的標準是上糊下松,泥爛適中,有水有氣,溝清水暢,埂直如線,地平如鏡。地平如鏡是指同一田塊高低差不超過3厘米,沒有偏臉池:上糊下松指水田表面泥水融合軟活,下部土團較大,喧松,通氣性好,這樣有利于插秧 ,插后返青快有利于根系的發育。溝清水暢,埂直如線是指引水渠系修整清障,排水溝加深加固。保證灌排通暢,保持條田筆直,夯實加固,防止跑漏。然后用農藥做土壤封閉處理,目前大多數使用農藥丁草胺或農思它,用量0.5-1.0公斤/公頃(丁草胺使用時最好是耙完地補水后使用,農思它在耙地混水時施入)。保水5-7天,等水層自然落至花達水時插秧。
水稻本田移栽后,要經過移植返青、分蘗、孕拔、抽開、灌漿黃熟六個生育期。每個生育期中,應用控制灌溉技術都有明確的要求和標準。
2.3.2.1移植返青期
插秧一般都在5月13日-5月20日之間栽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蘗葉類露出葉鞘。
水稻移栽時田面保持花達水,移栽后不建 立明水層,改變了傳統的寸水返青不露泥的淹灌方式。秧苗素質好的水稻返青時間大約在移栽后6-8天左右,秧苗素質不好的大約需要10-12天。(水稻有三黃期,第一期就是秧田的后期,第二期是分蘗末期、第三期是收割前)。這就是說在插前必須使秧苗充分落黃、積累大量的干物質,提高秧苗的含糖量,就是通好風和煉好苗這樣才能使插到地是的秧苗提高對低溫冷害的敵抗能力和抗旱能力。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土壤含水量的36.4%-46.8%。占土壤飽合含水量的70%-75%,以田間裂縫(6-8毫米),地不干皮為標準,如秧苗移栽后馬上建立水層,水稻發根漫,遇到大風天氣造成飄苗現象。移植返青后建立水層的,表面現象看秧苗比不建立水層的葉片綠,不建立水層的,表面看地皮發黑不顯眼,但實際上不建立水層,除能減少病蟲害的發生外(如潛葉蠅),還能使地表土直接愛到太陽的輻射,有利于提高地溫,使水稻發根快,白根多,扎根深,有利于提前返青分蘗,給水稻分蘗,用藥,封閉滅草打下堅實的基礎。
移植返期的田間管理。插秧規格:旱育稀植一般在稀播種培育壯秧的基礎上,本田插秧密度由過去的8寸×3寸×3株每平方米37。5穴=112.5株=每畝11.25萬株的密植,減少到9寸×4寸×3株=每平方米25.0穴=75.0株=每畝75萬株稀植或超稀植的9寸×7寸×2株,每平方米14.2穴=28.4株=每畝28.4萬株或9寸×8寸×2株,每平方米12.5穴=25.0株=每畝25.0萬株。稀植、稀插有利于充分發揮分蘗成穗的作用,反而容易獲得高產(栽培形成要因土壤條件,氣候條件,品種和生產水平等不同,以因地制宜為好,就是說肥田少插、瘦田時當密植)。
(2)插秧期問要在田埂大邊上噴一次防治地老虎的農藥,以防埂邊秧苗受害(通常使用氯氰菊酯)。
2.3.2.2分蘗期
分蘗初期:從10%的稻株開始分蘗至50%稻株有分蘗的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蘗初期應延續至5月23日-6月11日左右。
分蘗中期:從50%稻株有分蘗至田間總莖粒達到設計穗數80%的分蘗時期。如果插秧時間在5月15日,分蘗中期應從6月12日左右至6月26日左右。
分蘗末期:田間總莖數達到設計穗數的100%的分蘗時期。大約為6月27日-7月6日左右,大約經歷8-10天。
分蘗期水分管理:分蘗初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的85-90%。控制上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分蘗中期的0-20厘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的80%,控制上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分蘗末期的0-2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 水量的70%-75%。控制上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
