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家禽網 來源:互聯網 閱讀數:
一、薯田深耕
甘薯田進行深耕能夠加深活土層,改善土壤的透氣性,促進土壤肥力的提高,增加土壤蓄水能力,有利于莖葉生長和根系向深層發展,從而提高甘薯產量。一般深耕26~33厘米比淺耕15厘米的增產20%左右。深耕可以逐年加深,也可以上耕下松,不打亂土層,增產效果較好。但是若過度深翻,打亂土層,肥料跟不上,跑墑嚴重或排水不好,易引起雨季澇漬,還會招致減產。
二、整地施肥
建立高產甘薯田,除應要求土層深厚、疏松以外,還要肥沃,才能源源不斷地供給甘薯所需的養料,使其地上部和地下部協調生長。每畝用優質農家肥2000~3000公斤,碳酸氫銨25公斤,過磷酸鈣50公斤條施于壟埂中間,隨后清溝培堤,以利排灌。
三、栽前浸苗
春甘薯壯苗的特征是:葉片肥厚、葉片較深、頂葉齊平;節間粗短、剪口多白漿;秧苗不老化又不過嫩;不帶病,苗長20厘米。采苗時剔除病苗,小弱苗,選用壯苗。栽植前,用50%多菌靈1000倍液,或用50%甲基托布津1500倍液浸苗基部10分鐘,防治黑斑病。用50%辛硫磷300倍液浸苗基部30分鐘,防治莖線蟲病。
四、科學栽植
以地力水平、品種特性來確定適宜的栽植密度。春甘薯以每畝栽植4000~5000株為宜。春甘薯的栽植可采用斜栽方式。栽植時,要澆足窩水,待窩水滲下后,把長17~20厘米的薯苗入土13厘米左右,外露2~3節,3~4片葉,其余葉埋入泥土中,插苗后,隨手掩土,壓住基部。
五、摘尖剪枝
摘尖是指在甘薯生長的前期,將秧蔓頂端生長點摘除的一種措施。摘尖對長蔓甘薯品種,以及土壤肥力較高、生長較旺的田塊增產可達20%左右。摘尖共進行2次,每一次在薯蔓長到30~33厘米時,摘去1~2厘米長的嫩頭;第二次當分枝再長到30厘米左右時,再摘去分枝嫩尖。7月份,對分枝較多、生長較旺的薯田,可用剪刀剪除2~3個分枝,可使養分回流,讓薯塊得到更多養分,同時改善枝蔓間的透光情況,加快光合作用。
六、噴助壯素
在甘薯生長期間秧蔓長到0.5~1米時噴灑,每畝用20毫升助壯素,加水50公斤噴霧,盡量將溶液噴灑到秧蔓上,噴后8小時內遇雨,應重噴,以后根據生長情況可再噴一次,使秧蔓控制在1~1.5米之間。從而可使春甘薯節間變短,秧蔓明顯縮短,葉片變厚,結薯大而集中,增產顯著。
七、禁止翻秧
甘薯翻秧由于莖葉受到損害,制造養分少,造成減產,同時翻秧還會造成葉片翻轉重疊、密集,傷害了秧頂梢,促使腋芽發生新枝和小葉,造成減產20%~30%.
八、追肥澆水
甘薯追肥宜早不宜遲,一般在栽后30~40天追肥為宜,施用量應根據植株長勢決定,但也要根據甘薯適宜的土壤養分含量來確定施肥量。據試驗,甘薯追肥氮、磷、鉀配比,以1:1.2:3.5為宜。高產田甘薯苗團棵期,每畝增施硫酸鉀15公斤左右,過磷酸鈣25公斤左右為宜。栽秧以后,如遇天旱應及時澆緩苗水,以利于扎根成活。圓棵期,氣溫逐漸升高,蒸發量加大,如遇干旱澆透水,以利于塊根形成層活動,提早結薯。甘薯生長后期一般不澆水,干旱嚴重時可澆小水。
九、防治病蟲
①防甘薯莖線蟲病。育秧前,每10平方米育苗地撒施5%的莖線靈顆粒劑100克,混勻后再排薯,防薯種和苗床土壤或有機肥帶病;栽秧前,用50%的辛硫磷配成100倍液浸苗10分鐘,防秧苗帶病;栽秧時,每平方米用5%的莖線靈顆粒劑1.5~3.0克,對沙撒入窩內,然后澆水、封窩。
②防地下害蟲。耕地前將20公斤煮熟曬干的谷子拌擬除蟲菊酯1公斤配制的藥餌撒在地表,翻入地下;栽秧時,在穴內放一些藥餌進行防治。
③防甘薯天蛾。近幾年,甘薯天蛾發生較重,一旦發現應及時噴灑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00倍液,或20%殺滅菊酯2000倍液進行防治。
①本網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所有文字、數據、圖片和音視頻稿件,版權均屬“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所有,任何企業、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使用。凡經本網協議授權,在使用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②本網未注明“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稿件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稿件來源:畜牧家禽網(Agroxq.com)”,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稿件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因互聯網信息的冗雜性及更新的迅猛性,本網無法及時聯系到所轉載稿件的作者,如本網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相關作者見稿后兩周內及時來電或來函與“畜牧家禽網”(Agroxq.com)聯系。