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中國農化服務網 閱讀數:
稻褐飛虱別名褐稻虱,俗稱蛔蟲、軟殼蛔、蚰蟲、蠓蟲。學名Nilaparvata lugens (Stdl)同翅目,飛虱科。褐飛虱是我國水稻上的主要害蟲之一,在我國南北各大稻區均有為害,每年均與白背飛虱混合發生為害,兩種飛虱不同年份在不同省份和地區發生程度不同,年發生為害面積均在2億畝次以上。褐飛虱食性單一,只為害水稻和 普通野生稻。
為害特點 成、若蟲群集于稻叢下部刺吸汁液;雌蟲用產卵器刺破葉鞘和葉片產卵,易使稻株失水或感染菌核病。排泄物常遭致霉菌滋生,影響水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嚴重的稻株干枯。俗稱“冒穿”、“透頂”或“塌圈”。嚴重時顆粒無收。
形態特征
成蟲 有長翅型和短翅型兩種。長翅型體長4-5mm,黃褐、黑褐色,有油狀光澤,顏面部有3條凸起的縱脊,中脊不間斷,雌蟲腹部較長,末端呈圓錐形,雄蟲腹部較短而瘦,末端近似喇叭筒狀。短翅型成蟲翅短,余均似長翅型。
卵 卵帽外露,2-3粒至20粒為一卵塊;卵塊中卵粒前端單行排列,后端擠成雙行,卵粒細長,微彎曲。
若蟲 有5個齡期,形均似成蟲。l齡灰白色,2齡淡黃褐色,無翅芽,后胸后緣平直,腹背面中央均有一淡色粗“T”形斑紋;3齡體褐至黑褐色,翅芽顯現,第3節背上各出現一對白色蠟粉的三角形斑紋,似2條白色橫線。4-5齡時體斑紋均似3齡,但體形增大,斑紋更明顯,與短翅型成蟲的區別是短翅型左右翅靠近,翅端圓,翅斑明顯,腹背無白色橫條紋。
發生規律 海南年生12-13代,世代重疊常年繁殖,無越冬現象。廣東、廣西、福建南部年生8-9代,3-5月遷入;貴州南部6-7代,4-6月遷入;贛江中下游、貴州、福建中北部、浙江南部5-6代,5-6月遷入;江西北部、湖北、湖南、浙江、四川東南部、江蘇、安徽南部4-5代,6-7月上中旬遷入;蘇北、皖北、魯南2-3代,7-8月遷入;以北的其它稻區1-2代,也于7-8月遷入。我國廣大稻區主要蟲源隨每年害、夏暖濕氣流由南向北遷入和推進,每年約有5次大的遷飛行動,秋季則隊北向南回遷。17℃以下卵歷期17天以上,23-24℃9天,27-30℃7-8天。若蟲24-26℃歷期為15-16天。短翅型成蟲屬居留型,長翅型為遷移型。羽化后不久飛翔力強,能隨高空水平氣流遷移,春、夏兩季向北遷飛時,飛行高度1500-2000m,空氣濕度高利其遷飛,飛行起始溫度18.2℃左右。成蟲對嫩綠水稻趨性明顯,雄蟲可行多次交配,24-27℃時,羽化后2-3天開始交配,每雌平均產卵200-700粒,水稻生長期間各世代平均壽命10-18天,田間增殖倍數每代10-40倍。成、若蟲喜陰濕環境,喜歡棲息在距水面10cm以內的稻株上,田間蟲口每叢高于0-4頭時,出現不均勻分布,后期田間出現塌圈枯死現象。水稻生長后期,大量產生長翅型成蟲并遷出,1-3齡是翅型分化的關鍵時期。近年我國各稻區由于耕作制度的改變,水稻品種相當復雜,生育期交錯,利于該蟲種群數量增加,造成嚴重為害。該蟲生長發育適溫為20-30℃,26℃最適,長江流域夏季不熱,晚秋氣溫偏高利其發生,褐飛虱遷入的季節遇有雨日多、雨量大利其降落,遷入時易大發生,田間陰濕,生產上偏施、過施氮肥,稻苗濃綠,密度大及長期灌深水,利其繁殖,受害重。天敵有稻虱纓小蜂、褐腰赤眼蜂、稻虱紅螯蜂、稻虱索線蟲、黑肩綠盲蝽等。
防治方法
(1)選育推廣抗蟲豐產品種,防止褐飛虱新生物型出現。如中國雜交稻汕優6號,在褐飛虱生物型I的地區受害輕。此外,可因地制宜選用湘早釉1號、3號,廣優青,七桂早25,威優35,Ⅱ優46,D優64,威優64,南京14,揚稻3號,水源290,秀水620等抗蟲品種。
(2)加強田間肥水管理。適當烤田,降低田間濕度,避免偏施氮肥,防止水稻后期貪青徒長,創造不利于褐飛虱孳生繁殖的生態條件。
(3)保護與利用天敵。褐飛虱各蟲期寄生性和捕食性天敵種類較多,除寄生蜂、黑肩綠盲蝽、瓢蟲等外,還有蜘蛛、線蟲、菌類對褐飛虱的發生有很大的抑制作用,應保護利用,提高自然控制能力。
(4)做好測報工作,搞好遷入趨勢分析,種植時統一規劃,合理布局,減少蟲源。
(5)藥劑防治。根據水稻品種類型和飛虱發生情況,采用壓前控后或狠治主害代的策略,在若蟲孵化高峰至2-3齡若蟲發生盛期,及時噴灑2.5%撲虱蚜可濕性粉劑或25%撲虱靈可濕性粉劑,早稻、早中稻、晚稻田每667m2 20-30g,遲中稻田50g,或10%多來寶懸浮劑50-100mL,也可用10%二遍凈(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667m2用藥10-20g對水60kg),1-30天防效90%以上,持效期30天。此外,用80%殺蟲單粉劑35-40g,早期防治效果優于葉蟬散,且可以兼治其它害蟲。提倡施用20%康福多濃可溶劑,每667m2 6-8mL或40%滅抗鈴乳油30-40g,10%大功臣可濕性粉劑,每667m2用有效成分2g防治稻飛虱,兼治葉蟬和薊馬。也可選用75%虱螟特可濕性粉劑(殺蟲單+噻嗪酮)650g/hm2防治飛虱,兼治二化螟,三化螟、稻縱卷葉螟。
常用藥劑 大功臣、二嗪磷、撲虱蚜、撲虱靈、多來寶、吡蟲啉、殺蟲單、滅抗鈴、虱螟特、噻嗪酮。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