但是根據實踐經驗,分蘗初期和分蘗中期有滅草與施肥要求,此期結合揚肥施藥進行封閉滅草,需建立30-50毫米水層,分蘗期如天氣干旱,一般要灌4次水,如雨水調和可灌3次水,具體為:
第一次灌水大約在5月23日左右,灌水20毫米,結合灌水施第一次分蘗肥,每公頃施硫酸銨100斤+尿素50斤。
第二次蘗肥補水大約在5月27日—5月29日之間,補水30-50毫米。結合揚肥施藥滅草;施尿素100-150斤+阿羅津3——4并+稻無草15代/公頃,分蘗肥和藥劑滅草同時進行。
第三次補水大約在6月2日—6月4日在灌30-50毫米等其自然落后,看崗處和漏水池子是否有稗草,如果稗草就用快殺稗(二氯喹啉酸)進行莖葉噴霧處理,這樣能使滅草效果接近100%,乘余的田間大草用人工拔除。
分蘗末期重控時間應根據稻苗生長狀況和土質、肥料、氣候條件等因素,確定控制灌水的適宜時間和程度,其具體做法是:一看苗量,當達到畝穗數的要求后(達到總苗數的80%時)進行早控(大約在6月20日左右。)二看苗勢,稻苗長勢過旺,封垅過早,應重控。三看葉色。葉色濃綠應早控。四看天氣,陰雨連綿應搶晴天露田。五看肥力,土質肥沃及地下水位高的田塊要早控。6月25日-7月5日左右結合控田后灌水施氯化鉀150斤/公頃。
分蘗期田間管理:分蘗前期田間管理重點防治草荒和潛葉蠅,負泥蟲等促使分蘗早生快發。分蘗后期重點控制無效分蘗和預防稻瘟病,促使水稻健康發展。給水稻孕穗打下堅實基礎為水稻結實創造良好的環境。
拔節孕穗期一般在7月7日—7月26日,大約經歷20天。孕穗拔節前期,從10%稻株拔節到80%的稻株拔節為止。孕穗拔節后期,從80%的稻株拔節一10%的稻株抽出劍葉為止(水稻拔節的標準是莖桿基部第一個伸長節間長度達到1厘米,由扁變圓)。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一般不需建立水層,孕穗拔節前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孕拔后期的0-3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的95%,控制上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此期如有雨可蓄雨水,但時間不要過長)。
孕拔期是水稻生育過程中的需水臨界期,這個時期水稻植株生長量迅速增大,根的生長量也是水稻一生中最多的時期,稻株葉片相繼長出,群體葉面指數將達到最高峰值,水稻生長也將轉移到穗部,所以,水稻對氣候條件與水肥反應比較敏感,稻田不可缺水受旱,否則易造成穎花分化少而退化多,穗小,產量低,因此要適時灌水,使土壤含水量達到飽和狀態。此期還要看天氣狀況,如果降雨,可蓄雨水,減少灌溉定額,以達到省工,節能的目的。根幾年來的實踐證明,一般年傷此期基本不用灌水,因為此期正值雨季,再加上植株繁盛,陽光照射不到地面,土壤含水量始終能達到飽和狀態。
孕拔期的田間管理,分蘗末期控完田(大約在6月25日—7月7日左右)灌一次水,施肥氯化鉀100斤—150斤/公頃左右。以后看水稻長相和天氣狀況,如果氣溫高和天氣晴好,水稻托肥,可在7月14日左右結合灌水施尿70-90斤/公頃左右,之后要注意小雨不排,大雨排干,調氣促根保葉,其間要割除池埂大草,預防稻瘟病的發生。
2.3.2.4抽穗開花期
抽穗開花期一般在7月30日—8月10日之間,大約經歷15天左右,抽開期:始穗期(全區1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抽穗期(全區50%的稻穗頂端露出葉鞘的日期)。齊穗期:(全區80%的稻穗頂端已露出葉鞘的日期)。水稻抽穗開花期光合作用強,新陳代謝旺盛,是水稻一生中需水較多的時期。此期缺水受旱會降低水稻的光合作用能力,影響有機物合成和枝梗穎花的發育,增加穎花的退化和不孕。因此,要合理調控土中水氧關系,盡力保護根系,延長根系生命,養根保葉,迅速積累有機物,提高水稻結實率。
