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很聯網 閱讀數:
茶葉癭蚊防治方法文章摘要:多次采茶可不斷采除幼蟲,抑制蟲口發展。目測蟲口發生較多的茶園,將幼嫩芽梢采凈,則可將絕大部分蟲口帶出茶園,同時由于采茶后缺乏茶芽,不利于害蟲的再發生。
近來,在茶園中看到一種茶芽卷成條狀,新芽不發和芽頭枯焦脫落的現象,經觀察鑒定,這是一種癭蚊危害所致,暫定名為茶葉癭蚊。該蟲屬雙翅目、癭蚊科(Cecidomyiidae.學名待定),迄今未見有關報道,在我國的各種茶樹病蟲名錄上也未有記載。2001~2002年,作者對該蟲作了初步觀察,現將觀察結果報告如下,以供參考。
一、發生規律
一年發生代數尚未明確,但至少發生2代。雌成蟲產卵于茶芽上或芽旁的嫩葉上,幼蟲孵化后從茶芽縫隙處爬入芽內,在芽內、穴正面、雪表面吮吸汁液危害。被害芽背面能伸長,正面被不斷吸汁而停止生長,因此導致茶芽卷成條束狀。一個芽中有一個或多個幼蟲。在受害芽枯死時幼蟲能爬出轉移到另一芽危害。幼蟲老熟時爬出茶芽,彈落到地面后,爬入土壤縫隙中或枯枝落葉間結繭化蛹;碰到不良環境時,有的幼蟲入土后不結繭化蛹,進入越夏或越冬,等條件適宜時再結繭化蛹;也有個別幼蟲不爬出茶江浙一帶,全年以春末至夏初發生最重,幼蟲危害盛期一般在5月份。由于地區和年份不同,危害盛期也有遲早,一般年份發生在5月下旬,如果春季氣溫高、濕度大,可發生在5月上中旬。該蟲趨嫩性強,喜陰濕。因此在留養茶園、濕度大的遮蔭茶園和山地茶園中發生較多。
二、危害狀
目前,茶葉癭蚊僅在局部茶園中發生,經在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茶園中調查,發生嚴重的地塊,芽被害率可達90%以上。該蟲以幼蟲在未展開的芽內兩側吸食汁液危害,受害茶芽正面兩側向內緊卷,呈條束狀,仔細剝開條束,可看到白色的蛆狀幼蟲。危害后期有的茶芽枯焦,從芽柄部脫落,也有的被害茶芽,其基部尚能展開,但葉尖部兩側葉緣向內卷,與卷葉蛾類幼蟲初期危害狀很相似,但沒有卷葉蛾危害狀那樣的卷絲與蟲糞。與已報道的兩種癭蚊(茶枝癭蚊和茶芽癭蚊)比較,則更易區別。受茶葉癭蚊危害的茶園,芽梢停止生長,新芽不再萌發,因此對茶葉產量有一定影響。
三、形態特征
由圖1所示,成蟲體長約1.5mm,展翅約3.3mm。復眼黑色,兩復眼在觸角上方相連。觸角念珠狀,14節?穴雌?雪緊密相連,基部2節黃褐色,其余黑褐色,各節環生放射狀細毛。體暗桔紅色,中胸背面略呈黑褐色,腹部可見6節,各節背面有一黑褐色寬橫帶。翅一對(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膜質透明,有4條翅脈,翅面著生黑褐色毛。足細長,各節中跗節最長,分為5節,其中又以第二節最長。產卵器淡黃褐色,較粗短。雄蟲較雌蟲略小。卵細小,肉眼難于看清,長橢圓形,半透明。幼蟲乳白色,無足,蛆狀,較肥胖;老熟時體長約1.9mm,可見11節,分節明顯;中胸腹面有一“丫”形劍骨片,末端有一對粗短的突起。蛹在繭內,裸蛹,前端較寬,向后漸細,觸角從頭頂伸出彎向后方。繭長形,灰色至灰褐色。蛹羽化后,繭外附有白色蛹殼。
四、防治方法
1、采茶防治 多次采茶可不斷采除幼蟲,抑制蟲口發展。目測蟲口發生較多的茶園,將幼嫩芽梢采凈,則可將絕大部分蟲口帶出茶園,同時由于采茶后缺乏茶芽,不利于害蟲的再發生。
2、剪治 該蟲發生嚴重、芽頭枯焦的茶園,可進行輕修剪,將幼嫩梢剪去,幼蟲也同時被剪治。
3、化學防治 建議在幼蟲危害前期?穴肉眼可看到危害狀時,雪用化學農藥噴殺,藥劑可選用有機磷和菊酯類農藥。用藥濃度可參照茶園鱗翅目害蟲防治濃度。噴藥時只需噴射茶叢頂層嫩梢,但必須將嫩芽噴得很濕。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