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畜牧獸醫報 閱讀數:
疥螨病又稱疥癬,俗稱癩病,是疥螨寄生于奶牛皮膚所引起的一種慢性皮膚病。臨床上以劇癢、濕疹性皮炎、脫毛和具有高度傳染性為特征。疥螨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常寄生于奶牛的皮膚柔軟而少毛的部位,它可使犢牛、青年牛生長發育受阻,泌乳牛產奶量下降。
病原特性
奶牛疥螨為一種小型螨,體呈圓形,大小約為0.2毫米~0.5毫米,呈淺黃色,體表有許多刺,蟲體背面隆起,腹面扁平。
生活史
奶牛疥螨的發育過程包括蟲卵、幼蟲、若蟲和成蟲4個階段,全部發育過程都在牛體上進行,整個周期約需2周~3周,一般正在產卵的雌蟲寄生于皮膚深層,而幼蟲和雄蟲寄生于皮膚表層。
流行特點
本病的主要傳染源是病牛和帶螨動物,傳播的主要途徑是接觸感染,各種年齡的奶牛均可感染,但以犢牛的易感性最高。本病多發于秋冬季節,尤其是陰雨天氣,此時陽光不足,皮膚表面濕度大,適合螨病的發育和繁殖。
臨床癥狀
奶牛疥螨多在頭、頸部發生不規則丘疹樣病變,病牛劇癢,使勁摩擦患部,使患部落屑、脫毛,皮膚增厚而失去彈性,而形成厚厚的褶皺,鱗屑、污物、被毛和滲出物黏結在一起,形成痂垢,病變逐漸擴大,嚴重時可蔓延至全身。病牛食欲逐漸減退,生長發育緩慢、消瘦,產奶量下降。
實驗室診斷
選擇病變與健康皮膚交界處,用刀割取皮屑,直到皮膚輕微出血,取最后刮下的皮屑待檢,將皮屑滴加少量50%甘油水溶液置于載玻片上,在低倍鏡下檢活蟲體,另將刮取的皮屑放在試管中,加5%~10%氫氧化鈉溶液,煮沸數分鐘,每分鐘2000轉,離心5分鐘,取沉淀,檢查蟲體。成蟲呈微黃白色,背面隆起,腹面扁平,軀體腹面有四對粗短的足。
預防措施
加強飼養管理,增強奶牛體質,搞好環境衛生,保持場地通風、干燥,定期對運動場、牛舍進行消毒。建立科學的驅蟲保健制度,建議在每年晚冬早春(2月~3月)和晚秋早冬(10月~12月)兩季進行全群驅蟲,母牛在產后100天內進行驅蟲,犢牛在斷奶前后驅蟲,轉場、轉舍或由放牧轉為舍飼前必須驅蟲。經常檢查牛群中有無掉毛、擦癢牛只,一經發現,及時隔離診斷治療,待完全康復后,再合群飼養。
治療方法
用1%敵百蟲和酒精溶液擦洗患處,每周一次,連用2次~3次。用愛普利皮下注射,用量為每50千克體重1毫升。
討論
涂藥療法和藥浴療法用藥后要防止牛舔食,以免中毒,且這兩種方法受天氣、環境等因素影響,往往不能達到理想效果。
農業部第278號文件規定,伊維菌素、阿維菌素及左旋咪唑等藥物在奶牛泌乳期禁止使用,只能用于犢牛和育成牛,且1周后須重復給藥。愛普利是國家批準的*可用于奶牛泌乳期使用的驅蟲藥,可用于奶牛全程驅蟲,且一針注射可同時驅殺體內外寄生蟲,對疥螨、虱、蚤等有特效。
建立科學的驅蟲保健程序,能夠改善牛群體質,提高抵抗力,提高飼料轉化率,增加產奶量,延長產奶高峰期,直接為奶農提高養殖經濟效益。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