控制灌溉時,此期田面也不建立水層。0-40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的90%,控制上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如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
抽穗開花期田間管理,割除田埂大草,預防穗莖瘟病。
2.3.2.5乳熟期
從10%的稻穗中部籽粒灌漿到稻穗籽粒發黃為止。一般在8月11日—8月28日之間,大約經歷18天左右(與氣溫高低和天氣陰晴有直接關系)。
此期灌溉管理不容忽視,否則易造成產量下降0-4厘米根層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的75%,控制上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如果遇到降雨天氣,可蓄雨水,但不超過5天。
根據有關資料查明,水稻的上部葉片(即劍葉、倒2葉、倒3葉)所形成的碳水化合物總量的60-80%,積累的干物質重占水稻一生中干物質重量的70%左右。上部頂葉(指倒3葉)制造的有機物質基本上輸送給稻穗,不再向下輸送。下部葉片所造成的養分向根部和下部節間輸送。因此要養稻根、保三葉、長大穗、攻大粒。有利于水稻通氣、養根、保葉、促灌漿,提高粒重和產量。
2.3.2.6黃熟期
黃熟期一般在8月29日—9月18日之間,大約經歷21天左右。80%植株的谷粒變黃時稱黃熟期。
黃熟期水分管理,此期稻田土壤水分控制下限標準為飽和含水量的60%。如果水稻生長后期干旱少雨,應在割地前10-15天灌一次飽和水(此期因始終沒建立水層,灌這次水不會影響收割),如果此期放水過早,土壤嚴重缺水,會造成水稻早衰,影響水稻產量和米質,缺水嚴重地塊可減少20-30%。如秋天雨水多可不灌這茬水。
黃熟期田間管理,水稻成熟后要適時收割,作為種子用的可在霜前收割。收割*時期是稻穗上部的枝梗應該有三分之二黃化變干,穗基部變黃色,全穗外觀失去綠色,莖葉顏色變黃。在水肥過多的情況下,雖然部分莖葉還有綠色,但谷粒已經變黃,也應及時進行收割。
3、“控制灌溉”在水分上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70%-75%時,最有利于水稻根系生長發育。
2、控制灌溉表明早熟品種產量較高,晚熟品種相對較低,熟期越晚的品種,水分虧缺時生育期延遲越多,經研究證明在水分脅迫時間長的情況下,水稻生育期的延長是在齊穗期前,“也就是營養”生長期與生殖生長并進期。
3、在分蘗盛期與生殖細胞形成期,長期處于較低的土壤水勢,則明顯結實率降低。
4、結實期間;對低土壤水勢反應最敏感的時期為籽粒灌漿初期。
4、水稻調查項目及標準
4.1 田間調查項目及標準
4.1.1播種期:播種當天的日期。
2、苗期:全區50%植株第一完全葉展開成喇叭狀的時期至移栽的時期。
3、返青期:插秧到全區有10%植株的新生分蘗葉尖露出葉鞘之前。
4、分蘗前期:分蘗始期到有8%植株的新生分蘗露出葉鞘。
5、分蘗后期:有80%的植株出現新生分蘗到有10%的植株開始拔節(即拔節始期,其植株基部莖節間伸長的程度:1cm以上。)
6、拔節孕穗期:拔節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抽出劍葉前。
7、抽穗開花期:抽穗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乳熟前。
8、乳熟期:乳期始期到有10%植株的稻穗中部籽粒進入黃熟前
9、黃熟期:黃熟始期到有80%植株的谷粒變黃。
10、本田全生育期:從栽秧到成熟收割的時期。
11、全生育期:從出苗到全區80%的稻穗基部2/3的籽粒達到玻璃質狀,用指甲不易壓碎的程度日期。
4.2生育動態調查內容與方法
4.2.1基本苗數:水稻返青后成活的稻苗數(有分蘗的應包括分蘗數)。
2、分蘗:通過定點觀測每穴苗數,考察分蘗增減動態和最高分蘗數,開始分蘗時每隔5天觀測一次,臨近分蘗高峰期至抽穗期每隔2-3天觀測一次。
3、株高:抽穗前為土面至每穴最高葉尖的高度,抽穗后為土面至最高穗頂(不連芒)的高度。
4、葉齡指數:某生育期的出葉數占主莖總葉片數百分比。
5、葉面積指數:農田中葉面總面積與農田面積之比。
6、干物重:應分別測定地上植株,根系及總干物重。
7、根系性狀:包括發根數目(莖基部分蘗處發根的數目)、根的分布以及根量(單穴根的體積、鮮重與干重)。
8、長相:在各主要生育階段內,用田間定穴照相測定。
9、倒伏性:目測記載倒伏日期、原因、程度、面積。
10、倒伏程度:分五級。
0級:植株不倒。
1級:植株傾斜度不超過150。
2級:植株傾斜度在150—450之間。
3級:植株傾斜度在450—850之間
4級:植株傾斜度超過850以上
倒伏面積:目測,以平方米表示
11、稻瘟病:
葉瘟:齊穗期調查,分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植株葉片有針頭大小褐斑點。
3級:植株葉片病斑直徑為1—2毫米,病斑灰色,邊緣褐色。
5級:植株葉片有典型病斑,為害面積為葉面積的26—50%。
9級:植株全葉植死。
穗莖瘟(包括節瘟)于黃熟初期調查,分為六級。
0級:無病株。
1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于1%
3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于1—5%
5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于6—25%
7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于26—50%
9級:全區植株發病率低于50—100%
12、蟲害:潛葉蠅、水稻二化螟證明發生日期、危害程度。
4.3 室內考種
4.3.1 穗長:穗節至穗尖(不連芒)的長度。
2、有效穗數:每穗結實粒數在5粒以上,、的稻穗數(被病、蟲危害造成的白穗亦作有效穗計算)。
3、每穗粒數:包括實粒,空癟粒(谷粒完全未灌漿的為空粒,灌漿充實程度不到2/3的為癟粒),和以脫落的粒數。
4、千粒重:兩次隨機所取曬干揚凈谷粒各1000粒的平均重量,換算成標準含水量(13%—14%)的千粒重,兩次重量之差不得大于3%。
5、產量:
(1)、理論產量是指按單位面積有效穗數,每穗實粒數和千粒重計算出的產量。
(2)、實際產量是指單打單收曬干揚凈的稻谷產量。
6、谷草比例:稻谷和稻草干重之比。
2007年3月31日
氮、磷、鉀調配施用技術
基肥:尿素:80—100斤/公頃
磷酸二銨:100—150斤/公頃
鉀肥:150斤/公頃
追肥:硫銨100斤+尿素50斤/公頃(插后7—9天)
尿素100斤/公頃(插后12天左右)
鉀 150斤/公頃(6月25日—7月1日)
尿素 60—80斤/公頃(7月13日—7月16日倒二葉露尖)
氮 磷 鉀
下限基肥:119斤+100斤+150斤=總量369斤/公頃
追肥:250斤+ — +150斤=總量400斤/公頃
上限基肥:158.5斤+150斤+150斤=總量458.5斤/公頃
追肥:270斤+ 50斤+150斤=總量420斤/公頃
上限總量:878.5斤/公頃
下限總量:679.0斤/公頃
上限累計: 氮、 磷、 鉀
428.5斤 150.0斤 300斤=935.49元
下限累計:369.0斤 100.0斤 300斤=811.86元
磷酸二胺 每斤=1.35元
尿素 每斤=0.94元
鉀 每斤=1.10元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